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答题技巧-标题类题型(解析版)1

发布时间:2025-08-08 06:53  浏览量:1

真题分析“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是一种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表述题,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题干表述简洁,常有“含义”“作用”“妙处”“理解”等词语,指向明确,客观题型较少见。

常见设问

一、常见设问形式

1.本文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3.对于本文标题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选择题)

4.本文标题可否改为“××”?请简述理由。

二、常见题型

1.标题好处(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小徐想仍以文章标题为微电影命名,请你谈谈标题《永不凋落的红叶》好在哪里。

2.拟写标题(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一个好的议论文标题不仅应观点鲜明,还应语言深刻,引人深思。请你阅读全文,为选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3.标题内涵(2024·上海·中考真题)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本文标题《英雄》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

标题、含义、作用

命题预测“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及其衍生题型“标题能否改为什么”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高频考点。这种题型在三类文体中都会出现,记叙类文体中出现的频率更高。通过对标题的理解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分析、归纳、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答题模板

(一)换(拟)标题

步骤换标题拟标题第一步表态:能或否,或者指出那个标题好。明确拟题要求:能点明中心,概括大致内容。新颖、简洁、凝练、优美,富有个性和诗意,能吸引人的眼球。第二步分析:从内容、结构、主旨、手法、效果五个角度分析原标题或新标题的作用和好处。从如下角度思考:①从情节内容的角度,能概括全部情节;从人的角度,主要人物或点明主次人物关系;从物的角度,文中反复出现的物;从表现的主题的角度,直接(含蓄)表明主题;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题;以人物的情感为题。还可以综合上述信息,使用修辞,拟有文采的标题或幽默的标题。第三步作结:所以不能换。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某一角度拟出标题,并作修改确定。格式:标题=线索(主要事件、人物、环境、情感、主旨)关键词

(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描述方向答题要素答题术语标题的含义浅层含义点明内容,总领全文,点明写作对象深层含义点明、深化主旨,人物性格,情感态度标题的作用(好处)内容概括,交代(背景、时间、地点、对象、性格特征),突出形象结构线索主旨点明(暗示、突出、凸显)主题;寄托情感;画龙点睛手法(形式)用词新颖别致;化用古诗词、成语,富有诗意;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简洁凝练;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条理清晰(小标题)。效果阅读兴趣,含蓄隽永,引人深思,耐人寻味,营造氛围,诗情画意,寄托情感,奠定基调

技巧点拨

一、标题的含义:从表层到深层的解码

1. 表层含义

字面直解:直接解释标题中的关键词(如《背影》指父亲的背影)

内容关联:标题指向文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老王》写主人公老王)

2. 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反映作者的情感倾向(如《秋天的怀念》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主旨升华: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台阶》象征父亲对尊严的追求)

象征隐喻:通过事物象征抽象概念(如《紫藤萝瀑布》象征生命的顽强)

双关暗示:一语双关,兼具表层与深层意义(如《变色龙》既指动物,又指见风使舵的人)

【真题示例】

《一棵小桃树》

表层含义:描写一棵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深层含义:象征作者在逆境中顽强成长的精神。

二、标题的8大作用

1. 表明写作对象

直接点明文章的核心人物、事物或事件(如《我的叔叔于勒》《阿长与》)

2. 概括主要内容

用简洁语言概括核心事件(如《社戏》写童年看戏经历)

3. 贯穿全文线索

标题作为物品、事件或情感贯穿全文(如《项链》以项链串联故事起伏)

4. 揭示情感主旨

直接/间接点明文章主题或情感(如《驿路梨花》赞美助人为乐的精神)

5. 奠定感情基调

通过标题传递情感色彩(如《雨的四季》充满诗意与温情)

6.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用疑问、反常表述引发兴趣(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大自然的语言》)

7. 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如《故乡的榕树》)、拟人(如《雨的诉说》)、对比(如《白杨礼赞》)

8. 一语双关深化主题

表层与深层含义相结合(如《藤野先生》既指老师,又象征严谨治学精神)

【答题模板】

标题“××”的作用:①点明写作对象××;②概括了××事件;③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④运用比喻,暗示××主旨;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三、拟写标题的4步思维导图

1.定位核心:确定文章的核心人物/事物/事件

例:写“雨中送伞”的事件 → 标题可围绕“雨”“伞”“温暖”展开

2.提炼主旨:概括文章的情感或哲理

例:表达“平凡中的伟大” → 标题可用象征手法(如《路灯下的身影》)

3.巧用修辞:优先选择比喻、拟人、双关等

例:写“落叶” → 《落叶的告白》(拟人)《秋的使者》(比喻)

三类题答题要领

类别注意点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意义,即从字面上直接理解的含义。通常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直接相关。2.深层含义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通常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相关。需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主旨进行理解。

标题的作用

1.贯穿全文线索

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2.表明写作对象

标题直接指出文章的写作对象,如人物、事物等。

3.体现主要内容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事件。

4.揭示(透露、点明)主旨

标题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

5.表明人物性格、品质,作者情感、态度

标题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品质,或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6.修辞手法(或其他用法)

标题运用了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使标题更加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7.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拟写标题

1.从线索角度拟写:如果文章有贯穿全文的线索,如某个物品、事件或情感,可以以此为标题。

2.从写作对象角度拟写:以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事物或场景作为标题。

3.从中心事件角度拟写:提炼文章的核心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标题。

4.从特定环境角度拟写:如果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环境对文章有重要意义,可以以此为标题。

5.从作者情感角度拟写:用能体现作者情感或文章情感基调的词语作为标题。

6.从文章主旨角度拟写:用能概括文章主题的词语或短语作为标题。

7.从关键语句角度拟写:如果文章中有反复出现或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可以从中提炼标题。

易错点

1.混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字面意思,直接传达的信息。

深层含义:标题隐含的比喻、象征、双关等意义,需要结合文章内容理解。

示例:《背影》表层含义指父亲的背影,深层含义则表达了父爱如山、父子情深。

2.脱离文本,主观臆断

理解标题含义必须结合文章内容,不能脱离文本凭空想象。

示例:《我的叔叔于勒》标题中的“叔叔”并非血缘关系上的叔叔,而是指于勒与“我”父亲的关系。

易错点

1.混淆不同类型标题的作用

概括内容:点明文章主要内容或写作对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揭示主旨:直接点明文章中心思想,如《敬业与乐业》。

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贯穿线索: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如《背影》。

象征比喻: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含蓄表达主题,如《白杨礼赞》。

2.答题不全面,只答一点

标题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不能只答一点。

易错点

1.标题与内容不符

拟写标题必须准确概括文章内容,不能文不对题。

示例:文章主要写母亲的爱,标题却拟为《我的父亲》。

2.标题过于宽泛或狭窄

标题要恰如其分地概括文章内容,不能过大或过小。

示例:文章只写了一次春游,标题却拟为《四季》。

3.标题缺乏新意,过于平淡

拟写标题要力求新颖、生动,吸引读者注意。

示例:文章写了一次难忘的经历,标题却拟为《一件难忘的事》。

真题示例


(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永不凋落的红叶

马苓军

①周末,邀几个朋友乘公交车到后山看红叶。A.透过车窗向外望,秋景极好,阳光透过树枝缝隙照进来,变成一束束光柱和光环,在车内闪着斑驳的光,让人感到温馨。

②在出城的最后一个站台上,一个看上去十多岁的小女孩上了车。小女孩扎着小辫子,用红绸缎扎着发结,她穿白褂、红裙,一个简易白布包挂在胸前。包里装着一件东西,从凸显的轮廓上看,好像是一个小日记本。上车后,小女孩用一只手捂着白布兜里的东西不松手。

③车内没有空座,小女孩慢慢来到我的座位旁,一只手扶着座位扶把,一只手还是捂着白布包里的东西。我起身,空出一个小地方,示意小女孩坐。她看我一眼,有礼貌地摇一摇头,仍站在那里,未动。

④时令已至深秋,车窗外的山已不是青色,而是一片片火红……

⑤这小女孩从哪来的?她要到哪里去?我不禁担起心来,问小女孩:“你的家人呢?”小女孩看看我,摇摇头,没有说话。“家里大人心可真大!也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出来!”我有些无奈地说。

⑥“我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我妈妈是医生,她最近下乡照顾病人回不来。”小女孩说。

⑦“你要到哪里去?”我问。“再过两站就到了,去青石峪!”小女孩说。

⑧“你到那里走亲戚吗?”我问。小女孩没有马上回答,过了一会儿说:“看我爸爸。”她低下头,用手抚摸着兜里的东西,然后抬起脸,望着车外。

⑨同行的一位妇女长出一口气说:“原来是去看爸爸。想爸爸了吧?”小女孩点点头:“我想把学习情况向爸爸说说。”她从白布兜里掏出一直捂着的东西,我没猜错:那是个日记本。小女孩翻了翻日记本说:“这是我每天写的日记,让爸爸看看。上个月我被学校评为了‘三好学生’。”“多好的孩子!”那个妇女夸道。周围的人对小女孩也七嘴八舌夸个不停。

⑩“到青石峪,你爸爸会接你吗?”我问了一句。小女孩怔住了,她看了看我,突然流下泪来。我不知所措地说:“小姑娘,你怎么啦?”她抬起水汪汪的眼睛,对我说:“我想爸爸啦!”我松了口气。那个妇女帮她擦了擦眼泪说:“多长时间没见爸爸了?”“一年多了。”小女孩说。“时间是挺长了。别难过,一会儿到了站,你爸爸会来接你的。”我说。

⑪小女孩突然大哭起来:“爸爸不会来接我的,他是警察……他牺牲了……爸爸就埋在青石峪山上。”车内骤然静默起来……

⑫那位妇女一把抱住小女孩:“好孩子不哭,你爸爸是英雄。”车停了下来,司机匆匆走过来,掏出自己的名片说:“想爸爸了就打电话告诉我,叔叔接你!”小女孩停止了哭泣说:“妈妈告诉我要坚强!让我不哭!”此刻,我眼眶湿润了,扭过头去,看车窗外的阳光。

⑬小女孩下车,我们也下了车。我们几个人没有到后山看红叶,而是陪着小女孩去看她爸爸。小女孩下车没走多远,有两个巡逻民警认出了她,她跟着他们向山上走去。小女孩爸爸埋在半山坡上,周围是一片片松柏。她跑了过去,边哭边喊:“爸爸!我想您了……”

⑭我用蒙眬的泪眼望着山上的红叶,感慨道:“这红叶真红……”

⑮小女孩边抹泪边向爸爸倾诉着……

⑯B.泪水在我眼睛里猛地打着转儿,唰啦一下子流了出来,滴落在台阶上的一片红叶上,红叶慢慢被泪水打湿了,一片又一片……

⑰下山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台阶上,几枚红叶在风中轻轻地飘着,飘着。小女孩手里多了一枚红叶,我们每个人手里都多了一枚红叶。那是心中的红叶,永远记住,永远陪伴……

(选自《齐鲁晚报》2023年4月4日,有删改)

小徐想把这篇文章拍成微电影,请你担任文学顾问。

小徐想仍以文章标题为微电影命名,请你谈谈标题《永不凋落的红叶》好在哪里。

【答案】红叶象征着小女孩对父亲的思念和缅怀,也象征着父亲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红叶永不凋落,寓意着这种情感和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不会消失。标题给人一种温暖、美好的感觉,与故事中红叶的美丽景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深情、感人的氛围。富有诗意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想要了解红叶背后的故事。


模板运用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独自乘车去看望已故父亲的故事,引发读者的深刻感动。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小女孩坚强但渴望亲情的一面,她日记本的温馨细节彰显出她对父亲的思念。通过其他乘客的暖心互动,反映了社会对英勇牺牲者及其家庭的关怀与敬意。标题“永不凋落的红叶”象征着怀念与勇气,将红叶寓意为不朽的情感和对逝者的永恒纪念。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第⑬段“小女孩下车,我们也下了车……小女孩爸爸埋在半山坡上,周围是一片片松柏。她跑了过去,边哭边喊:‘爸爸!我想您了……’”,这里小女孩对父亲的深切思念通过她的呼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红叶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小女孩对父亲的这份思念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就如同永不凋落的红叶一般。第⑮段“小女孩边抹泪边向爸爸倾诉着……”,小女孩向父亲倾诉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她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红叶的象征意义在此处更加凸显。

第⑪段“小女孩突然大哭起来:‘爸爸不会来接我的,他是警察……他牺牲了……爸爸就埋在青石峪山上’”,父亲作为警察为了奉献而牺牲,他的高尚品质如同红叶一般鲜艳夺目。红叶永不凋落,象征着父亲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将永远被铭记。

第④段“时令已至深秋,车窗外的山已不是青色,而是一片片火红……”,这里描写了故事中红叶的美丽景色,标题与这一景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深情、感人的氛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第⑰段“下山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台阶上,几枚红叶在风中轻轻地飘着,飘着”,结尾处再次出现红叶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标题所营造的氛围,使读者沉浸在这种温暖而感人的情境中。

标题《永不凋落的红叶》富有诗意,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读者会好奇为什么红叶永不凋落,红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这种好奇心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想要深入了解故事的内容。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标题:

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读什么,怎么读,往往会影响我们的人生之路。

②不同的声音都在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经典的书!

③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明白要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______;《曾国藩家书》中的“戒多言,戒怒,戒忮①求”,让我们懂得要修身养性,保持平和的心境。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能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④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四书、五经、汉赋、唐诗……这些极具特色的文学形式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是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其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情怀;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道德情操;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君子情谊……这些经典在薪火相传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构成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底色。

⑤经典是行动实践的参照。读经典意味着要常思考,让经典的思想连接历史发展进程、连接社会发展现实,这样经典才能常读常新。《共产党宣言》的精彩不仅在于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而且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动实践,让经典的理论更鲜活、更充实。

⑥如果问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的开篇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他说到“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⑦那么,我们该怀着怎样的情怀阅读经典呢?

⑧ 甲。经典的创作与流传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智慧。今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回过头来读经典,有人就会产生“古人不过如此”“他们不懂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偏见,甚至书还没看懂,就开始评头论足、横加指责,这是没有敬畏心的表现。虽然经典产生的时代有其局限性,但是其中所表达的人类最美好的内涵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唯有心怀敬畏,进入经典的精神世界,才会有所收获。

⑨ 乙。有人曾质疑,古人阅读经典是为了考取功名,我们现代人阅读经典所为何事呢?张爱玲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诚然,有人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目的去读经典,但是,阅读经典本身就是目的。经典是丰富我们思想和经验的必由途径,是我们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一颗平常心阅读经典,不骄不躁,知识积淀、修身养性、生活乐趣便可不求自得。

⑩ 丙。“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行合一是阅读经典的起点也是终点,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鲁迅先生曾说:“读书要先把薄书读厚,再把厚书读薄。”在经典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并带着新的思考回到经典,在不断输入输出中,道理才能成为道路。

⑪经典有经典的伟大,读者也有读者的见地。在新的时空背景下,让经典融入我们的生命,构成生命经验的内在骨骼,读者与经典之间的灵魂吸引与碰撞必将令人惊艳。

(选自威海宣传2024年5月6日,有删改)

【注释】①忮(zhì):嫉妒。

一个好的议论文标题不仅应观点鲜明,还应语言深刻,引人深思。请你阅读全文,为选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答案】百读不厌是经典


模板运用

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

拟写标题应观点鲜明、语言深刻、引人深思,且不超过12个字。作答时可以从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题入手。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阅读经典以及以何种情怀阅读经典展开。首先强调在成长过程中阅读尤其是读经典很重要,接着阐述经典是人类智慧结晶、民族文化沉淀和行动实践参照,随后通过引用卡尔维诺的话引出对以怎样情怀阅读经典的探讨,分别从要怀敬畏心、平常心、知行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指出经典与读者灵魂吸引碰撞将令人惊艳。

“阅读经典”是文章的核心话题,而不同的情怀则是文章的重要内容。可以考虑从阅读经典的重要性、具体的情怀方面去拟题。比如《怀敬畏心读经典》这个标题示例,既突出了“阅读经典”这个核心,又强调了“敬畏心”这种情怀,观点鲜明,语言简洁深刻;也可以从平常心、知行心等其他情怀角度去拟题,或者综合几种情怀用更精炼的语言来概括标题,如《经典需用心品读》等。总之,要紧扣文章主题,体现文章的核心观点和特色,同时满足字数要求。

示例:常读常新是经典。

(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粒给云雀的信

①亲爱的云雀,我在给你写信。你收到的信多吗?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信。因为我是沙粒,是万度苏沙漠成千上万石英质小颗粒中的一粒,如果有人给我写信,他不知道写给谁,沙粒太多了。

②自从我打算给别人写信,我想过许多收信人,比如茴香、小红马,想来想去,我想还是给你写封信,以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对吗?

③亲爱的云雀,我听说你还有一个名字叫蒙古百灵,你为什么有两个名字?我就叫沙粒。成千上万的沙粒都叫沙粒。说到这里我有一些苦恼,因为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④我拿不准你想不想认识一颗沙粒,但我还是想介绍一下自己。如果你用一只蚂蚁的眼睛来看我,就像看到一个淡黄色的冰块。透明,有香味。那是沙粒才能闻到的香味。

⑤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在浆果里,蔓越橘比醋栗要甜。这方面你可能比我知道的多。我告诉你这些,是想和你成为朋友。如果想和别人成为朋友,需要送什么礼物呢?你知道,我是一颗沙粒,什么都没有。不结果实,也不会像柳叶那样在风中摇摆。我想开粉色的花朵,这朵花有三个花瓣我就知足了。

⑥我的伙伴说,如果想成为别人的朋友,要懂得好多事。可是我一直待在沙漠里,什么都不知道。有一天,一只比蚂蚁还要小的昆虫,费了很大力气爬上我的头顶,它说,哇,我登上了山顶。这很可笑,但我也感到骄傲,终于有人认为我是一座山了。

⑦我和我的伙伴们白天夜晚都躺在旷野里。当然我们会感觉有些硌,这么多坚硬的沙粒堆在一起肯定硌得慌,但我们不会彼此埋怨。我喜欢观察伙伴,透过它玻璃似的身体看到它身边还有无尽的沙粒,仿佛置身迷宫里面。下雨的时候,雨洒在沙粒上声音清脆,我们被雨水洗干净,像一粒粒宝石。

⑧云雀,你在听我说吗?我希望你对我说的有兴趣。我猜想你从来没有听过沙粒对你说话。你会飞,有机会和花朵交朋友。毕竟能见到花朵,谁在意沙粒呢?说到这里,我有一点伤心,但我们沙粒没有眼泪。

⑨我期待你的回信,可是你回信要写谁收呢?或许你可以这样写:万度苏沙汉给我写信的那粒沙子收。希望我能收到。

⑩亲爱的云雀,我身边的伙伴提醒我,想和别人交朋友,先要赞美。你想得到什么样的赞美?请来信告诉我。你从天空飞过去的时候,我听到了你的歌唱,虽然只听到一个音,但这已经足够。你喉咙里像流淌着泉水,像月光敲打冰湖的窗户。你唱着歌飞走了,你把一句歌词留在一公里的路上,真了不起,可惜我只听到一个音节。

⑪亲爱的云雀,当一颗沙粒就要永久沉默,如果沙粒会说话,会歌唱,沙漠就太喧嚣了。所以上天让歌唱者飞翔,让固守者沉默。但愿你能读完我的信。在全世界的沙粒里,可能我是第一个给你写信的。想到这一点,我高兴得想蹦起来。

⑫亲爱的云雀,祝你快乐地飞翔,快乐地歌唱,祝你两只爪子干干净净。我不知道给朋友写信用哪些词会让对方高兴,你来信多告诉我一些美妙的词汇吧。

⑬给你写信的那颗沙粒。

云雀给沙粒的复信

①亲爱的沙粒,我收到了你的来信。别担心我认不出你。七月份,我从小兴安岭飞往狼居胥山脉,路过了你们那个地方。当时我心里想,这里多么庄严,金色的沙漠有柔美的曲线,这里没有其他东西,全都是洁净的沙子。你想想看,如果你的身旁长着灌木,树下一定会有松鼠、花栗鼠甚至黑熊,臭气熏天。从天空上瞭望,树木遮蔽了地表,看不清蚂蚁、野蜜蜂,更看不清沙粒。

②亲爱的沙粒,在我写下上面这些字的时候,我正飞向葱岭。我去做什么?不做什么,所有的地方只是经过之地。我们鸟类并没有目的地,我们飞翔就像你们静静待在沙漠里。飞翔的时候,如果你盯着天上的星星看,如同静静地躺在夜空里,感觉不到自己飞翔。

③下面我解答你的疑惑。我是云雀,又叫蒙古百灵,还叫沙百灵。叫什么都无所谓,再送我一百个名字我还是我。我头顶的羽毛栗红色,两只眼睛有棕白色的眉纹,喙土黄色,爪子肉色。这就是我。对你来说,我长得可能太复杂了。没办法,美总是很复杂的。

④亲爱的沙粒,你提到了赞美,这里面充满奥妙。如果你想让对方高兴又不违背真实,要学会写诗。比如你说“蒙古百灵是会唱歌的风”,我听了会高兴,这就是赞美。我收到的赞美太少了,远远不够,万物不具备赞美我的才华,我只好自己赞美自己:“云雀,星星融化,也没有你的歌声清脆。”听到这个,我眼睛有一点点湿润。

⑤实际生活中,我经常受冻挨饿,还要忍受干渴。我要去葱岭,但不知道去那里做什么。

⑥我要说的就是这些,可能没什么条理。因为我一边写信,一边飞行,还要提防头顶出现天敌。好了,不说了,我要飞进一片湿润的树林里,去那里捉肥而白的昆虫,捉不到昆虫就吃浆果,然后歌唱。

⑦爱你的云雀,于高加索的黑松林上空。

(节选自鲍尔吉·原野《万物亲近》,有删改)

请从以下两个标题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①《让我们成为朋友》 ②《飞翔的歌唱者和沉默的固守者》

【答案】示例一:选择《让我们成为朋友》。理由:这个标题直接点明了沙粒给云雀写信的目的,即渴望与云雀成为朋友,体现了文章的主题——对友谊的渴望和追求;同时,标题简洁明了,富有亲和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二:选择《飞翔的歌唱者和沉默的固守者》。理由:这个标题概括了云雀和沙粒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特点,云雀会飞翔会歌唱,而沙粒固守在沙漠中沉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能引发读者对不同生命状态的思考;标题富有诗意和哲理性,使文章更具深度。


模板运用

本题考查标题的选择。

可任其一,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即可。

选择标题《让我们成为朋友》。理由:内容贴合度高:文章主要围绕沙粒给云雀写信以及云雀的回信展开,结合《沙粒给云雀的信》第②段中“自从我打算给别人写信,我想过许多收信人,比如茴香、小红马,想来想去,我想还是给你写封信,以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对吗”,可知整个过程都在表达沙粒渴望与云雀成为朋友的愿望,从沙粒一开始思考给云雀写信到介绍自己、分享秘密、期待赞美等,都是为了与云雀建立友谊,这个标题能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表达明确:突出了文章温暖的情感基调,展现了沙粒积极主动寻求友谊的真诚,以及对友谊的向往和期待,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吸引力:“让我们成为朋友”这个标题简洁明了,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号召力,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想要了解沙粒和云雀是如何成为朋友的。

选择标题《飞翔的歌唱者和沉默的固守者》。理由:紧扣文章主题:根据《沙粒给云雀的信》第⑪段中“上天让歌唱者飞翔,让固守者沉默”可知,沙粒作为沉默的固守者,一直待在沙漠里;云雀作为飞翔的歌唱者,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并歌唱。这个标题准确地抓住了沙粒和云雀的不同特点,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富有深意:标题富有哲理性,引发读者对不同生命状态的思考。飞翔的歌唱者代表着自由、灵动和活力,沉默的固守者代表着坚守、沉稳和内敛,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思考生命的多样性和价值。语言凝练:这个标题语言简洁凝练,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艺术性,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