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有哪九子?为什么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发布时间:2025-08-07 13:08 浏览量:3
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龙的历史与文化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遍及大江南北。自古以来,龙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祥瑞的象征,龙的形象是实实在在来源于每日从我们头顶上掠过的星象。
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或黄道一圈的恒星划分成二十八份,这就是二十八星宿,每七份为一组,形成天之四灵。其中,东方苍龙包含的七宿,首尾连起来的形状像一条龙。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龙掌管着降雨,所以神话故事里才有“龙王”一说。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于是就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
龙在古代文献中很早有记录。《管子·水地》记载:“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主司雨水,神游天地的龙,是中华民族的保护神。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易经》六十四卦的乾卦,其六爻被视为季节变化的符号,古人称为“六龙历”。在六龙历中,初九“潜龙勿用”象征阳气在下,龙角尚未出东方地平线;九二“见龙在田”表示苍龙角宿初现于东方地平线上,阳光温暖,万物复苏;九五“飞龙在天”预示到了最好的季节,人事也达到了最好的状态,即“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也,云气流动、雨水降落,万物受到大自然的滋养而生长发育,呈现丰富多彩的形态。
龙文化起源可追溯到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过夏、商、周的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脱离自然界中的具体动物形象,成为集各种动物灵性与特长于一身的神兽。到了唐代,龙成了天子的专利,龙成为皇权的象征,龙纹只能用于皇帝的衣服器物。宋之后,关于龙的历史与家族有了更多的传说。龙在其形象形成过程中,曾海纳百川的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动物形象。到后来,这些怪异兽像在龙形象发展的同时糅合了龙的某一种特征,形成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
那龙究竟长什么样儿呢?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的符信,确立了与各部落首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新的动物形象,这就是“龙”。
因此,宋人罗愿在为《尔雅》所作的补充《尔雅翼》中是这样描述龙的样貌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身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需要说明的是,“项”是指脖子的后面部分,“颈”是指脖子的前面部分,合起来整个脖子叫“领”。而“蜃”指的是大蛤蜊。
图片‖中国的龙应该叫“loong”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中国龙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主要负责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承载着勇敢奋进、活力无穷、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是祥瑞的象征;而西方龙是海洋文明的产物,主要扮演兴风作浪、喷火食人、屠城掠地的角色,是邪恶、血腥的象征。不要把二者混为一谈!
图片‖西方的龙才叫叫“dragon”
因为龙在《易经》中代表阳性,后来又成为天子的象征,所以龙默认为雄性,可以与各种族通婚。
据说有一次明孝宗朱佑樘( chēng)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和等名目?”李东阳仓促之间答不上来,就问编修罗玘,罗玘只记得其中五六个名字,只好又问吏部刘绩,刘绩从家中取来一本旧册子,上面果然记有“九子”之名,但却未记载出自何书,无从稽考。李东阳无奈,七拼八凑,勉强给了皇上一个答案:
图片‖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最完美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足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负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鸱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李东阳是急于复命,所给的答案并不具有代表性。其实,龙生九子,并非龙生了九个儿子。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九”表示至阳之数,也是至大之数,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表示极多,民间流传的也不止九子。
如果非要选出九子的话,那也应该选出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九个来。下面我们给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版本,出自王文源编著的《中国吉祥图说》。
1.龙与牛结合生老大囚牛:传说其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它不嗜杀不逞强斗狠,专好音律。龙头蛇身,耳音奇好,能辨万物声音,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往往刻上它的雕像。
2.龙与豺狼结合生老二睚眦:传说其性格刚烈、好勇斗狠、嗜杀嗜血,而且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常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即剑身从剑柄的金属口部穿出)心胸狭隘。犲身龙首,以增强刀剑自身强大的威力。
睚眦的本义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成语“睚眦必报”就是这么来的。
3.龙与鸟结合生老三嘲风:其父是龙,其母一说是凤凰,一说是鸟。形状似兽,殿角或屋脊上的走兽,排在龙后面的凤就是它的遗像。传说它是灾难的集合体,掌控地震、海啸和炎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嘲风象征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的作用。其形象常被作为殿角的装饰,是一种民间所信奉能辟邪镇宅的瑞兽。
4.龙与蟾蜍结合生老四蒲牢:形态如龙,头部两侧有一对锐利的尖角,背生双翼,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喜欢鸣叫。
三国东吴大臣薛综所撰《西京赋·注》记载:“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所以人们取其胆小,喜欢鸣叫,声音大而洪亮及害怕鲸鱼的特点将其铸于铜钟之上,作为提梁兽纽并撞击铜钟而发出声音。
蒲牢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人们将大钟与蒲牢融合,模仿蒲牢遇鲸鱼大叫的故事,使钟声响入云霄,悠远绵长,向上天表达虔诚之意。
图片‖来自《古建营造之源图解》,作者侯洪德
5.龙与狮子结合生老五狻(suān)猊:外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传说其喜烟好坐,佛祖见其有耐心,便收下以为坐骑。
古人常用来装饰香炉的脚部,后来也用在佛座的装饰上,多布置在结跏趺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又称吉祥坐)或交脚而坐的文殊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其形象。
6.龙与乌龟结合生老六霸下:也叫八夏(有虫字部首,可惜打不出来),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
赑屃一方面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另一方面,它象征“长寿吉祥”的意义。
在寺庙祠堂里,我们随处可见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不妨多摸摸它,据说能给人带来福气哦。
7.龙与老虎结合生老七狴犴(bì àn):外形似虎,传说其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匍匐在官衙大堂的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同时,在古代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也有它的形象。
其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
8.龙与青龙结合生老八负屃:身似龙形,是所有龙子中最像龙的,也是所有龙子里面血统最纯正的。其好斯文,常常盘绕在石碑头顶和两侧。
其往往和龙六子霸下结伴出现在碑文中,一个在上,一个在下,把碑文装饰得典雅秀美,巍巍壮观。
它喜欢汉字,擅长书法,平生好文不喜武。是众多龙子中智商最高的一位,因其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智慧,被封为智福之神。
9.龙与鱼结合生老九螭(chī)吻:又名鸱(chī)吻,又叫鱼龙。龙头鱼身,喜欢在险要处东张西望,口润嗓粗好吞火,能喷浪降雨,遂成为殿角、屋脊上的吞火兽,有灭火消灾之意。
螭吻的形象分鸱尾期、鸱吻期和螭吻期三个变迁,常见于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之中。
此外,民间还把椒图、饕餮、貔貅、朝天吼也列入龙之子中。
椒图:外似螺蚌,性情温顺,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刻在大门的铺首(中国传统建筑大门上用于衔门环的金属底座装饰)上,或刻画在门板上。
饕餮:外形似狼,好饮食。传说其凶恶贪食,人们便将其头部形状刻在钟鼎彝器(中国古代青铜礼器的总称)上作为装饰。夏商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
据《山海经》记载,其形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是贪欲的象征。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之人。
图片‖《山海经》里描述的饕餮
貔貅: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瑞兽,身形如虎豹,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肩部长有一对羽翼却不能展开,且头生一角并后仰。在古时分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的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辟邪”。
其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纳食四方只进不出,可招财进宝,深受赌徒喜爱。故常常被放在店铺或住宅大厅之中,起镇宅招财之用。
朝天吼:又名犼,传说中的一种似狗而食人的神兽。典型形象是一副昂首挺胸、张口向天的样子。常见于明清时期华表柱顶的装饰,具有“上传天意、下达民情”的象征意义。
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上有两只石犼,面南而坐,叫做“望帝归”,据说它们专门注视皇帝的出巡,如果皇帝久游不归,它们就呼唤皇帝速回,料理政事。城楼后的两只石犼,面北而坐,叫做“望帝出”,它们专门监视皇帝在宫中的行为,皇帝如果深居宫闱,不理朝政,它们便会催请皇帝出宫,体察民情。
我们常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意思是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观念。我们历来主张在保持和谐关系的前提下容许差异、不同的存在,强调多样性与独立见解的并存。
古人用龙生九子打破了对“望子成龙”和血统论的执念。龙与不同种族通婚,象征文化交融。九子虽不成龙,但各有所长,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图片‖龙爸其实也很烦恼,生的儿子没一个省心的
神兽们不完美,有个性,有缺点,但它们却在人间打工千年,守护着东方灿烂的文化。它们默默地讲述着东方的智慧:差异不是缺陷,而是万物存在的意义。因为不同,才有了灿烂的东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