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童幼儿园排练被夹断手指:4小时手术接活,却因8万精神赔偿陷入僵局

发布时间:2025-08-08 09:13  浏览量:2

日前,安徽黄山市歙县一名6岁女童小玉(化名)在幼儿园排练节目时,被同学小南(化名)不经意间抬起的折叠桌椅夹伤右手食指,指尖、甲床起1/3处夹断。这一意外事件不仅给小玉带来身体上的伤痛,更引发了后续复杂的赔偿纠纷。

6月5日,小玉在幼儿园阶梯教室参与毕业典礼节目排练。休息时,应小南请求,小玉帮其拿水杯,另一只手搭在折叠桌椅转轴处。小南放水杯时,未注意到小玉的手置于两桌面空隙,抬起翻板桌面,导致小玉右手食指末梢到指甲盖处被夹断。

事发后,幼儿园老师迅速开车带孩子赶往县医院,并通知家长。因县医院和区级医院手术把握不足,在幼儿园副园长陪同下,小玉被转至杭州一家骨科医院。当晚9点左右开始手术,凌晨1点手指成功接活。术后,小玉经历了7天卧床静养,期间为防血液凝固,每天要在左臀部打三针,住院12天后康复出院。

此次意外对小玉心理造成较大刺激。住院期间,夫妇俩带孩子到杭州一家儿童专科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医生评估显示,小玉存在焦虑与紧张情绪较多、敏感、过度防御等心理问题,被诊断为“构音障碍”,经历被概括为“应激创伤事件”。医生建议前期开展一对一游戏治疗,后续加入游戏团体,每周一次。

然而,心理治疗仅进行一次。因每次治疗40分钟需1000元,费用过高,邵先生夫妇选择带孩子出院回家。即便如此,小玉仍无法接受外界噪声,胆子变小。曾经活泼开朗、热爱跳舞,听到音乐就兴奋不已,还获得过“舞蹈之星”奖状的小玉,如今听到同学大声念书会捂住耳朵,在医院时觉得空调外机声音吵,回家后一听到音乐就闭起耳朵。

小玉家长向幼儿园及小南家长索赔,计划索赔14万余元,含医疗费、护理费等5万余元,以及用于后续心理治疗的精神损害费8万元,但双方就赔偿金额未达成一致。

7月14日,经县教育局与双方家长协商,住院期间的医疗费、护理费等52622元(不含误工费、精神损害费)先由校方申请保险赔付,不足部分由校方与对方家长共同补齐。不过,学生家长索赔的8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因要求补偿金额差距过高,暂未达成一致意见。

歙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申领精神抚慰金需达到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小玉不够伤残等级,因此不支持该请求。关于家长所提“误工费”,工作人员介绍,护理费和误工费只能取其一,再加上医疗费、营养费等费用,按规定可补偿4万余元。

幼儿园有关负责人称,经与保险公司争取,在家长要求4万余元基础上,增加1万多元人文关怀金,最终合计5万余元,但无法支付家长提出的8万元精神补偿费用,称无参考依据,学校作为公立幼儿园,支出需有依据。

事发后,园方第一时间送医并通知家长,班主任通知小南家长。小玉出院回家后,学校上门慰问两三次,积极协调保险赔偿(含校方责任险与学生学平险)、医保报销事宜。

幼儿园有关负责人认为,事发后学校积极努力处理,但未必达到家长预期。在协商未果情况下,学校支持家长走法律程序,称法院判什么结果学校都会承认。目前,县教育局正会同校方与家长进一步协商,推动依法依规、合情合理解决此事,并引导家长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