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契奇透露中方阅兵安排,或与普京见面,特朗普也可能要来
发布时间:2025-08-05 18:24 浏览量:3
近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确认将于9月1日至6日访问中国。
此外,他还透露在出席阅兵活动的同时,“有可能与普京见面”,并且他觉得特朗普或许也会来。
此言一出,不仅激起关于普京是否与其会谈的猜测,特朗普这个名字很快被频繁提及。
武契奇为何连访几天
不同于以往外国领导人短暂的礼节性行程,武契奇此番中国之行安排了整整五天,时间甚至超过普京的四天访问。
这显然并非偶然。近年来,塞尔维亚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可谓全面开花,无论是交通基建、绿色能源,还是军事装备采购,两国关系已经从传统友谊升级为实质性的战略伙伴。
中国承建的多瑙河走廊、匈塞铁路项目正在改变塞尔维亚的交通命脉,而塞方引进的FK-3防空系统与中国无人机技术,更是塞军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武契奇在国内多次公开表示,中国的支持让塞尔维亚找到了“真正的朋友”。
然而此次访华,除了巩固合作成果之外,武契奇的“另一个任务”也愈发明显。他正试图在一个日益紧张的国际氛围中,寻求外交上的新平衡。
他需要俄罗斯在安理会支持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立场,也不想彻底得罪欧盟,更要面对美国对俄资控制的塞尔维亚国家石油公司(NIS)实施制裁的威胁。
一方面他希望延续与俄方的能源合作;另一方面,他又必须设法摆脱西方对其能源命脉的压迫。
因此,北京这个中立、安全且富有象征意义的城市,成为他与各方展开双边沟通的“最优选项”。
在与俄罗斯的关系上,武契奇承受着不小压力。
塞方军工产品通过中转渠道流向乌克兰战场的消息曾一度激怒莫斯科,尤其是在俄乌冲突胶着的背景下,这类行为被视作“背后捅刀”。
尽管武契奇极力否认直接军援乌克兰,但这种“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模糊策略,令克里姆林宫颇感不满。
更棘手的是,美国对NIS的五轮制裁已让贝尔格莱德不堪重负,必须尽快设法解除俄资控股状态,而这一请求此前在莫斯科遭到冷拒。
北京阅兵期间,武契奇极可能借中方提供的外交平台,与普京就此事展开新一轮交涉。
普京虽然强硬,但在维护对巴尔干影响力的前提下,未必不愿在中方调解下作出象征性妥协。
与此同时,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那位尚未露面的“神秘嘉宾”。
从时间安排来看,这位嘉宾选择在普京离开之后登场,避免正面碰撞。
特朗普成为最有可能的人选并非空穴来风。
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刚刚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国关系出现久违的缓和迹象。
特朗普此时若访华,不仅可以展示其在对华政策上的灵活与转圜,还能借机向国内外传达“稳定经济、主导和平”的竞选信号。
更何况,他本人一贯偏好“高调、戏剧化”的外交场景,而中国的阅兵仪式,恰好为他提供了一个全球聚焦的舞台。
外交峰会
从特朗普角度来看,此举也可视为对俄罗斯的间接施压。
在乌克兰战局持续胶着、欧美分歧隐现的背景下,特朗普对普京的不满已在社交媒体上有所流露。
若能通过访华提升中美战略对话的温度,或将有助于他重新掌握美俄博弈中的话语权。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国内拉高声望,打破此前对其外交“无力感”的批评。
而北京正在悄然将这场原本以“纪念”为主的国家仪式,转化为一次兼具象征与实质的外交高峰会。
从普京的行程,到特朗普的可能现身,再到马克龙、莫迪等人“低调接触”的传闻,“九三阅兵”正成为各方试图打破僵局、测试边界的外交平台。
中国以“主场之利”,展现出其独特的协调能力与战略容纳性——既能与俄罗斯携手“捍卫战后秩序”,也能与美国讨论“新兴规则”,更能让中小国家如塞尔维亚找到合作空间,避免沦为大国争斗的牺牲品。
对于武契奇而言,北京之行是一场关键博弈。
他不仅想修复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也希望争取中国在能源安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更多支持,更期望通过这场阅兵的“间隙外交”,传递出塞尔维亚愿意继续在中俄美欧之间保持开放态度的信号。
他知道,只有不选边,才能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保住最大的外交灵活性。
而对中国来说,这次阅兵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宣言。
在多边主义遭遇冲击、全球治理体系陷入碎片化的当下,中国正努力将自己塑造为一个稳定、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中心。
而“九三阅兵”的贵宾席背后,远不止是礼节座次的安排,更是地缘政治重新排序的信号。
武契奇称将于9月访华,或与普京会面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