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发布时间:2025-08-05 09:00 浏览量:3
我的堂叔天资聪慧,跟着一位江西来的师傅学艺仅半年,便将泥工手艺学得透彻,砌砖、贴瓷片、铺地板、刮灰等活儿,无一不精。
1992 年,他随着浩浩荡荡的打工大军奔赴广州。彼时,我在家务农,深感前途渺茫,于 1994 年,便跟随堂叔一同前往广州工地打工。
在工地的日子里,我渐渐发现堂叔有个令人头疼的习惯。每日清晨,大家都选择馒头、包子、烫粉或者炒粉这类常见的早餐,可堂叔却独树一帜,非要喝一瓶白酒,再搭配一斤多的多味花生。一开始,我对此颇有微词,毕竟这些食物于我而言,既难以下咽,又根本吃不饱,同去的堂弟也深有同感。
当我们提出想另寻早餐时,堂叔懊恼地看着我,脸上瞬间浮现出不悦之色。稍作停顿后,他霸道地说道:“既然要另外吃早餐,那你们得负担我的早餐费。做人可不能这么没良心!”
∴ 我大为震惊,难道跟他出来打工,就还得包揽他的早餐费用?倘若他挣不到钱寄回家,我难道也要跟着陷入困境?这让我满心烦恼与苦闷。堂叔带我出来确实有恩,但我也不能因此就对老婆孩子不管不顾啊。
那时,堂叔身为大师傅,日薪 30 元,我和堂弟作为小工,日薪仅有 20 元。即便如此,堂叔每个月都要透支五六百块,到发工资时,他拿到手的钱竟比我还少。
见我虽是他手下的小工,工资却不比他低,堂叔不禁心生嫉妒,时常要求我请他吃饭、喝酒,稍有不顺心,便指责我没良心。
堂叔花钱大手大脚,经常请包工头和工友吃喝,每到月尾,便身无分文,没钱寄回家。要知道,他家中还有老婆和两个女儿眼巴巴地盼着他的钱维持生计呢!
我忧心劝道:“叔,咱花钱别这么没节制,得省着点寄回家,不然婶娘和两个孩子咋生活呀?”
堂叔却满脸鄙夷地看着我,说道:“老侄,还轮不到你来教训我。我可是有头脑、有理想的人!只要跟那些工头搞好关系,等我当上带班,还怕没钱?人家一年能赚几十万呢!”
然而,堂叔依旧我行我素,丝毫没有改变的迹象,甚至还后悔带我出来,觉得我不仅没能助力他实现当老板的梦想,反而用他老婆孩子的事来阻碍他。他这种行为,恰似巴尔扎克所言,把未来的成果当成现实来享受,全然没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的鸿沟,那个美好的世界,或许永远只是遥不可及的梦。说不定,在他追逐美梦的过程中,他的家已然摇摇欲坠。
每每念及此,我便脊背发凉,不寒而栗。
过了一段时间,我毅然邀堂弟离开了工地,在工地附近找了家五金厂,当起了杂工。厂里包吃包住,每天工作八小时,月薪 400 元,加班费每小时 5 元。虽说工资比在工地时低了些,但我终于摆脱了堂叔的掌控。堂弟也跟着我进了这家厂,可由于做事不够灵活,不久便被老板炒了鱿鱼。
我离开了堂叔,后来堂弟也走了,跟着另一个同村的泥匠做小工。对此,堂叔牢骚满腹,逢人便说我没良心。可我并非无情无义之人,只是不能为了所谓的“良心”,而毁了自己的家庭,那才是真正的没良心!从那以后,我和堂叔多年未曾来往,皆因他始终认定我“没良心”,将我的好心当作驴肝肺。
时光匆匆,几年一晃而过。一次在镇上,我偶遇婶娘带着两个孩子。婶娘面容憔悴,两个孩子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一看便知是捡别人穿过的。
我关切询问:“叔叔还在广州做事吗?”婶娘一脸无奈与悲伤,叹道:“不知道他死哪儿去了,反正都半年没见他往家寄过一分钱!”
自从我进了厂不再跟堂叔干活,他便对我怀恨在心,说我没良心,从此我们断了来往。我本期望现实能让他改掉大吃大喝、挥霍无度的毛病,可看到婶娘和孩子的模样,便知他丝毫未改。
后来,我说服父母帮忙照看两个儿子,每月给他们几百块钱,又把老婆接到大城市一同打工。
日子久了,我觉得一直打工并非长久之计,便去厨师培训班学习厨艺。之后,我和老婆商量,开了一家快餐店。起初,生意惨淡,这让我心急如焚。
我潜心研究,又与一位女老乡交流,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原来,我炒的菜,广东那些不吃辣的顾客吃了一两次就不再光顾。记得有个制衣厂,厂里多数是广东人,大多不吃辣。他们在我店里吃了一天,第二天老板娘就告知我:“老板,我们员工吃不惯你炒的菜。”这消息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我因新增三十多个顾客而燃起的希望之火。
我向负责煮饭的老乡请教:“你炒菜都用什么调味呀?”她回答:“就用蚝油、生抽、老抽、味精,还有姜蒜之类的。”我半信半疑,亲自到她炒菜的灶台查看,果然如此。经过反复试炒,我才发现“南德粉”只适合用于有辣味的菜,没辣椒的菜放了就不行,而我之前却所有菜都放,这可犯了大错。后来,我纠正了这一错误,炒菜时辣与不辣区分得清清楚楚,慢慢地,吃辣和不吃辣的顾客都喜欢来光顾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熟客越来越多,我的炒菜技艺愈发精湛,生意也日益红火。
2009 年,我在市中心购置了一套商品房,那时在整个村里,没几户能在市里买上商品房。
十年后,听父母说,堂叔和婶娘离婚了。起初,婶娘带着大女儿改嫁,堂叔带着小女儿。可后来堂叔对小女儿不好,小女儿也投奔婶娘去了。我想,像堂叔这种不听人劝、肆意挥霍的人,落得这般悲惨结局也是情理之中。他终究没能当上带班或者包工头,还弄丢了老婆孩子。
心想,要是当初他肯听我的话,每月有钱寄回家,婶娘和两个女儿生活无忧,他的家又怎会矛盾频发,乃至离婚?老婆又怎会带着孩子改嫁他人?这悲剧无疑是他的愚蠢和固执造成的。不然的话,他的家或许会比我更好,更荣耀!
最后,他在老家盖了栋狭小的十六七平方米宽的两层小楼,独自一人在农村的偏僻角落孤独终老。
而我一家人住在市中心,生活幸福美满。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已成家,大儿子还在深圳开了一家从事手机贴膜、手机壳生意的贸易公司。看着儿子如此有出息,我满心感激自己当年果断离开堂叔的那个决定是我一生最正确决定!
- 上一篇:微版权AI智能监测重塑影视综版权保护新生态
- 下一篇:性能可以测试 安全不能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