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贺敏学轻叹一声: 花开花落两由之吧
发布时间:2025-08-05 18:33 浏览量:2
毛主席结过三次婚,每一个妻子都是忠贞不渝的跟随他的至爱。
今天说说贺子珍。
1953年,毛主席见到前来汇报工作的贺敏学。
他们已经二十余年未见面了,贺敏学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年的经历,从带领部队率先渡过长江天堑,到多次调任重要职务。
当谈到渡江战役时,毛主席感慨的说,你们不简单呐,你们是全军最早过江的部队。
对于革命历史毛主席比谁都记忆深刻,在他心中牺牲的几千万英烈,一直是他心头挥不去的痛。
但毛主席并不会把这些只挂在嘴边,几千万英烈的英雄气概早已浇灌在纪念碑中,上面的字迹里,透着毛主席对这些英烈的崇敬与不舍。
我们后人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寄托的哀思,有着无限的纪念之情。
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和浮雕,我们就会想到战争岁月里,炮火连天里,英雄们舍生忘死的杀敌场面……
谈完该谈的事情,贺敏学把话题转到了妹妹贺子珍身上。
贺敏学说,妹妹在上海的生活条件很好,衣食无忧,可是身上的旧伤在寒冷天气时常发作,搞得她痛苦不堪。
贺敏学强调说,妹妹始终深深思念着毛主席和女儿娇娇。
毛主席听得懂这中间的意思,可是他知道自己是一国领袖,是全国人民的榜样,与贺子珍之间婚约已经解除了,怎么可能反悔呢?
对于贺子珍的女英雄气概,曾经对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毛主席比谁都清楚。
为了革命,贺子珍可是一身是胆,不但从一开始认识时,就是豪情万丈,丝毫不逊于男儿。
长征路上,贺子珍为了保护别人而让自己身中十几处弹孔。
她现在在寒冷天气时常发作的痛苦,就是为别人挡弹片来的旧伤。
毛主席心中是放不下贺子珍的,当初她赌气去苏联的时候,毛主席三番五次的派人去劝她回来。
可是倔强的贺子珍一意孤行,毛主席为一国之事操心,衣食住行需要有人照顾,在贺子珍赌气离开时,姻缘和合吧,又娶了李进为妻。
如今怎么能反悔呢?
新中国是有婚姻法规定的,一夫一妻制,谁都不能违反。
自己是领袖,更要以身作则。
毛主席内心也挺复杂,他站起身来,在会客室里踱着步,仿佛在计算着什么?
突然他停下脚步,把着手指细数:
18岁结婚,一起生活10年,生了6个孩子,在苏联10年,回国时三十八岁,到解放40岁了,解放后再加4年,现在44岁。
最后他对贺敏学说出了不得已的话,让贺子珍再嫁了吧!
贺敏学仍然不死心,能不心疼自己的妹妹吗?
革命时期那么艰苦,都陪着主席走过来了,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妹妹过的这么苦,自己总得尽力为妹妹的未来做点什么吧!
正在贺敏学还想进一步说情时,毛主席无奈地了一句话: 花开花落两由之吧!
我们都知道情感的事缘分很重要,务实很重要,毛主席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注重调查研究的人,也是一个很重情义的领袖。
夫妻关系和其他人的关系还有不同。
曾经李银桥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刚开始,李银桥不想去毛主席身边工作,因为他知道毛主席很恋旧,对于旧情看的很重。
如果他去毛泽东身边工作,毛主席不会轻易放他走的,而李银桥的抱负是到基层去锻炼自己的本领。
当毛主席知道李银桥不想来自己身边工作,是因为想去基层锻炼自己的时候,毛主席就温和的说,我先借用你半年怎么样?半年以后我说话算话让你走。
于是李银桥就来到了毛主席身边工作。毛主席履行诺言,半年以后放他走,他却舍不得走了。
后来在毛主席身边一直工作了15年才离开。
毛主席对曾经的同学、朋友、亲人一直都非常牵挂。何况贺子珍呢?
其实,毛主席也曾经跟贺子珍见过面的,就是对贺子珍的牵挂放不下。
见面的意思就是鼓励她好好的生活,养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胡思乱想。
花开花落两由之,这是毛主席对曾经妻子的不舍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