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中国 (中) | 志青春“志愿文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选登

发布时间:2025-08-08 21:52  浏览量:1

“志愿文学”征文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举办,一大批青年作家、文学爱好者、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涌现了一批弘扬志愿精神、传志愿文化,讴歌新时代、赞美志愿者的好作品,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风景。近期,我们将陆续编发往届获奖作品,供大家学习交流。

朗读者:谢骁珉(陕西科技大学)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曾散,本文节选自第五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报告文学类一等奖作品《青春中国》,节选时有删改。

(接上期)

天山脚下的健康使者

奇台县位于新疆的东北部,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峰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属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辖。从乌鲁木齐北郊客运站搭乘大巴出发,过了吉木萨尔的高速互通之后,奇台县就不远了。

我跟吴文昌见面的地点约在了县政府对面的奇台宾馆。

作为第一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吴文昌从南昌大学医学院(原江西医学院)毕业来到奇台县人民医院,一晃20年过去,他还留在这里。

这样的志愿者,在“西部计划”里不算多也不算少。

夜色四起,敲门声响了。打开门一看,吴文昌夫妇带着他们7岁的女儿站在门外,还有一个大学生模样文静的女孩跟在他们身后。“这是谢文君,青海西宁人,山西同治医学院毕业的,2018年过来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一进门,吴文昌指着后面的女孩介绍道。入座后,我问吴文昌:“当时怎么来的新疆?”

“快毕业的时候,看到了西部计划。‘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我听了非常兴奋,第一个就报名了。当时只有两个名额,很荣幸我被选上了。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广西,一个是新疆,我想新疆更神秘,更有吸引力,于是就来了。”

我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下。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

到奇台县后,吴文昌担任过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内二科医生,老奇台镇卫生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迎评办副主任等众多职务,如今是奇台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

不管何种岗位,吴文昌始终牢记,自己首先是一名医生。只有贴近病人,才是一名真正的医生。他每天深入各科室,检查临床医师的病历,督促各级各类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和操作常规,还要协调组织重大抢救、病例讨论、会诊、转院等工作。

吴文昌为患者诊断

我问他,这些年里,工作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用手摸了摸刮得泛着青光的下巴,思考了好一会儿,说,医院评审那次算是吧。

迎接等级医院评审是各大综合医院的头等大事,事关医院的发展和命运。2012年,医院成立了迎评办公室,并抽调吴文昌担任迎评办副主任。他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松懈,做好熟读标准、组织学习、合理分配、督导落实、检查改进、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工作。

2013年9月,奇台县人民医院终于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

说到这里,敲门声响起,吴文昌起身,一边走一边对我说:“我们医院的贺艳萍副院长和急诊科任天舜主任来了。”

把来人让进屋,几个人寒暄了几句,又都陷入了沉默。我写完最后一个字,一抬头,看到他们都望着我。

“贺院长,您说说,吴文昌是什么样的人?”

对吴文昌,贺艳萍赞不绝口。这个从内地过来的年轻人,不争名,不争利,是一块“革命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内科、儿科、感染科,吴文昌无论在哪个科室,都是兢兢业业。

任天舜话不多,几个词就概括了吴文昌:“能吃苦,对人非常诚恳,工作上精益求精。”

我想,这或许是我最简单的一次采访了吧。

吴文昌与同事分析患者病情

吴文昌的妻子任小花也许是看到了我尴尬,主动聊了起来。

来自河北的任小花,和丈夫一样,也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河北工程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报名来到了奇台,如今是奇台县人民医院综合办的一名工作人员。两人于2007年结婚,如今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在妻子的眼里,吴文昌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吴文昌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妻子的疼爱和包容,让这个安在异地他乡的小家充满了浓浓的幸福。都是医务工作者,夫妻俩的生活并没有多少浪漫。也正是这样,任小花才觉得生活无比踏实。是啊,并非所有的美好爱情,都需要花前月下。

我合上笔记本,提前结束了这次采访。

我并不觉得失落。对我来说,吴文昌肯定不是一个理想的采访对象,他不会给我提供太多令人感动的、所谓“有新闻价值”的故事,这是他的职业性格使然,不适合我的书写,却和他的职业、他的病人们完美契合。

第二天,

我来奇台10多年了,奇台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感觉到奇台人民热情、好客、淳朴、乐于助人,各民族之间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奇台县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作为一个外乡人,能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我感到非常自豪。今后,我愿意继续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为奇台的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这个不喜欢多说话的医生,把情感藏在了这条长长的信息里。

离开奇台的那天,手机收到推送,一代武侠名家金庸老先生去世,那些陪伴着无数人成长的快意江湖,已渐行渐远。

看向车窗外奇异的塞外风光,成行的林木傲然挺立着,延绵天边。我拿起手机,给吴文昌回信息:扎根在奇台的志愿者,都是心有大爱的侠义之人。

吴文昌与患者交流情况

我的下一站,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辖的和静县。我要去见的人,是吴文昌的大学同学周国华。

跟吴文昌一样,周国华也来自江西。2003年毕业后,他和吴文昌一同报名参加首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新疆,如今,也在这边工作安家,扎下了根。

精干,中等个头,短头发,国字脸,目光坚毅。我眼中的周国华,就是这样的江西老表。

周国华最开始到和静县时,分配在县人民医院当志愿者。这里医疗条件落后,医疗人员稀缺,像他这种正规大学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到这里直接就被当医生使用。“感觉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刚来那会儿,周国华干什么都有劲。

看着被自己治好的病人出院,那种初为医生的成就感让周国华兴奋了好几天。现在周国华已是和静县妇幼保健院的院长了,行医多年,能让他印象深刻的事很少,唯独最初的那种兴奋感,“到老了也忘不了”。

专业上的事,周国华说得很少,或许是怕我难以理解,也有可能是觉得我不感兴趣。他聊得最多的,是在这里的生活。

什么时候彻底融入这里,周国华已经记不清了。

他刚到和静那会儿,最不习惯的是饮食。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从小就是吃米饭,主食突然换成面食,“怎么吃也吃不饱”。

饿了个把星期,周国华就已忘了米饭的味道,面食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两年的志愿服务期满之后,周国华告诉家里,他决定在这里留下来。

父亲怒气冲冲地打电话来一顿吼:一个儿子养大了去那么天远地远的地方,家里有个什么事都照应不了。

隔着电话,周国华一个字也不敢说。

他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从库尔勒到江西老家,中间隔着4000多公里,坐火车需要65个小时,中途要转很多次车。这样的距离,令人望而生畏。

最终,家人还是同意了他留在新疆。这之间的过程是怎样的,周国华闭口不谈。

一番辗转,周国华来到了和静县。又因为一个蒙古族姑娘,这个拥有雄伟天山与最美草原的地方,成了周国华西部之行的终点。

2006年,江西的汉族小伙子如愿娶到了这个蒙古族姑娘。

一年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2014年,他们迎来了二胎。

再为人父的喜悦过后,周国华心底莫名涌上一丝失落。和静,他是真正扎根下来了;而江西,成了回不去的故乡。

对周国华来说,把他近20年的成长线拉长,就是一条人民医院医生,几个乡镇卫生院副院长、院长等岗位的时间轴。

27岁,周国华任巴音布鲁克卫生院院长,成为和静县最年轻的乡镇卫生院院长。

35岁,周国华调回县城任和静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也许以后,我的人生就是一条架在和静的直线了。”周国华淡淡地说着。

我听出一丝丝落寞。但看得见未来的人生,现世安稳,何尝不是一种寡然的平淡。

采访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县城离巴音布鲁克草原有200多公里,她的美丽我只能停留在周国华的描述之中。与奇台县境内的江布拉克一样,我的采访途中,许多举世闻名的景点都与我擦肩而过。当我回到长沙的家中,时时想起沿途的点点滴滴,我以后是不是还有机会再去看那些错过的风景呢?但是,我始终认为,我所采访的这些西部计划志愿者就是最美的风景,比起那些自然景观,他们的故事与经历,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和最值得庆幸的地方。

“趁还有一点时间,带您去一个地方!”在我快要离开和静的时候,周国华卖了一个关子,显得有点神秘。

上了218国道不久再往右拐,一片山林出现在我眼前。“大美和静”的石雕赫然在目,下面刻的两行字是“北山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试验区”。

“这里原来是一片戈壁荒山,通过改造成了现在的绿水青山,”周国华用手指着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林木,接着说,“我也是从这片荒山的蜕变,进而更加明晰地看到了和静的未来和希望,你只要下定决心,瞄准目标坚持做下去,荒山戈壁滩,也能成金山。”周国华越说越激动。

周国华环顾着四周,用手指着身后的高山接着说:“和静的沙尘暴,就来自这座北山。这里本是一处开采多年的砂石料场,连着一片戈壁荒滩,总面积有50平方公里。一刮西北风,整个县城便笼罩在沙尘之中,老百姓是苦不堪言。”

我在想象那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光景。

“从2013年8月开始,和静县启动实施了北山绿化工程,拉开了全县播绿的序幕。5年多来,统计数据是种植苗木近500万株,建成绿化面积达30平方公里,我们医院还有其他各个单位的职工都参加了数次义务植树,想起那些战天斗地的植树场面,现在还热血沸腾呢。”周国华脸上洋溢着笑容。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两年后,这里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又被自治区林业厅正式批复设立了新疆和静北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虽然周国华是一名医生,但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感情,他将自己完完全全融入了这片土地,才会将这里的变迁镌刻在自己心里,每一件事都能如数家珍。

“今天带您来不仅仅是看这里的绿化,最重要的还在后头。”周国华指引着我往一处湖泊走去。

“天鹅!”我眼前一亮。

“因为和静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些野生天鹅就把这里当成了它们的家园,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天鹅来这里过冬,甚至有些一年四季都栖息在这一带。”

“原来如此,国华,你是不是从天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似乎明白了周国华经常一个人来这里的原因。

“是啊,你看这里有黑白两种天鹅,我就像一只从江西往西北飞来的黑天鹅,在和静落下就不走了,这里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成了我子孙后代的故乡。”周国华还开玩笑说白天鹅用来形容女性,他只能是黑天鹅。

“试问新疆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故乡。”我改了一句苏东坡的词句送给周国华,他心安的地方,就是他的家乡。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不就是一段旅途吗?或长或短,或弯或直。我们控制不了从哪里开始,也很难控制到哪里结束,我们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行走的方式与姿态。要么,让身体硬朗地前行;要么,让灵魂高贵地云游。你能触及的,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都是一种阅历。

在和静火车站临别时,周国华从包里拿出一张纸递给我,说,留个纪念吧。

纸上是一首手抄的小诗: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

周国华说,汪国真的这首诗作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他能够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我把纸对折了一下,塞进了包里,挥了挥手,朝火车站候车室走去。

(未完待续)

End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海报:李永禧(福州大学)

插图:千库网

责编:朱富江

校审:盖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