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粉碎了“划江而治”的意图,国家统一势不可挡

发布时间:2025-08-05 18:00  浏览量:2

1949年1月,国民党明知败局已定,但是还是想挣扎一下。

这个时候,李宗仁为首的提出了一个违背“大不敬”的想法:“划江而治”。想通过谈判来保住“半壁江山”。

“划江而治”意想图

这个想法一但实现,不管对谁,都是中华的“不孝子孙”和罪人。

还好,人民解放军不给这个机会,在谈判桌上绝不让步,最后还是“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解放了中国大陆。

如果“划江而治”成为现实,将会产生怎样的历史影响?人民解放军又是如何打碎国民党这个计划的?

1949年1月,三大战役进入尾声,国民党眼看根本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于是想出了“和平攻势”,通过谈判来保住“半壁江山”,以备日后反攻,提出了“划江而治”的想法。

这个想法,不仅是国民党的想法,而且还是美国、苏联的想法,这两个国家都不希望中国能实现统一。

美国支援国民党

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内部也“乱成一锅粥”。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副总统做上“代总统”位置,在和解放军谈判中,提出“国体不可变更”“解放军不可过江”等条件,想维持分裂状态,维持国民党在长江以南的地位。

在中华民族传统中,谁都有一统天下的理想,谁要是搞分裂,那就是民族罪人,是要遗臭万年的,国民党不明白?

李宗仁(左)

当然明白,所谓的“划江而治”不过是缓兵之计,国民党想通过谈判来保住“半壁江山”,日后壮大起来,准备好了再次反击,这才是他们的本意。

并且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美国、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也是明里暗里的支持,这是他们想要的。

对于国民党来说,也可以趁机“借力打力”,能够在谈判桌上拿到更多筹码,保住“半壁江山”后,借助美、苏之力进行“反攻”。

李宗仁(右)

李宗仁有这个想法,蒋介石也有,只是明面上不支持,保持沉默,静待时机。

毛主席知道国民党的意图,在谈判桌上就表明底线,直接告诉国民党:若谈不拢,那么百万雄师一定过大江,这是不可改变的,更不可能给你“划江而治”。

所以,最后在谈判桌上,解放军不同意,国民党也不愿意,美国、苏联又忙于东欧,毛主席趁机命令解放军渡过江,开启长江以南解放进程。

若“划江而治”成为现实,会有怎样的影响?也许结果想都不敢想,不过可以参考曾经的越南、德国和今天的朝鲜。

越南在统一前就分南越、北越,朝鲜分成南朝鲜、北朝鲜,南朝鲜成现在的韩国,德国分成东德、西德(后统一)。若“划江而治”成为现实,中国有可能也是如此,在历史上可是有过南北朝的。

南北朝鲜示意图

若“划江而治”成为现实,那么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将会被冲击,尤其是他国介入,民族就谈不上团结。

美国可能进入中国南方和南方,苏联则从东北、北方进入,成为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和缓冲区,这将会给中国带来无限的战火。

“划江而治”若实现,那中国就会陷入新的战乱,要实现统一,难度会更大,阻碍因素会更多。

解放军如何破国民党“划江而治”的意图?办法只有一个:迅速横渡长江,解放长江以南地区。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部分)120万大军横渡长江,分东、中、西三线向长江以南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一段进行全面渡江。

渡江战役示意图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破南京,宣告南京解放,5月27日,解放军进入上海,宣告上海解放。随后大军陆续解放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区。

随后解放军去采取大迂回、大穿插、大歼灭战略,乘胜追击,进军福建、广东、广西,快速解放华南地区。

解放南京(攻占南京总统府)

1949年5月,刘邓大军组建成西南野战军,解放武汉为开端,开启解放大西南之路。

同年11月15日,解放贵阳,切断国民党退路,11月30日解放重庆,12月9日,新中国成绩后,云南卢汉宣布起义,云南、西康解放。

国民党摧枯拉朽被击败,“划江而治”的美梦破碎,但是部分国民党军进入西南山区“打游击”,以备策应蒋介石“反攻大陆”,但随着解放军秋风扫落叶之势,解放了大西南,清除土匪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彻底宣告国民党“划江而治”的计划破灭。

进军大西南

当然,蒋介石还是退守台湾,成为今天台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划江而治”是国民党最后的挣扎,有这个想法,但是谁也不想成为历史罪人。不过,对于人民解放军来说,“划江而治”是绝对不可能,一定要秉承人民意志、国家责任、历史使命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从今天来看,“划江而治”是美国、苏联最想看到的,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反而在欧洲争夺地盘之时,解放军迅速渡江解放长江以南地区。

开国大典

话又说回来,解放军部队已经发展到400多万,武器得到升级,士气高涨,必定一鼓作气解放全国,是不会给国民党“划江而治”的机会。

遗憾的是,蒋介石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碍了解放军解放台湾,导致了今天的台湾问题。

不过,台湾回归只是时间问题,并且越来越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