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对访华改口,九三阅兵不必留座,他的新条件,中方不可能答应
发布时间:2025-08-08 09:30 浏览量:8
8月5日,特朗普在接受CNBC采访时丢下一句话:“我不会花19个小时飞去北京,开一场毫无意义的会。中国要是不签协议,我们没必要见面。”
这话一出口,让全世界再次见识到——这位“交易总统”,说变就变,说翻脸不认人。
01、特朗普的脸又变了
要知道,特朗普“想访华”这事儿,早在他刚上任时就反复提过了。
一会儿说“期待与中国合作”,一会儿又说“中国需要先做出让步”,时不时放出风声:“访华正在安排中”,转眼又说:“时机不成熟”、“没必要飞过去”。
这不是外交,是高强度反复横跳。
这次他又一次释放信号:我不会去中国,除非你们签协议。这到底是在表达立场,还是在释放焦虑?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19小时飞行“毫无意义”的背后含义。
首先,这是赤裸裸的“舆论筹码战”。特朗普知道,中方一直保持“愿谈愿见”的姿态。
而他手里又没有新协议、没有突破成果,贸然访华,只会被说成是“低头认输”。
对他来说,这不是外交,是形象灾难。
所以他干脆先发制人,喊话全世界:“不是我不去,是中国不签字。锅你们甩不到我身上。”
一句话,把责任全推给中方,完美避开“自己心虚”的质疑。
第二,特朗普其实非常清楚自己访华的好处。
作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领导人见一面,全球金融市场都能涨一波。
更何况,这会被视为“外交突破”,能稳定美企情绪,吸引选票,还能假装“谈成协议”,提升他“强人总统”形象。
对特朗普来说,这堪比一次免费的拉票广告。但他不敢贸然开启——因为中方没有先让步,他怕被看成“求人”。
而现实是:中方根本不吃这一套。
02、不愿费时费力飞北京?
中美第三轮谈判已经结束了一周有余,双方的确进入了“关税休战期”,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临时止痛,并不等于美国赢了。
因为数据显示:
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创下同期新高,对美出口下滑,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反而在持续上升,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和中东。
与此同时,美国6月的贸易账单却显示:对华贸易逆差降到21年来最低,但对墨西哥、越南逆差飙升!
什么意思?
美国根本没压住中国,反而自己“内伤”了。
而特朗普心里最清楚的现实是: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在下降,美国经济对中国供应链却还深度绑定,中国有稀土、产业链优势,美国一旦断链就遭殃。
这时候如果中方再不签协议、也不让步,那他飞过去干嘛?打脸吗?
所以他干脆演了个“硬汉剧本”:“中国先让步,我才飞过去。”
实则是——“我不能在没成果的情况下去,别让我当‘失败总统’。”
说白了,他怕自己飞了19小时,连“签字照”都拍不到,只能灰头土脸回美国,直接被媒体群嘲。
03、越是掩饰,越是会暴露心虚
但问题是,现在是2025年,不是2017年,中美的经济格局早就变了。
当年中方对美出口占比高达19%,美国借着贸易逆差对中国发难,的确有压力。
但如今,中美脱钩趋势明显,中国对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已见成效,这让特朗普“以逆差为威胁”的老套路,彻底失效。
他不是不想谈、不是不想见,是他没法“按原剧本赢下这局”了。
而且,更尴尬的是:美国经济正在实质性放缓。通胀居高不下,储蓄率下降,美联储加息空间有限,股市对政策信号过度敏感。
特朗普想靠“贸易大胜”重塑自己“赢学”神话,但现实却一次次戳破他的面具。
特朗普说放的话听起来很强硬,但其实更像是一个怕输的赌徒,在牌局还没开始时就掀了桌子。
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中国,不是你能勒索就妥协的那个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