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快,立秋了!别忘了来点“仪式感”

发布时间:2025-08-07 08:33  浏览量:1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今天13时52分

我们迎来立秋节气

“立”意为开始

“秋”意为禾谷成熟

此时

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后,气候会有哪些变化?古人以“三候”细述。

一候凉风至

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那般盛气逼人,热气蛰伏,凉意日增。

二候白露降

由于昼夜温差大,清晨的树叶间,常常挂上晶莹剔透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感阴而鸣的寒蝉开始鸣叫,此起彼伏、声声入耳,仿佛在宣告夏日的终结。

虽然福建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趋势逐渐转凉啦!

图源:遇见福州

“立秋雨淋淋,遍地生黄金”,许多谚语都表达了人们对立秋雨的期盼。今日,福建全省多云,局部有阵雨或雷阵雨。降水是削减暑气的神器,小雨也有利于作物的收成。

过去,因为夏季酷热,食欲不振,人们将其称为“苦夏”。立秋以后,秋风送爽,胃口大开,民间素有立秋“贴秋膘”一说。

福建人“贴秋膘”的菜单,堪称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每一个福州人都有一道中意的红糟菜,红糟里蕴含着福建老酒的香味,经过一个夏季的珍藏,香气更加馥郁。春吃酒糟笋,夏尝酒糟鳗,秋来酒糟螺,冬吃酒糟肉,平常的食物经过红糟点化,立刻变得香气四溢,妙趣横生。

淡糟香螺片。图源:遇见福州

福州立秋还有“吃锅边”的习俗,一碗清淡温补的锅边,用猪骨汤头搭配肉丝、熟鱼虾米等佐料,既美味又养生。

图源: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

闽南人的“姜母鸭”,把秋季进补安排得明明白白。以十多种中草药和老生姜打底,黑芝麻油作佐料,鸭肉酥烂,温而不燥,是闽南人对抗“秋老虎”的利器。

图源:泉州文旅

厦漳泉沿海一带特有的“海中人参”土龙,加上龙骨、猪尾等多种食材,炖煮5小时,汤色金黄,鲜美无比,在厦门同安人的成长里代代传承。

图源:厦门晚报

每年七八月份是鲍鱼最肥美的季节,鲍鱼肉质肥厚、弹性十足,清炖、红烧皆宜。福建鲍鱼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八成,“连江鲍”“南日鲍”和“东山鲍”三大品种,让福建人轻松实现“鲍鱼自由”。

图源:人民网

"啃秋"

福建人在立秋这一天有“啃秋”(也称“咬秋”)的传统习俗,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可以防秋燥,迎接凉爽的秋季。

图源:新华网

常常出没于福建省“省汤”的苦瓜也是备受喜爱的时令蔬菜。炒苦瓜、凉拌苦瓜、苦瓜汤,福建人总把苦瓜做得熟且不失“青色”,达到“去火”的目的。

"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避免秋来腹泻。

庄秀萍 摄

福建人还有一个特别的饮品叫“秋酒”。人们将新米剁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就能制成甜美可口的秋酒。立秋之后,秋忙随之开始,农民忙碌一天后围坐一起,来杯秋酒,一来庆祝丰收,二来缓解一天的疲劳。

"晒秋"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与丰收喜悦的季节。立秋时节,将新收获的农作物拿出来晾晒,叫“晒秋”。

一起去看看福建那些晒秋地,期待即将到来的秋日美景↓↓↓

在三明尤溪桂峰村,村民们将秋季收获来的红彤彤的辣椒、黄澄澄的玉米等色彩缤纷的农作物,晾晒在古民居房前屋后木制的晒架上,五颜六色的农作物遍布整个村庄,造就了一处处晒秋人家“风情画”。

图源:绿都三明

秋季的福州永泰坂埕村层林尽染,黄澄澄的柿子在柿子架上铺陈开来,整个村庄成为一片橙色的海洋。这里家家户户制作柿饼的手艺娴熟,一个软糯香甜的柿饼,从采摘到削皮到吊晒及捂柿子全部是由人工来完成。

图源:@大美永泰

8月,福建迎来开渔季,海货丰收,海岛也开始“晒秋”。在宁德福鼎嵛山岛,一个个渔村、路口、房顶被海鲜占据。嫣红的虾、金黄的鱼,渔民们在忙碌中迎接丰收和喜悦。

图源:@生态旅居 美岛嵛山

各种“仪式感”

都藏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热爱

这个立秋

愿你贴好秋膘、啃尽烦暑

静待清风送爽,共赴丰饶之约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综合央视新闻、福建日报、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福建人社、福建发布、遇见福州、福建气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