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甜的葡萄留给最亲的姐妹

发布时间:2025-08-07 11:18  浏览量:1

8月6日,在高新区(新市区)喀什东路街道文轩社区居民伊尼提汗·苏莱曼(右二)家中,她和社区干部闫晓欣(右一)一起带着孩子读书。(记者牟敏摄)

新疆网讯(记者牟敏)“伊尼提汗姐姐,尝尝这牙甜瓜,又脆又甜!”

“哎呀,妹妹快进来!我正念叨你呢,架上葡萄都熟透了,最甜的那几串给你留着呢!”

8月6日下午,在高新区(新市区)喀什东路街道文轩社区绿荫掩映的小路上,社区工作人员闫晓欣和居民伊尼提汗·苏莱曼亲热地搭着话。葡萄架下递过的一牙瓜、几句家常,是她们八年情谊里最寻常的片段,藏着说不尽的温暖。

这份情谊,始于八年前。那时,得知伊尼提汗·苏莱曼需要一份稳定工作,闫晓欣跑遍了附近商铺和企业,最终把一份超市理货员的录用信息轻轻放在她手心,“姐,试试这个,离家近,时间也合适。”

生活的变故总在不经意间袭来。伊尼提汗·苏莱曼的爱人意外离世,那段昏暗的日子里,闫晓欣守着她,更主动揽下家里的琐事。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伊尼提汗·苏莱曼一直铭记于心,她用最朴实的方式回应着:每年葡萄缀满枝头,总会细心剪下最大最紫的一篮,带着晨露送到闫晓欣家;家里烤了香喷喷的馕,刚出锅还烫手,她准会掰下一块,“快!热乎乎的,妹妹尝尝。”

节日的烟火里,更浸满了姐妹俩的温情。妇女节那天清晨,带着露珠的鲜花总会准时绽放在伊尼提汗·苏莱曼的窗前;端午节,闫晓欣家的厨房里,两人会“头碰头”包粽子,伊尼提汗·苏莱曼笨拙地捏着粽角,闫晓欣则跟她聊着家常,笑声混着糯米香漫出窗外;中秋的月饼刚出炉,闫晓欣就挑出图案最精美的一盒,“姐,这朵花最衬你。”

最让伊尼提汗·苏莱曼心头滚烫的,是闫晓欣提前半个月悄悄织好的生日披肩。当那配色鲜亮、针脚细密的披肩落在肩头,伊尼提汗·苏莱曼眼眶发热,逢人便说:“你看这针脚多密实,哪是披肩呀,是我妹妹把心窝里的暖意都织进来了。”

这份情谊也早已融入日常点滴。闫晓欣整理出儿子穿小的衣服、闲置的玩具绘本,甚至小自行车,打包送去。看着伊尼提汗·苏莱曼的儿子骑着车在小院撒欢,两个“妈妈”相视而笑。

伊尼提汗·苏莱曼则常拉着闫晓欣的手念叨:“妹妹,啥时候跟我回老家?库木塔格沙漠的沙山落日美得很,果园果子管够!”后来,她们一同踏上旅程。在无垠的金色沙海中,两张被阳光亲吻的笑脸,定格成彼此相册里最珍贵的画面。

孩子们的心愿,也成了两家心照不宣的约定。听着伊尼提汗·苏莱曼的儿子念叨“想去看大海”,闫晓欣笑着揽过小家伙,“新疆离海远,可‘海底世界’近呀,周末带你去认识海里的朋友。”

海洋馆里,两个孩子兴奋地追逐着热带鱼,小脸紧贴着水母缸发出阵阵惊叹。闫晓欣和伊尼提汗·苏莱曼坐在一旁,看着孩子们雀跃的身影,聊着家长里短,笑声像水中升起的气泡一样轻快透亮。

春秋流转,葡萄架绿了又黄。这份守望相助的姐妹情,早已酿成醇厚的亲情。

“姐姐总说我帮了她,”闫晓欣望着小院里日渐繁茂的葡萄藤说,“可她那份面对生活的韧劲和真诚待人的热忱,才是一直温暖我的阳光。”

伊尼提汗·苏莱曼则轻轻抚摸着肩上的披肩,语气笃定地对邻居说:“晓欣就是我最亲的妹妹。有她在,这心里啊,特别踏实。”

那架年年挂果的葡萄藤,默默见证着这份情谊如何在平凡日子里生根发芽,结出比葡萄更甜、更绵长的果实。而那句心照不宣的约定——“你需要时,我就在!”也在岁月流转中,愈发清晰、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