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立秋诗词,邂逅最美情韵:藕花香冷水风清,付与梧桐夜雨声
发布时间:2025-08-07 11:22 浏览量:1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当第一片落叶悄然飘落,当第一缕凉风轻轻拂过。立秋,这个承载着夏之落幕与秋之开篇的节气,便带着诗意与温柔,翩然而至。
自古以来,人们便对立秋寄予了深厚的情感与寄托,从“一叶知秋”的细腻感知,到“贴秋膘”的民间习俗,无不体现了人们对这个季节的热爱。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六首立秋诗词,去邂逅那最美的初秋韵味。
《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在大诗人元稹的笔下,在从不经意间,那个充满活力的夏天,已经走到了时间的尽头,凉爽的秋风已经悄悄拉开秋天的序幕。夜晚寂静无声,璀璨银河之上,搭起了一年一度的鹊桥,让分隔两地的牛郎织女,相会在美丽的玉楼之上,演绎着千古流传的爱情佳话。寒蝉的鸣叫声在耳畔响起,晶莹的露珠,从林间的枝头上缓缓滴落。落叶触动了内心的思绪,面对时光易逝,怎能不心生惆怅,感慨万千呢?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下马柳荫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睛。
立秋之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安曲江畔独自前行,心中涌起一抹孤寂之感。在柳荫下马,独自登上江堤漫步,好友元稹远在千里之外,树上的新蝉不时发出鸣叫,更加触动了心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虽然身处不同地方,但在这立秋之日,对彼此的思念和对秋天的感触,想必是相通的。这种跨越距离的情感共鸣,历经千年,依然让人为之动容和感慨。
《新秋》: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齐己是唐代诗人,博学多才,工于诗文,诗风淡雅清和,疏朗明快。当夏日的酷热渐渐褪去,猛然发现,令人难耐的三伏天就要结束了,立秋时节已经来临。清晨的露水闪烁着清冷的光芒,傍晚的云峰变幻出奇妙的姿态。田垄间的禾苗散发着香气,即将成熟;远处的草原上,青草微微衰败。面对这清朗明媚的时光,不必因时光流逝而惆怅,让我们保持一颗恬淡安宁之心,静静地迎接秋天的到来。
《立秋二绝》: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咽井花。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
在炎炎夏日的三伏天里,酷热难耐,仿佛世间万物都在这高温中备受煎熬。南宋大诗人范成大在这暑气中,深切地感受到人生的虚幻与无常。当立秋的西风轻轻吹来时,心境豁然开朗,不必为时光过半而惆怅,且对着这凉爽的秋风,庆贺立秋的到来。立秋时节,不仅是季节的转换,更是一种心境的转变,让我们学会放下过去的烦恼,迎接崭新的开始。
《立秋后十日》:万绿枝头一叶黄,秋风恰则到林塘。晚云更作潇潇雨,拾得人间一夜凉。
舒邦佐是南宋文学家,政绩斐然,才华横溢,为文绚丽精湛,作诗清丽自然,著有《双峰猥稿》。立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枝头,不经意间会出现一片黄叶,这象征着季节已经开始转换。凉爽的秋风吹遍山林池塘,吹散了夏日的余热,带来清新的气息。傍晚时分,天边的云彩化作潇潇秋雨,淅淅沥沥地飘落,让人们在一夜之间感受到了秋天的瑟瑟凉意。
《立秋》: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清。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在凉爽的秋日里,南宋诗人方岳独自漫步前行,寻找着创作诗歌的灵感。池塘边,藕花散发着清幽的香气,水面上,吹来的微风带着丝丝凉意。然而,当这一丝凉意袭来时,诗人却觉得诗歌变得难以创作,于是他索性将这份诗意的心情,交给了夜晚梧桐叶上的雨声。或许此时此刻,我们也可以像诗人一样,静静地聆听自然的声音,让心灵在这美妙的时光中得到滋养。
立秋,如同一首悠扬的诗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季节的更迭;又似一幅淡雅的画卷,以柔和的色调晕染出秋日的韵味。六首立秋诗词,或写秋思,或绘秋景,或抒秋怀,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领略到了立秋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