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动开展气象科普直播筑牢防灾减灾全民防线
发布时间:2025-08-08 22:13 浏览量:1
为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与应对能力,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科学技术协会、气象局于8月8日联合举办“普及气象知识 筑牢防灾减灾防线”公益科普直播,并同步在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视频号及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云上科普” 平台上线。此次直播通过权威解读、案例剖析与多部门联动传播,实现气象科普跨区域覆盖,直播累计吸引5000人次观看,收获点赞量超1万次,有效助力全民防灾能力提升。
专业解读:解码气象知识与避险逻辑
本次直播特邀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高菲(2022年全区“十佳科普使者”)主讲,围绕气象基础、预报机制、灾害防御三大核心展开科普。
从日常天气现象切入,高菲通俗阐释气象科学定义,清晰区分天气(短时间大气状态)与气候(长期平均特征)差异,为公众建立基础认知框架。结合郑州“7·20”特大暴雨、内蒙古太仆寺旗龙卷风等典型案例,深度剖析暴雨、暴雪、沙尘暴等本地高发灾害的成因、危害链及防御要点——如暴雨天避开低洼地带、暴雪前加固农业设施等,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活避险指南”,让公众听得懂、用得上。
为消除公众对天气预报的“神秘感”,直播通过动画演示“天空地一体”监测网络(地面站 + 高空探测 + 卫星遥感 )与智能网格预报流程,直观呈现气象数据采集、分析到预报的全链路;针对气象预警信号四级分级(蓝、黄、橙、红 ),创新用“戒备信号—警告信号”分类解读,明确不同级别对应的防御行动,帮助观众快速掌握应急避险逻辑,遇到极端天气时能精准应对。
聚焦“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直播专项讲解暴雨内涝、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避险技巧,结合“向高处撤离”“远离沟谷”等实操性指导,强化汛期安全防御意识,为公众汛期安全再加码。
多部门联动:推动科普跨区域覆盖
依托应急管理系统、气象部门及社会各界广泛转发,本次直播实现跨区域、多层次传播,5000 人次的观看量与超 1 万次的点赞量,直观体现了公众对气象科普的高度关注。直播互动区留言显示,观众普遍反馈“内容贴近生活,预警解读实用”“学会极端天气应对方法”,有效提升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水平,推动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气象防灾、主动学习避险技能的良好氛围。
长效机制:持续筑牢安全防线
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将持续联合多部门,围绕公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搭建便捷知识获取平台,深化全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科学防线”。
此次直播是内蒙古气象科普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专业解读 + 案例警示 + 联动传播”模式,构建起“知识认知—风险防范—应急行动”的完整链条。随着气象灾害防御需求提升,多部门协同推进的科普机制,将为筑牢区域安全屏障提供持续动力,助力全民从“被动避险”向“主动防灾”转变,共同守护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