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案:布色局
发布时间:2025-08-04 22:09 浏览量:2
石梁县的吕桥村有个孟老汉,年过五旬,老实本分,种了大半辈子庄稼地,从来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儿。
妻子林氏勤俭持家,含辛茹苦把三个儿子养大成人,并看着他们结婚娶妻,各自分家单过。老大老二忠厚老实,小儿子孟有德打小就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可惜全用在歪门邪道上。
村里人从来没见过孟有德下地干活,他却有吃有喝,手里从来不缺钱。大家私下里都说孟有德赚钱走偏门,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日,孟有德骑马外出,行至一处陡坡,就见一个挑着竹筐的年轻男子正朝这边走来。他嘴角上扬,嘿嘿一笑,双脚猛地一夹马腹,朝着男子飞奔而去。
来到近前,他突然猛地一勒缰绳,连人带马栽进路边的水沟里。孟有德大声哀嚎,故意博取男子的同情。
男子不知是计,见有人落马,扔下挑子赶紧过去帮忙:“这位兄弟,没什么事儿吧?我扶你起来!”
孟有德一把抓住男子的手腕,瞬间变了脸色:“你这个人走路横冲直撞,害我摔成这样!看来这条腿是断了,今天不赔钱,你休想走!”
男子惊讶极了,想不到孟有德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他越想越生气,懊恼的反驳道:“青天白日,怎能诬陷好人?我明明是见你摔倒了,好心过来扶你一把,反遭讹诈,真是不知好歹!”
孟有德强词夺理,死死的拽着中年男子不肯放手。两人争论不休,引得路人过来围观。他们各说各的理儿,众人难辨真假。
有个老者站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你们别争了,还是一同去衙门吧,请知县大人明断!”
来到县衙,陈知县升堂问案,听完两人的陈述,一时难以决断。孟有德故意拍打身上的泥土,知县大人看了,倒是觉得他有点可怜。
事发之时,只有他们两个人在场,也没有人证。这案子虽小,却有点儿棘手。看得出来,陈知县也很为难。
男子越说越来气,突然象疯了一般仰天大喊:“苍天在上!我李良玉若有半句虚言,天打雷劈!姓孟的,你敢不敢也发个毒誓?”
孟有德一愣,随即发出一声冷笑,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说道:“这有何难?我孟有德若是有半句谎言,不得善终!”
陈知县看到这里,更加为难了,调解半天未能达成和解。最终证据不足,作出以下判决:鉴于孟有德右腿受伤,李良玉赔给他二两银子,权当看病调养之资。
陈知县明明知道这个判决有点草率,却为了尽快结案,只好息事宁人。李良玉心里不服,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大人,小民确实冤枉啊!若是赔了银子,以后怎敢再做好事?〞
大堂外,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很多人都为李良玉抱不平。陈知县很无奈,当着百姓的面儿,又不好意思重审此案,最终一狠心维持了原判。
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个汉子,见到孟有德那副洋洋得意的表情,深感厌恶,忍不住抱怨了几句:“有人就靠这个吃饭,又不是一回两回了,陈知县若是知道他的人品,肯定不会这么判!”
旁边的妇人闻言,扭头看了汉子一眼,说道:“陈知县一向公正廉明,应该不会判错案,可是听你的口气,那个姓孟的好像故意讹诈。你怎么知道的?快说来听听!〞
汉子叹了口气,说道:“哎!这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做的那些丑事瞒得了别人,瞒不了我!”
说话的汉子名叫赵永洲,乃是孟有德的邻居,两家前后房住着,彼此都很熟悉。若论辈分,孟有德还得喊他一声叔。
得知他们两人的关系,那妇人的好奇心更强了,催促赵永洲快点说。
“夫人有所不知,两个月前,孟有德那小子布色局,从孟官人那里捞了二十两银子!他爹娘也知道这件事,可儿大不由娘,老两口也管不了这个逆子!”说话间,赵永洲瞥了一眼孟有德。
“布色局”这个词儿听上去很新鲜,妇人似乎很感兴趣,忍不住继续追问。赵永洲摇头叹息,讲述起事情的经过。
且说城西有个齐官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两年前妻子病故,留下一个七岁的女儿,还有一个刚满三岁的儿子。他对亡妻念念不忘,两年来也没动过续弦的念头。
直到有一天,齐官人有事外出,回家后听邻居说三岁的儿子差点被人贩子拐走,他才意识到孩子需要有人照料,家里没个女人确实不行。
翌日,齐官人就托王婆帮忙提亲,这件事不经意间传到孟有德耳朵里。齐家虽然称不上大富大贵,却也小有家资。孟有德认识齐官人,就想借这个机会捞点银子。
有一天,两个孩子嚷嚷着要吃点心,齐官人就领着他们去买桂花糕。来到刘记糕点铺,恰巧碰到一个长相俊美的女子也在买糕点,齐官人不由自主的多瞄了她几眼。
说来也巧,这一幕恰好被孟有德看在眼里。待女子买完东西走后,他故意去找齐官人搭讪,谎称刚才走的那个女子是他的远房表妹。
齐官人闻言来了兴趣,追问起女子的家庭和人品。其实,孟有德根本不认识那个人,为了骗取齐官人对她的好感,把女子好一顿夸赞。
孟有德还故意拍着胸脯说:“如果齐官人喜欢,在下愿意牵线搭桥,从中作媒。只要您点头,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
齐官人很高兴,当即表态,只要孟有德能说成这门亲事,就送给他五两银子。虽然孟有德是个穷鬼,此时却看不上这点儿钱,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打起如意算盘。
两日后,孟有德找到齐官人,说表妹不同意这门亲事,嫌他长着一对金鱼眼,模样有点难看。原来前几天,齐官人在院子里的树上捅下一个马蜂窝,被蛰肿了眼。
听说姑娘嫌他长得丑陋,齐官人一时啼笑皆非,暗自感叹造化弄人,若是两人晚几天相遇,也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孟有德装作灵机一动,故意说道:“在下有意撮合两位的婚事,如果齐官人同意,我记把表妹约出来,你们两人再见个面,误会消除了,亲事自然水到渠成!”
齐官人闻言,转忧为喜,一切听从孟有德安排。为避人口舌,两人约定三日后,晚上二更相见,地点就选在孟有德家里。
齐官人很高兴,盼着与心上人早日相见。两日后,他穿上新买的蓝色长袍,又照了照镜子,欣然前去赴约。
来到孟有德家,只见大门敞开着,他站在门口喊了两声,却没人应答,就径直走进去。
屋门上了锁,屋子里却亮着灯,齐官人觉得很奇怪,透过窗户缝朝里张望,只见一个女人披散着头发,正坐在浴盆里洗澡。
他只看了一眼,便涨红了脸,刚转过身来脸上就“咚,咚”挨了两拳。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想不到你齐官人竟是个厚颜无耻之徒,竟敢偷看我家娘子洗澡!都怪我当初瞎了眼,还想把表妹许配给你,如今看来你不配!”孟有德抓着齐官人的衣领,高声怒骂。
“误会,误会!贤弟快放手,让人看见实在难堪!”齐官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个要脸面的人,他想掰开孟有德的手,却比登天还难。
无论齐官人怎么解释,孟有德就是不肯放手,还要拉着他去衙门。齐官人自知理亏,自愿掏钱,想要息事宁人。孟有德狮子大开口,讹了他二十两银子。
待到孟娘子穿好衣服走出来,齐官人已经灰溜溜的走开了,看到丈夫得意洋洋的表情,两人在院子里又争吵起来。
邻居赵永洲从门口经过,无意间听到他们两个人的对话。回到家,他就把孟有德故意布色局,讹诈齐官人的事情说给妻子听,两口子怒骂孟有德不干人事。
赵永洲一口气把故事讲完,旁边的妇人听的目瞪口呆。当她再次看向大堂上的孟有德时,嘴巴一撇,眼睛里透露着鄙夷的目光。
案子已结,孟有德拿着钱一瘸一拐的走出大堂。待到走远了,两条腿又不知不觉恢复正常。
半年以来,孟有德拿着讹诈来的银子花天酒地,潇洒快活。老实巴交的孟娘子,日日以泪洗面,每次劝丈夫改邪归正,总是换来一顿打骂。
这年冬月,孟有德去镇上的酒馆喝酒,深更半夜才往回走。天寒地冻,外面下起大雪,他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路上,眼看快到家门口了,忽然脚下一滑重重的摔在地上。他想爬起来,可眼前一黑,竟然昏死过去。
恰在此时,邻居赵永洲出去关门,准备上床睡觉,远远的看见地上躺着一个人。走到近前一看,竟然是孟有德,想要上前扶他,却又转身回了家。
次日清晨,村里传来孟娘子的哭喊声,赵永洲心头一惊,孟有德昨晚竟然被冻死在冰天雪地里,尸体已经僵了。
孟娘子觉得丈夫死的不明不白,就去衙门喊冤。官服派人勘察现场,发现一串脚印直通赵家,赵永洲有重大作案嫌疑,故而被传唤至县衙。
知县大人坐堂审讯,问他那串脚印该作何解释?赵永洲就把看到孟有德晕倒在雪地里的事情,原原本本讲述一遍。
知县大人愕然问道:“既然你已经看到,为什么不去扶他?〞
“回禀大人,小的不敢扶!我若去扶他,明日醒来,倒打一耙,说我将他推倒,岂不是又被讹诈?小人家里太穷,扶不起!”赵永洲语出惊人,把知县老爷吓了一跳。
这时,他忽然想起半年前的那桩案子,当时证据不足,自己却妄下结论,判李良玉赔给孟有德二两银子。当时,孟有德为了自证,还当庭发誓,如今却因无人救助而冻死路旁,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
赵永洲又当着所有人的面,讲述起孟有德敲诈齐官人之事。孟娘子听了,羞得满脸通红,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我早就劝他莫做亏心事,他偏不听劝,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以后可叫我怎么活呀?”
围观的百姓愤怒至极,说孟有德遭了天谴,死不足惜!陈知县顺应民意,说赵永州虽未积极施救,却情有可原,官府不予追究。
退堂后,知县大人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想到被冤枉的李良玉,心中五味杂陈。回到住处,他取出四两银子,专程去到李良玉的家里,将银子还了,另外又多赏给他二两,说他乐于助人,应当以示褒奖。
李良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不出一日,这件事就传遍大街小巷。当地百姓都说陈知县公正廉明,教民有方!
两天后,孟家操办丧事,左邻右舍看在孟娘子的份上都主动过去帮忙。李良玉听说孟娘子手头不宽裕,甚至连买棺材的钱都拿不出来,于是慷慨解囊。
他把陈知县赏给他的二两银子,毫无保留的送到孟娘子手上,在场的人都夸赞李良玉以德报怨,品行高尚。
陈知县听到差役汇报此事,有点难以置信,捋着胡须问道:“此事当真?那李良玉竟会如此大度?”
差役毕恭毕敬的回道:“千真万确!大人有所不知,听说孟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屋顶上掉了很多瓦片,李良玉说等孟娘子处理完丧事,还要带头帮他修房子!”
“来人,备轿。本官要亲自过去看看!”当陈知县的官轿停在孟家门口时,全村的人都惊动了。
孟娘子以为陈知县是奔着追究丈夫的罪行而来的,吓得跪在地上不敢抬头。陈知县竟弯腰将她搀起,从怀里掏出一个蓝布荷包:“听闻夫人生计艰难,这点俸银且拿去度日”。
现场一片哗然,众人都向陈知县投去敬佩的眼光。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帮助孟家处理丧事。
孟娘子感动不已,泣声说道:“你们都是我的恩人。若是我夫君当初有你们一半的善心,也不至于落得这步田地。〞说着,又泪湿眼眶。
陈知县看着淳朴善良的村民,感慨万千:“本官为官多年,深知教化百姓之难。不想李良玉已一己之善,竟能感化一村之风!本官要将李良玉的善行写进县志,希望助人为乐之风代代相传!”
赵永洲站在人群中,暗暗点头。想起孟有德之死,心里一直不安。如今孟娘子的生活有了着落,村里风气也为之一新,他终于释怀,决心今后定要多行善事,多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