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为民”系列报道|赵宏:光而不耀,静水流深 带领罗湖区中医院连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5-08-06 14:49  浏览量:1

“我看诊的时候话不多,我喜欢安静地把脉、安静地揣穴,让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每周六上午和周一晚上,罗湖区中医院执行院长赵宏总是风雨无阻,准时出现在罗湖区中医院或康复分院的诊室,而她的号,早早被患者一扫而空。

这个身为博导的针灸专家,凭借一手高超的针灸技术早已在业内收获众多粉丝和同行业从业人员的认可和钦佩。

赵宏作为深圳市中医药领军人才被引进深圳,南下5年来,先后担任罗湖区中医院副院长、执行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虽然身兼多职要应对众多的行政事务、社会组织事务,但她仍然秉承从医初心,一如既往热爱针灸,珍视患者对她的肯定。

她还带着6位博士后、博士、硕士不断推进科研任务,通过“三名工程”,潜心培养越来越多的深圳本土高精尖医学人才,联手高校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科研工作,用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手段,带领罗湖区中医院连上新台阶。

助孕路上的“摆渡人”:为众多家庭带来希望

“要不是赵院长,我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有机会怀上二胎。”李女士(化名)在电话里说起这事都有些哽咽。作为一名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输卵管堵塞患者,她曾因多次激素治疗引发巨大卵巢囊肿,甚至出现小便困难的症状,历经四年挣扎,通过赵宏的针灸+中药调理,才等来这来之不易的“好孕”。这样的患者心声,是赵宏从医二十余载的生动注脚。

确实,在辅助生殖领域,赵宏的名字被许多家庭铭记。李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面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类疑难病症,赵宏有着独到的见解:“多囊患者多属痰湿、肝郁体质,既要治身,也要疗心。”她自认不算话多的医生,看诊时很安静,但跟患者还是“该谈的要细谈,要感受到病人的心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

她先后为李女士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中药汤剂活血化瘀、针灸与隔姜灸温宫暖巢,同时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更用耐心疏导缓解其焦虑情绪。短短两个多月,李女士的胰岛素抵抗、月经紊乱等问题明显改善,半年后成功怀孕,这份“奇迹”背后,是赵宏对“针药结合、形神共调”理念的精准实践。

李女士曾坦言,最初因多年不孕而极度焦虑,是赵宏每次诊疗时的沉稳和耐心,让她慢慢放下了心理包袱。“中医的核心是调气血,辅助生殖的关键在于改善身体内环境,让移植的胚胎细胞更容易着床,孕育新的生命。”赵宏常常对她所带的学生和医生们说。

有这样极富责任感和情怀的学科带头人,罗湖区中医院针灸科、生殖学科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除了患有诸多妇科疾病,如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等方面的患者都觉得赵宏是“神针”,近年来,赵宏也通过针灸帮助了很多过敏性鼻炎、湿疹、消化不良的患者。

赵宏介绍,针灸技术在现阶段临床诊疗中已经高度规范和成熟,针灸技术对很多病症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包括功能性的胃肠疾病,如便秘、消化不良等;免疫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等;各种痛症,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肌肉软组织疾病引起的疼痛等;皮肤科疾病,如湿疹、带状疱疹等;甚至在精神疾病方面,针灸对轻中度抑郁、焦虑症也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在赵宏带领下,罗湖区中医院将传统的针灸手法和创新的针灸技术相结合,针灸科室创新推出了齐刺缠提法、瞬时电针法、雀啄针刺法三项针法。同时,大力引进了很多传统的针灸技术,包括郑魁山针法、彭静山眼针等,大大丰富了罗湖区中医院针灸科的治疗手段,也提升了临床疗效。针灸科室床位从50张扩展至70多张,仍旧经常一床难求。同时,针灸也被用于皮肤美容科,用于帮助爱美的姐妹改善痤疮、黄褐斑,用于解决减重、失眠、疲劳等问题。

近年来,罗湖区中医院还整合了针灸、推拿、康复、疼痛等专业,建立了以针灸、推拿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平台。该平台为全院患者提供中西医康复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在神经康复、肌骨康复、早期/围手术期快速康复以及ICU重症床旁康复方面,优化了会诊流程,帮助相关科室提升疗效,缩短住院时间,让更多患者获益。

近期,赵宏领衔的罗湖区中医院多囊卵巢综合征专病多学科门诊(MDT)管理团队开诊了,每周二三五上午,患者只要到罗湖区中医院门诊三楼的妇科第三诊室,挂一个号就有4个专科的医生为她解忧了!

科研创新的“领航者”:让传统医学接轨国际

赵宏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学的临床博士,在这个中国中医学的著名学府,她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职,后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灸医院副院长,先后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田从豁、赖新生教授。她还曾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循证医学和神经内科。出身“名门”,天赋有加,使得她很早年就是小有名气的“中青年名中医”了。

在诊室看诊,最多的时候,半天会有120多个病人挂她的号,她经常吃饭、喝水都顾不上。她也疼惜病人从外地赶来挂她号,需要加号她都同意,诊室常年是医院里面病人最多的诊室之一,受到大量患者“追捧”。

“作为医生,我已经倾其所有为患者解决病痛,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喜爱。但那时我就想,就我一个医生,把自己累坏又能看多少病人呢?如果我把针灸治疗的方法、技巧总结起来,传授给更多的医生,那很多疑难杂症他们也可以治,不一定非要挂我的号。”赵宏由此不断在在科研方面发力,承接新的课题,一次次推出新科研成果。南下深圳之后,她的这个理念不断在罗湖区中医院推广开来。

“做医生不能只会看病,还要懂科研,用科研思维才能深刻理解中医治病的逻辑,才能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赵宏说。她不止对自己的学生、徒弟说,也在大会小会上针对罗湖区中医院的管理层和医生们传达她的想法和理念,借助多方资源、多方力量,不断推动科研进展。

赵宏一直认为,传统中医针灸学与现代科学医学一点都不矛盾。针灸的基本理论来自于中国传统的针灸经络理论。当下,中医生更需要借助科研,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古老的经验、方法进行精确的验证、解释,让针灸能够造福更多的人类,针灸这门学科能够不断发扬光大。现今,她的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深圳医生的认可,众多年轻的医生和医学生加入到她的科研团队中,她的科研工作得到香港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高校和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

近年来,她带领团队深耕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与标准化研究,不断刷新了罗湖区医学科研方面的诸多空白,她先后主持“十三五”科技部专项课题“针灸优势病种效应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8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的论文影响因子高达93.3分。

让赵宏最自豪的是,针灸的治疗作用在国际上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威医学科学机构认可,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认可。

▲赵宏受邀作为世针联代表参加ISO/TC249全体大会发言

在针灸标准化研究领域,她参与了4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针灸服务质量控制与提高问卷》《针刺操作规范》,ISO标准《一次性使用皮肤针:叩击型》,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针灸治疗轻中度成人抑郁症临床实践指南》。近期,赵宏又联合了沙特和韩国专家,牵头立项了ISO标准《穴位埋线安全使用》,该标准研制正在顺利推进中。

她引领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学研究,倡导并推动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和宣贯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赵宏先后起草了国家标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与评估规范》,为针灸指南的研制工作提供了规范化研制方法,使得我国针灸指南的研制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作为课题负责人,赵宏先后完成4个方面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包括《针灸技术评估管理规范》《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抑郁症》《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腰痛》《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术后尿潴留》。作为针灸循证指南研制的方法学专家,赵宏参与完成的行业标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共18个,涉及的病种包括带状疱疹、便秘等多个病种。

这些科研成果和行业标准的推进,让针灸的科学严谨性大大增加,让医生们在依循古老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专业,针灸学科越来越壮大,受益的老百姓更多。

人才建设的标杆:4项“三名工程”落户罗湖区中医院

在严谨推动科研过程中,赵宏将人才培养放在重中之重。她坚持“西医基础扎实、中医功底深厚”的理念,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14人、博士研究生4人。现今,跟着她这个勤奋的导师在不断奋进的青年骨干中,有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香港大学毕业后进站的两名博士后,其中一人还是哈佛大学归来。

在学生们眼里,赵宏是严师,从学生们出门诊的行为到做科研时的日常规范,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每隔一周周五下午五点半到九点半的研究生组会,赵宏工作多么繁忙从不缺席,从临床病例分析到科研课题设计,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挑战,她毫不吝啬鼓励和引导,带领他们“不要总强调困难,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就在今年7月份,罗湖区中医院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招收的第六位博士后研究员张丽君博士,成功获得2025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C档资助。博士们依托香港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实验室推进的论文也即将出炉,将可能再次填补深圳相关研究空白。

在深圳市卫健委、罗湖区委区政府和罗湖医院集团的大力扶持下,自2022年起,罗湖区中医院先后落地“医疗卫生三名工程”4项,包括安徽省针灸医院杨骏教授针灸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朱立国教授骨伤科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忠奇教授老年病团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方邦江教授中医重症医学团队。

“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来自安徽、北京、广州、上海,“阵容豪华”,这四个项目的重磅落户,推动罗湖区中医院众多青年医生近距离跟师学习,跟着“豪华专家团队”定期坐诊、医疗查房、科研、学术讲座等,各类培训研讨活动丰富,成长迅速。罗湖区中医院的诸多学科也相继迈入国家、省重点专科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4年开始,赵宏尝试采用多学科会诊(MDT)的形式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多学科疑难病例会诊(MDT),作为一种先进的诊疗模式,汇聚多学科专家智慧,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整合丰富医疗资源,旨在为疑难病患者量身定制系统化、专业化、个体化的精准诊疗方案,注重多学科协作,牵头组建高水平团队疑难病会诊中心。

今年3月组织的耳鸣疑难病症会诊上,杨骏和赵宏等十余位专家为耳鸣及失眠长达8年的患者量身定制方案。这不仅仅是患者的福音,对年轻医生来说,不同学科专家们对同一个病症的理解角度多样,他们不同的思考方式,让年轻医生纷纷表示思维打开、视野拓展,受益良多。

此外,5月30日,鹏城杏林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赵宏教授与杨骏教授联合工作室成立,计划三年内培养40名深圳本土中医药人才。这些极富成长力的医生将深入学习安徽省针灸医院的国家级非遗针灸技术,同时将跟随赵宏团队,与深圳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展开合作,借助其高精尖实验室条件,在抗卵巢衰老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推动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近5年来,罗湖区中医院频频拿出亮眼成绩。赵宏作为学术带头人的针灸科科室床位使用率、年出院人次增加了一倍;门诊人次增加121%,区域外患者占比达到49.05%。罗湖区中医院儿科、骨伤科、康复科、老年病科、针灸推拿科、治未病科、呼吸科顺利省级重点专科验收,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老年病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建设项目。

罗湖区中医院也频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新院区建成后三年内成功获批三级甲等中医院。在2024年年底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罗湖区中医院取得突出成绩,排名从343名上升到94名,等级从B级上升到A级,首次跨入全国百强行列。

正如一位患者在挂号系统的留言:“一直在赵院这里调理身体,慢慢发现她的药方和她的人一样,光而不耀,静水流深。”每当听到这样的评价,赵宏坦言自己倍感温暖,她总说自己的病人都很善良真诚,这份信任是她从医这么多年来最好的动力。

从诊室里的“少言寡语”到科研中的“严谨较真”,从对学生的“严苛要求”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赵宏以“培养一批人、带动一个学科、服务一方百姓”为使命,推动“三名工程”等项目落地,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在她的带领下,医院不断提升“医教研管”水平,一步步向着深圳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辐射湾区、国内一流”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行。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实习生 刘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