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中国国际战略评论》(CISR) , Vol. 7, No.1, 2025 | 国政学人

发布时间:2025-08-08 21:38  浏览量:1

期刊简介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CISR)刊登世界政治和国际战略研究领域的原创文章,涵盖中国及其外交关系等领域。本刊鼓励作者提供前沿研究成果和政策分析。期刊作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旨在成为连接中国战略视角与国际社会战略视角的桥梁。

期刊目录

1

China–US competition, reverse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gression of world po

中美竞争、逆全球化与世界政治的倒退

2

Ambiguous alignment: Australia navigating US–China rivalry in the post-AUKUS era

模糊的联盟:后澳大利亚时代如何应对中美竞争

3

The debate on the “end states”: US strategic debates on China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the 2024 presidential election

“终级目标”之争:2024年总统大选背景下的美国对华政策战略辩论

4

Charting the Technology Cold War: the balance of loss, U.S. containment strategies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

科技冷战图景:损失平衡、美国遏制战略与中国应对措施

5

Synthetic opioids management in Sino–American relations: focus on fentanyl

中美关系中的合成阿片类药物管理:聚焦芬太尼

6

Offensive decoupling and realignment of trade in Northeast Asia

东北亚地区进攻性脱钩与贸易重组

7

Beyond growthism: an examination of qualit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South

超越增长主义:审视全球南方的质性发展

8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 in Global South

全球南方的发展融资

9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Africa strategy: aims, approaches, and implications

阿联酋的非洲战略:目标、方法和影响

10

How twenty years of COIN shaped the U.S. military for future wars

二十年的反叛乱如何塑造美国军队应对未来战争

11

China’s economic statecraft unveiled: sanctions, inducements, and strategic variability

揭秘中国经济治国方略:制裁、利诱和战略变通

12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13 Middle Eastern studies

中东研究

内容摘要

中美竞争、逆全球化与世界政治的倒退

题目:China–US competition, reverse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gression of world politics

作者: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漆海霞,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简介:本文旨在探究在“逆全球化”趋势和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如何引发国际秩序的动荡与世界政治的倒退,对此中国应如何应对。作者基于时事背景与国际关系理论,通过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系统探讨大国竞争、逆全球化与制度重构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并为中国外交政策提出路径选择建议;并认为,中美竞争加剧,全球化倒退、民粹抬头促使国家转向“经济安全”优先,从而催生逆全球化浪潮。本文回应当前乱局的深层结构性变化,为学界理解“逆全球化-民粹主义-大国竞争”链条提供理论框架。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2533-025-00187-8

模糊的联盟:后澳大利亚时代如何应对中美竞争

题目:Ambiguous alignment: Australia navigating US–China rivalry in the post-AUKUS era

作者:James Laurenceson,悉尼大学澳中研究所所长。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在后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时代背景下,澳大利亚在日益激烈的中美大国竞争中究竟是彻底站队美国,还是保持模糊对齐战略,其对区域治理和国家利益意味着什么。作者基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对冲”与“平衡”框架剖析澳大利亚外交行为转型得出结论认为,尽管澳大利亚在安全领域强化与美国盟友关系,但实际上其仍未完全放弃“对冲”策略,尤其在对多极化结构与经贸一体化的认识上,更趋向维护与中国的经济互营与区域稳定。文章挑战了“澳大利亚已明确站队美国”的主流认知,揭示一个中等强国在大国竞争中的复杂抉择机制。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2533-025-00177-w

“终级目标”之争:2024年总统大选背景下的美国对华政策战略辩论

题目:The debate on the “end states”: US strategic debates on China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the 2024 presidential election

作者: 达巍,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简介: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美国战略界围绕对华政策的“终极目标”展开新的辩论。作者整理和分析公开学术及政策界的论述,将各阵营观点分成四类,即主张改变中国体制的“政权目标”;调整国际秩序的“秩序目标”;聚焦具体政策手段的“政策目标”和采取较为灵活的立场的“无终极目标”。当前整体氛围趋向对华悲观,但哪种观点将主导新政府政策尚未定型。全文梳理了不同战略视角下美国对华目标设定的分歧,为理解未来美中关系走向提供了制度性框架,同时提醒中国学界关注美国战略意图的内部复杂性,避免将其简化为单一路线。

原文链接:

科技冷战图景:损失平衡、美国遏制战略与中国应对措施

题目:Charting the Technology Cold War: the balance of loss, U.S. containment strategies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

作者:池志培,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员。

简介:自特朗普首次当选总统以来对华“技术冷战”持续激化,其政策逻辑为何,以及中国如何应对才能打破这种“损失平衡”。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自特朗普至拜登乃至未来可能回归特朗普政府期间美方的技术遏制政策,结合战略理论与政策逻辑分析,深入剖析这一负和博弈中的损益结构与制度背景。美国在牺牲自身部分利益的前提下对中国施加更大损失,其遏制策略涵盖技术出口控制、市场封锁与金融限制等。中国则以“规则为本”、“技术自强”和“状态手段”(即国家对策)等三维路径展开反制。本文为理解中美技术竞争提供了从“零和”转向“损失比较”的新分析视角。

原文链接:

中美关系中的合成阿片类药物管理:聚焦芬太尼

题目:Synthetic opioids management in Sino–American relations: focus on fentanyl

作者:查道炯,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教授。

简介:本文聚焦芬太尼及其他合成阿片类药物,探讨自2017年以来该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政治功能。作者首先梳理中国从1970年代起合成阿片类药物的管控演变历程;其次分析中美合作与对抗的动态变化,并对结构性制约因素与治理机制进行逻辑推演与制度分析。芬太尼议题已被美国用作贸易壁垒与战略施压工具,而中国需平衡国内治理诉求与外交战略考量。此研究纠正了国际社会以为中国无本国芬太尼治理困境或“药品输出者”角色不当假设,揭示芬太尼治理在中美关系中承担了复杂的功能性角色。

原文链接:

东北亚地区进攻性脱钩与贸易重组

题目:Offensive decoupling and realignment of trade in Northeast Asia

作者:钟飞腾,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研究员。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面对自2017年起持续深化的中美战略竞争,东北亚贸易关系如何发生重构,以及这一趋势如何挑战“政治与经济分离”的传统“双重结构”理论。文章基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视角,系统梳理中美贸易冲突演变,对比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变化,并界定“进攻性脱钩”机制展开逻辑论证与实证分析。在美国安全与贸易压力下,日本与韩国对华高技术领域脱钩尤为明显,表明现实政治逻辑已显著主导经济依赖关系,东北亚的“双重结构”正逐步瓦解。该研究突破“经济依存即和平”的传统观念,揭示大国联盟如何通过战略协调影响区域贸易格局。

原文链接:

超越增长主义:审视全球南方的质性发展

题目:Beyond growthism: an examination of qualit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South

作者:郭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简介:在全球政治经济结构重塑背景下,传统以GDP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难以应对生态恶化、社会撕裂与制度信任下降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全球南方的发展困境与现存主流模式(包括发展主义、自由主义、新发展主要)的弊端,并结合价值导向和政策实践维度提出质性发展范式初探。作者认为,GDP导向的发展成为结构性问题,新发展主义虽有宏观政策干预,但同样受限于外部依赖与内部治理能力。本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面向后增长时代的新型发展范式,超越传统增长逻辑,有助于应对生态、社会与制度信任危机,并为制定更具韧性的政策路径提供理论支撑。

原文链接:

全球南方的发展融资

题目: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 in Global South

作者:张友谊,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研究员。

简介:面对全球多重危机,全球南方国家在发展融资方面面临需求剧增与供应不足的双重困境。文章探讨如何让融资系统更大、更优、更有效以实现发展目标。并以中国际战略评论文章为基础,通过梳理全球南方融资需求与结构性挑战,结合FfD(为发展筹措资金)流程及南南合作视角,系统分析融资缺口来源、资金配置效率与债务可持续性。作者认为,全球南方国家面临巨大发展融资缺口,而现有资金也未能有效使用,同时,债务高企削弱财政空间。因此,应改革国际融资架构、加强中南合作、引入中国作为南方主导方参与融资治理。该研究为理解全球南方融资困境提供清晰诊断,并强调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迫切性。

原文链接:

阿联酋的非洲战略:目标、方法和影响

题目: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Africa strategy: aims, approaches, and implications

作者:Rufei Li,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吴冰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副教授。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阿联酋如何在非洲构建一套既服务本国经济多元化,又布局地缘安全与外交影响力的战略体系,其目标、实施方式及对区域治理与国际秩序的影响为何。文章结合国际地缘政治与经济战略理论,梳理阿联酋自2000年代以来在非洲的投资、港口开发、能源与农业合作,以及军事和安全行动,通过微观案例与宏观政策并置的方式构建阿联酋“非洲战略”整体框架。阿联酋以大型国企为平台,在非洲布局“一串港口”战略,并通过军事安保合作、宗教和知识外交等多维手段巩固政治影响力及形象塑造。该文拓展了对“中小大国”如何通过经济—安全—软实力混合方式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解。

原文链接:

译者:刘睿琦,国政学人编译员,研究生毕业于都柏林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审校 | 赖永祯

排版 | 丁岚韵

本文源于《中国国际战略评论》,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