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超跑梦遇贾跃亭,FF会是“奇袭美国”的翻盘棋?
发布时间:2025-08-08 22:08 浏览量:1
据媒体报道,长城汽车近期频频传出大动作:或将与贾跃亭的FF展开合作,试图“曲线”切入美国市场;同时其隐藏多年的超跑项目也浮出水面,标志着这家以“哈弗SUV”著称的中国品牌,正在冲刺一个全然不同的高端舞台。
这些传闻的背后,是长城面对利润承压与品牌天花板的深层焦虑。随着“价格战”席卷中国车市,传统路径已经难以支撑增长神话,向上突围成为生存和战略的双重命题。
从价格战泥潭突围,豪华超跑成“解题钥匙”?
2025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实现营收923.7亿元,同比增长微弱;净利润同比下降10.48%,扣非净利更大幅下滑36.62%。即便主力品牌哈弗增长7%,但欧拉、坦克下滑严重,整体销量虽涨,利润却难以同步提升。
价格战之下,单车利润从2017年的2万元以上,跌至今年的1.4万元。曾坚决反对价格战、痛批“新车主背刺”伤害品牌价值的长城汽车,也不得不通过3~4万元的终端优惠换取销量。这种战略理想与市场现实之间的“拉扯”,让长城陷入一个越来越难挣脱的困局。
在此背景下,高端化成为长城的新破局点。
长城董事长魏建军亲自挂帅,主导超豪华事业群BG,亲试法拉利SF90;而神秘超跑已研发五年,即将揭开面纱——这些动作透露出一个信号:长城试图通过打造顶级旗舰车型,在品牌维度实现“重新锚定”。
正如咨询人陆盛赟所说,超豪华车虽市场小众,但毛利极高,有助于缓解当前盈利焦虑。更重要的是,它能向下赋能,拉升整体品牌形象,就如同丰田之于雷克萨斯,比亚迪之于仰望。
豪华梦≠营销噱头:长城准备好了吗?
问题在于,豪华,不止于造出一辆贵车,更是制造、品牌、文化和认知的系统性工程。
长城此前曾尝试轿车战略,但因“模糊定位+用户认同不足”失败收场,最终聚焦SUV赛道成功打造哈弗。
如今,若要破圈进入超跑领域,长城必须在以下三方面实现突破:
品牌突破: 从“实用SUV”变为“豪华先锋”,打破固有印象。
制造突破: 从追求效率转向强调打磨与艺术感,实现工艺跃升。
用户认知突破: 建立目标群体对其高端产品的信任与归属感。
这一过程,将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创新,而是品牌价值体系的重建之战。
与FF“绯闻”:借壳美国,还是各取所需?
长城或将与法拉第未来(FF)合作的传闻也在发酵。有分析指出,其第二品牌FX的车型外观与长城魏牌“高山9”极为相似。FF缺量产能力,长城缺美国渠道,此番合作或将形成“供应链换市场”的互补局面。
在当前中美关税壁垒重重的背景下,借助FF落地本土制造,长城可望绕开关税直接进军美国市场;而FF则有望借长城完备的制造体系实现“落地梦想”。
不过,FF的信用与商业声誉向来存疑,若合作成真,长城如何防范声誉风险与资源错配,将成为关键考验。
高投入换短期阵痛,长城的“换道逻辑”成立吗?
长城财报披露,尽管销量增长,但利润下滑主要因新产品研发、新渠道构建、品牌传播投入增多所致。
这或许是“高投入换换道”战略下的短期阵痛。正如专家所说,新产品尚处市场培育期,还未进入“量利齐升”阶段。
但风险在于:如果超跑项目变成“品牌试验田”失败案例、与FF合作带来反噬效应、市场价格战继续蚕食利润底线,长城将陷入“四面受敌”的局面。
“哈弗”成功把长城带入千家万户,但“超跑”能否把长城带向塔尖?
在利润承压和品牌焦虑中,长城选择了一条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道路。用“超跑”撬动高端化,用“合作”突围国际化,是战略大胆,更是豪赌一场。
长城的进击故事仍在进行。但决定这场豪赌输赢的,不只是技术和产品,而是品牌、认知、文化与全球市场政治风险博弈能力的综合实力。
这将是中国车企高端化最具看点的样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