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那个月夜他发现了一个秘密,纠结好久他还是做了月老
发布时间:2025-08-08 21:35 浏览量:1
(草根作家原创作品,今日头条原创,七十二小时内请勿转载!)
当年在山西忻州西北的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时,北京知青杨方明发现了一个小秘密,队长家的三小子郭玉秋竟然和本队的年轻寡妇搞对象,郭玉秋还让杨方明去他家帮他提亲,这件事杨方明纠结了好久,最终还是做了他俩的月老。
有关杨方明在山西插队落户的知青往事和他牵红线做月老的经历,根据杨方明老师的讲述,我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网络
杨方明是六七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12月下旬响应国家号召,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陕西省忻州山区的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他们十二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郭家窑大队第三生产小队,三队的郭队长安排大家住在队部的三孔土窑里,因为队里的那几孔土窑里没有锅灶,郭队长只好让大家轮流到老乡家里吃派饭。
到了第二年初夏,上级为插队知青拨下了安家费,队里就为知青箍了新窑,在窑里搭建了土炕,垒砌了灶台,成立了三队知青点,杨方明他们就搬到新建的知青点吃住了,总算结束了在老乡家吃派饭的尴尬场面,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刚搬到知青点时,因为知青们都不会做饭,郭队长就安排一位大嫂临时帮教知青们学习做饭,还让他家三小子郭玉秋来帮知青们挑水。
帮知青们做饭的那位年轻大嫂是小队会计家的儿媳妇,她叫张月兰,知青们都喊她月兰嫂子。月兰嫂子有个小姑子,叫刘桂芝,当年二十岁,她有时也跟着月兰嫂子到知青点来帮着给知青们做饭。
刘桂芝长得特别漂亮,性格开朗大方,还读过书,,社员们都说刘桂芝是下凡的九天仙女。每次在知青点遇到刘桂芝,郭玉秋都会笑着跟她打招呼,叫她桂芝姐。刘桂芝好像很喜欢郭玉秋,男知青叫她桂芝姐,她只是笑一笑,郭玉秋跟她打招呼,她就笑着跟郭玉秋拉话,杨方明说他们男知青都很羡慕郭玉秋。
那年郭玉秋刚满十七岁,长得挺结实,个头也高,读了四年书,两年前就开始参加生产劳动了,啥农活都会干,挑水担柴更是不在话下。一天中午,月兰嫂子正帮知青们做午饭,刘桂芝突然来到了知青点,对张月兰说:“嫂子,你快回,娃娃哭闹哩,我来替你做饭。”那天郭玉秋也在,他帮着刘桂芝拉的风箱。
知青们跟月兰嫂子学会了做饭,也就到了麦收时节。麦收开始后,月兰嫂子就不帮知青们做饭了,刘桂芝也不到知青点来了。杨方明说,他们男知青晚饭后一起扯闲谈,总会说起刘桂芝,大家都说她长得也太漂亮了,还有的同学还说刘桂芝好像喜欢郭玉秋,怀疑他俩在谈恋爱。
麦收期间,郭玉秋割完自己的麦子,回头就帮男知青们割麦子。刘桂芝割完自己的麦子,她也帮女知青接趟子。眼尖的杨方明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他发现郭玉秋和刘桂芝眼神里有交流,他俩时常眉目传情,肯定是在偷偷谈恋爱。
过了不久,就听到了刘桂芝订婚的消息,刘桂芝和大队会计家的大小子马春耕订婚了,并没跟郭玉秋订婚,对郭玉秋和刘桂芝恋爱的猜测也就没了答案。
自那以后,刘桂芝再也没参加过生产劳动,郭玉秋的情绪也明显低落了,好长时间没到知青点串门,在地头歇歇的时候,他也是一个人坐在一边,不像以前那样爱说爱笑了。知青们都明白郭玉秋的心思,知道他心里想的肯定是刘桂芝。
那年秋后,刘桂芝就嫁给了马春耕。马春耕虽然没有郭玉秋长得方正,也不如郭玉秋长相好看,可他家比较富裕,听说大队还要安排马春耕到郭家窑小学当民办教师。
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令人们想不到的是,刘桂芝嫁给马春耕的第二年就遇难了,那年初秋他家打土窑时遭遇了暴雨,导致土窑坍塌,马春耕和他弟弟被埋在了废墟里。第一时间,乡亲们拼尽了全力,马春耕的弟弟幸免于难,马春耕却未能幸免。
马春耕的突然离世,刘桂芝却成了众矢之的,很多人说刘桂芝就是个妨男人的扫把星,都说太好看的女人不能娶,言外之意是刘桂芝妨死了马春耕。没多久,刘桂芝就回了娘家,是她婆家把她赶回娘家的。
一年后,刘桂芝才开始出山劳动,她虽然还是像以前那样漂亮,可容颜明显憔悴了,脸上也没了笑容,看到人就低头,很少听到她说话。后来也有人给她提亲,可郭家窑大队的后生没人敢和她结婚,因为刘桂芝成了大家口中的扫把星,都说她妨男人。
转眼郭玉秋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二队的郭大妈(媒婆)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对象,可郭玉秋一个也不去相看,他说不想娶媳妇,他想打一辈子光棍。
就这样,郭玉秋到了二十三岁,也没找对象。刘桂芝的男人死了好几年,她也没嫁出去。四队倒是有一个光棍,他说他不怕死,愿意娶刘桂芝,可那个光棍是个二流子,家里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说话还结巴,不光刘桂芝誓死不同意这门亲事,她的父母也不同意。
图片来源网络
1975年秋天,杨方明收高粱时崴了脚,队长就安排他到场院看护场院,夜间也在场院值夜。那天晚饭后,杨方明听到场院边上谷堆后面有动静,他跑过去一看,明亮的月光下,只见郭玉秋和刘桂芝依偎着正在那拉话,两个人说什么听不太清楚,看他俩的动作挺亲密的。
觉察到了杨方明,刘桂芝慌忙站起来,用手拍打了一下身上的草屑,拧转身就跑回了家,郭玉秋默默来到杨方明面前,很难受地说:“方明,这你都看到了,我和桂芝姐好上了,可我爸妈都不同意这门亲事,我爸妈说刘桂芝是个扫把星,妨男人,你不会相信这些吧,这可都是迷信呀。你是北京知青,有文化有见识,你能不能当一回媒婆,想办法说服我爸妈,让我爸妈同意这门婚事,我求求你了……”
杨方明也知道郭队长两口子不会让自己的娃娃娶一个寡妇,可他纠结了好久,还是决定给郭玉秋和刘桂芝当一回月老,到郭队长家做一回说客。
到了郭队长家说明了来意,郭队长的媳妇一听杨方明要把刘桂芝介绍给郭玉秋,当时就发火了:“我说杨方明,你咋能这样哩,你不知道她刘桂芝是妨男人的扫把星呀,她把人家马春耕妨死了,你还想让她妨死玉秋呀,就算玉秋打一辈子光棍,我家也不会娶一个小寡妇……”
被郭队长的媳妇数落了半天,杨方明本打算离开,可一想到郭玉秋那渴望的眼神和刘桂芝这几年遭受的痛苦和委屈,他厚着脸皮说:“大妈,您说我啥我都不生气,可你不能相信迷信,世上哪个人是被妨死的?咋能证明人家桂芝姐是扫把星妨男人啊?这可是迷信,国家正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哩,在咱家里你说啥都不要紧,要是在外面这样说,麻烦可就大啦,弄不好就得拉到公社去批斗。今年春天我去公社开会,就有两个传播迷信的大妈被批斗了,差点没被判刑,要是判了刑就得蹲大狱,我这可不是吓唬你。”
看郭大妈被唬住了,杨方明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大妈,我们北京知青来插队,郭队长对我们知青很是关照,我们知青感谢郭队长,郭队长和您都是我们知青的恩人。我来给玉秋哥介绍对象,不是来害你们的,桂芝姐要是不好,我是不会给玉秋哥介绍的。桂芝姐虽然比玉秋哥大三岁,可她勤劳善良,长得好看也有文化,咱这不是有句老话叫女大三抱金砖嘛,您就䞍好,玉秋哥娶了桂芝姐要是不幸福,您就找我算帐,我是北京知青,我绝对不会害人的。玉秋哥岁数也不小了,过了这个村就得打一辈子光棍……”
杨方明费了好多口舌,总算说的刘大妈无话可说了,郭队长也说既然娃娃愿意,就随他吧,是福不是祸,是祸也躲不过……
就这样,杨方明撮合成了郭玉秋和刘桂芝的婚事,那年秋后,郭玉秋就跟刘桂芝领取了结婚证,婚事也没大办,就摆了三桌酒席,请了大队干部和本家致亲,杨方明作为月老(媒人),也被请去坐席。但杨方明不是白吃,他随了五块钱的礼金。
1977年秋后,也就是恢复高考的前夕,刘桂芝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两个可爱的男娃就像画上的胖娃娃,可把郭队长和郭大妈高兴坏了,他家大小子和二小子家生的都是女娃,他还担心老郭家要断香火哩,这下好了,一胎就生了两个男娃。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杨方明考上了北京农学院,离开郭家窑回北京读书的时候,郭队长办了酒席,一是为杨方明饯行,二是感谢杨方明给郭玉秋做大媒让他郭家有后。吃罢践行的酒席,杨方明笑着对郭大妈说:“大妈,以后可不要相信迷信哩,迷信害了多少人啊,你看玉秋哥和桂芝姐生活的多好啊,两个娃娃多惹人喜爱呀……”
离开郭家窑时,杨方明把自己那支钢笔送给了郭玉秋,叮嘱他说:“玉秋哥,你和桂芝姐一定要好好供娃娃读书,读书才会有出息!”
一别就是四十多年,当杨方明他们再次回到第二故乡时,郭队长和郭大妈已经不在了,郭玉秋的两个娃娃一个考上了西安交大,毕业后留在了西安。一个考上了山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直机关工作。多年后再相见,刘桂芝紧紧握住杨方明的手说:“方明兄弟,我公公婆婆在世时没少念你的好,我们一家人都要感激你哩,当年要不是你操心,哪有我家的好日子,要是娃娃在身边,我要他俩给你下跪哩……”
那次回忻州,郭玉秋杀羊款待了杨方明他们,刘桂芝亲手包了羊肉馅水饺,杨方明他们在忻州待了三天,郭玉秋两口子还拉着他们不让走。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杨方明和郭玉秋一家还保持着密切联系,郭玉秋的大儿子发出了邀请,邀请他父母和杨方明他们今年国庆节去西安游玩,他们已经约定好了,今年国庆节,西安再相聚。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杨方明老师)
- 上一篇:“菜鸟”不菜
- 下一篇:天禹数智:以结果式付费为核心,重构营销服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