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诗,一眼入心,带着淡淡的忧伤,又透着人生的大彻大悟

发布时间:2025-08-06 15:52  浏览量:2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

我并不喜欢琼瑶的小说,但是我很喜欢她的这句歌词。每当我徜徉在古诗词中,读到那些如星辰般洒落的才女诗作,就会很容易联想到这一句。

爱情于女人而言,就如同阳光雨露于鲜花一样,只要给予,就一定会惊艳绽放。

于是,我们才会有幸读到李清照的《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她曾经拥有的幸福,兰舟轻渡的欢笑,赌书泼茶的柔情,那些甜蜜的往事,如一道道爱的微光支撑着她度过了落寞的晚年。

还有朱淑真,只因为惊鸿一瞥的相遇,心动便不可抑制,才会有数不清的寂寥相思夜,才会有泪点斑斑的千古绝唱《断肠集》。

朱淑真无疑是勇敢的,她可以在那个理学盛行的时代,不惧世俗的流言蜚语,选择为爱情飞蛾扑火。只是她的眼光不太好,所爱的男子是一个懦怯的男子,一次一次甩开她的手,把她置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而接下来,我要分享的这首诗,背后的女主人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她的爱情之路充满了牺牲和奉献,让人唏嘘不已,有人对她心生同情,有人认为她完全是自讨苦吃。

她就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妹妹袁机,“袁家三妹”不仅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并且个个貌美如花,指的就是三妹袁机、四妹袁杼,和堂妹袁棠。

三个人之中,就属袁机的命运最为坎坷,也是最短命的一个,仅仅在世40个春秋,就在抑郁中芳魂散尽。

袁枚在袁机去世后,对小妹的早逝深感愧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袁机“静好渊雅,有不栉进士之目……遇人不淑,抑郁终身。”

“遇人不淑”,指的是袁机的婚姻,和上面两位才女爱情之路完全不同。

袁家在早年曾与一户高姓人家有过交情,故在袁机很小的时候就与高家的公子高绎祖订了娃娃亲。

本以为高绎祖长大后也会是一位才情出众的翩翩公子,但谁知,老天不按常理出牌,高公子不仅不好读书,还长得奇丑无比,罗锅加斜眼,性格还格外暴躁。

发起脾气的时候,连自己的母亲都敢动手打骂,毫无敬意可言,这把从小教导他的高父高母常常气得吐血。

高父深知自己的儿子配不上袁机,不愿耽误袁机的锦绣人生,于是以高绎祖身患怪疾,很可能一生都治不好为由,主动向袁家提出退亲。

但谁知,却遭到袁机的强烈反对,善良的袁机,对于婚姻的看法已经完全被儒家思想所洗礼,坚持认为自己应该从一而终,才是对婚姻的忠诚。

高父没有办法,只能告知袁家高绎祖的实情,但想不到的是,袁机知道后,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以绝食来对抗全家的劝阻。

最后,袁枚在25岁那年,风风光光的嫁入了高家,也从此跳进这个自己亲选的火坑。

也许,她太天真,天真到自负,以为自己有能力,可以驾驭高绎祖,从此改变他好吃懒叫、吃喝嫖赌的毛病。

也许,她太善良,以为自己只要足够温柔,做一个尽善尽美的好妻子,就可以唤醒高绎祖的爱心和担当。

但实际上,她嫁过去后,高绎祖对她不仅非打即骂,还经常烧毁她的诗稿,对她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更别说怜香惜玉了。

最终,袁机在遭受又一次的毒打之后,得知自己还要被卖去抵债,忍无可忍的她逃到了尼姑庵,写信向袁父求助,在父亲的帮助下将高绎祖告到官府,在官府的裁定下,判定两人和离。

离婚的这一年,袁机年仅31岁,短短6年的婚姻生活,于她而言就是一场噩梦,消耗了她的青春,也摧残了她的心理。

我有一帘幽梦,却遇不到春风十里柔情……

回到袁府的袁机,从此脱下华服,缷下珠翠,常年一身素衣,不施粉黛,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草色青青忽自怜,浮生如梦亦如烟。

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

清·袁机《感怀》

时光恍然如梦,又是一年春天了,看着眼前生机无限的青青草地,忽然间就心疼起自己。

往事如烟,浮生若梦,回首想一想,这一场婚姻,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呢?

一生之中,要经历多少次月升,多少次月落,你看,乌鸦啼唱着千年,寒霜也飘落了千年,这是一场千年不变的永恒。

可是,纵然时光无情,那又如何呢,生命中总有花开的惊喜,总有温暖的瞬间,又何必在意这飞度的流年呢?

多么忧伤的一首诗,又是多么温暖的一首诗,一个被封建思想禁锢的女子,亲手酿就自己的婚姻悲剧。

可是,她没有心生怨怼,仍然心怀善良和美好,心存对生命最真诚的爱。

“只记花开不记年”。这位饱尝苦难的女子,看开了一切,也看淡了一切,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与命运握手言和,因为生活总还得继续。

袁机去世之后,袁枚在写给妹妹的祭文时写道:“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如果,你不读那么多的书,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图片原创,请勿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