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副业!第3族的崛起让“自主创造”成生活常态
发布时间:2025-08-05 17:24 浏览量:5
清晨 7 点,95 后小林在出租屋里打开直播架,镜头对准桌上的手工香薰蜡烛 —— 这是她作为 “两栖创客商” 的第 3 份副业;上午 10 点,退休教师陈阿姨用手机给果园的橙子拍特写,准备发往电商平台的 “农工个营户” 店铺;下午 3 点,程序员老周在咖啡馆接了个远程开发单,作为 “公众公司人”,他同时服务着 3 家企业……
这些看似零散的生活片段,背后藏着一个被活脑袋策划机构董事长、第 3 族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建华精准定义的群体 ——“第 3 族”。如果你既不是发工资的老板,也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却能用技能、资源在数字世界里赚钱,那你很可能已经是其中一员。
王建华在《第 3 族时代》里写过一个故事:云南山区的绣娘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刺绣,原本 30 元 / 件的绣品,因被赋予 “非遗传承” 的场景价值,单价涨到 300 元,还接到了海外订单。“这就是第 3 族的魔力,” 王建华说,“他们不拼资本拼创意,不看身份看成果,数字技术就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平台就是他们的‘市场’。”
和传统 “雇族”“佣族” 比,第 3 族像一群 “数字游牧民”:农工个营户把土地变成 “私人直播间”,自由职业者用电脑连接全球客户,待岗工人靠直播把 “失业危机” 变成 “创业机遇”。他们的消费也很 “个性”:露营时买带太阳能充电的帐篷,加班时订 “深夜治愈系” 外卖,王建华称之为 “情景消费”—— 消费不再是买产品,而是买场景里的情绪价值。
更有意思的是,第 3 族的崛起让 “小国也有大机会”。王建华在调研中发现,东欧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国家,靠鼓励年轻人做 “跨境电商第 3 族”,把本地蜂蜜卖向全球,年出口额翻了 3 倍。“科技落后没关系,有特色资源就够了;军事不强不重要,会用互联网就行。” 这正是王建华与第3族数字经济研究院想告诉世界的:数字时代,第 3 族能让每个个体、每个国家都找到自己的赛道。
或许你还没意识到,自己每天刷的直播、买的手作、接的私活,都在印证王建华的判断:第 3 族不是少数人的游戏,而是多数人的未来。当工作不再需要 “打卡”,赚钱不再依赖 “雇佣”,这个被活脑袋策划机构率先解码的群体,正在把 “自主生活” 变成普通人的日常。
(注:本文内容版权归第 3 族数智经济研究院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