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580:小微盘投资,可以少坐“过山车”吗?
发布时间:2025-08-06 08:38 浏览量:2
2025年的A股市场,无疑是属于小微盘的盛宴。
当中证2000指数轻松斩获超过20%的年度收益时,沪深300的投资者还在为个位数的涨幅苦苦挣扎。
然而,狂欢的B面,是深刻的恐惧。仅仅一年前(2024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闪电崩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在每一位小微盘投资者的心头,提醒着人们美梦随时可能变成噩梦。
我们能否既享受小微盘的超额收益,又不必在剧烈的回撤中彻夜难眠?
这看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或许有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近期备受关注的上证580指数,以及即将由华夏基金发行的上证580ETF华夏(认购代码:530533 交易代码 530530),正试图给出答案。
2021年初“核心资产”破灭之后,小盘股便是风光无限。
从下图可以看到,2021年之后,沪深300一度出现30%+的回撤,迄今也依然有双位数下跌;与此同时,中证2000却出现了30%+的上涨,两者表现可谓是天差地别。
虽然小盘股已经走强数年,但放在更长的历史维度来看,似乎并没走到极端。
考虑到伴随A股上市公司的增加,从长期来看,类似沪深300、中证1000、中证2000所代表的市值有巨大的漂移,为了更好的观察大小盘的轮动,同时也为了剔除行业的影响,所以这里要请出长江证券战略数据组发布的行业中性小盘(长江)和行业中性大盘(长江)这对指数。
前者是按照长江一级行业分类,在每个行业中选取总市值排名排名20%—50%的股票纳入指数成分股,以反映在剔除行业因素影响后小盘股整体的表现情况,而后者则是纳入总市值排名前10%。
下图就是这两个指数2016年迄今的走势对比,如果将时间拉长到这个维度,你会发现小盘股依然是跑输大盘股的。这两者的比值曲线更能体现这种强弱的转变,虽然2021年开始,比值曲线缓慢上升,但幅度远不能与2016年至2020年向下的幅度相比。如果以2016年初作为对比点,小盘股的回归,仍有空间。
然而,即便长期空间可期,短期内的巨大波动依然是投资者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小微盘股的投资,前途或许是光明的,但是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只要是亲身体验过小微盘投资的,相信都无法忘却2024年初的那场“噩梦”,小微盘突然失去流动性而出现暴跌,中证2000指数短短26个交易日里面,最大回撤就高达37.7%。
这样如同“蹦极”一般的体验,让许多投资者经受不住,甚至从此远离了小微盘投资,从而没有享受到这之后小微盘从下跌中修复的“丰硕”收益。
投资中,收益决定了我们能走多高,而回撤往往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两者可能兼得?
上证580指数,或许提供了一种替代思路。
谈及根据市值排序的规模指数,绝大多数股民基民比较熟悉的是中证的规模指数体系,也就是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这样的规模体系。
简单理解,可以将沪深300视为是A股流通市值最大的300个股票,中证500是接下来500个,至于中证1000和中证2000则是以此类推。
其实上证所也有类似的体系,最出名的当属老牌的上证180指数,代表的是上证所上市市值最大的180个个股。
上证180指数之外,其实下面还有两层规模指数,上证380是随后380个,可以视为中盘股;而本文的主题,则是上证580,也就是上证380之下的580个个股,可以视为小盘股代表。
上证580,算是一个新指数,2025年6月16日才正式发布。这个指数,可以视为上证所健全自身规模指数体系的重要举措。在此前的公告中,上证所提到提及了这一指数的意义: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沪市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规模持续扩容,广大投资者对指数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上证宽基指数体系有待丰富完善。一方面,上证380指数发布已十余年,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其编制方案显现出一定局限性,指数代表性、规则统一性、样本稳定性等方面有待优化更新。另一方面,目前沪市市值100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六成,而上证180、上证380指数样本主要覆盖大中盘公司,对沪市数量覆盖度仅约25%,缺乏表征小市值公司的指数。
对于这次新发布的上证580,上证所公告如此评价:
上证580样本权重中分别约三成、四成、五成、六成属于科创板、专精特新、民营经济、新兴产业,展现出较为突出的小盘创新属性。本次优化及新发后,上交所形成“上证50、上证180、上证380和上证580”的上证旗舰宽基指数体系,分别表征沪市超大盘、大盘、中盘、小盘,样本合计1140只,对沪市证券数量覆盖率50%,市值覆盖率近90%。
从个股的市值分布来看,上证580的成分股,主要分布在100-500亿元和100亿元两档,比中证1000更偏向小市值,但又不如中证2000那么小市值,可以视为介于这两者之间。
从权重超过5%的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分布来看,这三个指数的行业偏向也比较相若。这意味着,它们之间的表现差异更多来源于市值因子的不同,而非特定的行业偏好,这使得它们的风险收益对比更具参考价值。
正因为上证580是一个“小市值”因子上介于中证1000和中证2000之间的指数,所以其呈现了一种颇为有价值的风险收益表现——在收益上稍逊于中证2000,但是在回撤控制上要比中证2000给力不少。
它追求的并非极致的弹性,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
下图是2024年全年上证580与中证1000和中证2000的走势对比,可以看到上证580的全年收益与中证2000相比略逊一点点,但是在年初的闪电崩盘中,以收盘价计算最大回撤,上证580仅为27.13%,相比中证2000的33.40%要足足少了6.27个百分点,在这样风雨飘渺的市场状况下,不足30%的回撤和大于30%的回撤,可能就成为压倒投资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下图则是2025年迄今这三者的走势对比,可以看到上证580的表现是显著好于中证1000,相比中证2000也就是稍逊。但在4月初的那波因为美国关税导致的暴跌中,中证2000的最大回撤高达19.64%,而上证580仅为15.11%,又是少了4.53个百分点。
因此,这道选择题的核心就变成了:你是否愿意用些许超额收益,去交换那一个个更能安然入睡的夜晚?
如果你不希望承受巨大回撤的压力,甚至不惜在牛市中少许牺牲一点收益,那么上证580无疑是相比中证2000,更能让人睡得着觉的选择。
总而言之,上证580的出现,并非要完全取代中证2000,而是为小微盘风格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中间地带”。它不像中证2000那样极致地追求小市值暴露,因此在市场上涨时弹性可能略逊一筹,但在市场风声鹤唳之时,它提供的“安全垫”也更厚实一些。
投资的世界里没有唯一的“最优解”,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解。随着上证580ETF华夏(认购代码:530533 交易代码 530530)今日开始发行,投资者很快就能将这一新指数纳入交易观察标的。在收益的“美梦”与回撤的“噩梦”之间,上证580或许就是那个能让你持有的过程更安稳一些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