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黑心了!食品安全案件曝光,家里有的赶紧扔,网友:要钱还要命

发布时间:2025-08-08 19:59  浏览量:1

2025年8月,江西。近日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爆雷,网友们看后都直呼“太过分了”,家里冰箱里的许多常见食品也成了“嫌疑犯”。

你说,咱老百姓好不容易赚点钱,是用来买健康还是买“坑爹”?咱总不能让馄饨、酱油、醋这些日常老伙计给自己健康挖坑吧!

咱先来看看这波翻车现场——

广东湛江,四家冻品作坊玩起了“小水花”,虾仁泡在磷酸盐里让个头一夜之间“长大”,称重一过,老板笑出声。

但包装偏偏写着“零添加”,这“科技与狠活”真是藏得比防腐剂还深。

别说成年人了,小孩吃多了,个子都要被磷酸盐“压住生长线”。

北京,那边直圈也不安省心。部分带货主播把普通糖片伪装成“祖传灵丹”,检验报告全靠P图高手炮制,实则里面偷偷加了利尿剂,吃多不仅钱包瘪,脑袋还晕,汗哗哗流。

再看绍兴,一家醋厂花式调配工业冰乙酸工艺,做醋跟搓澡球差点成了同行。

石狮街头,某摊主狠得很,往馄饨肉里塞硼砂,比加味精还大胆,这吃到肚子里,就不是解馋的事儿了,肝肾要叫苦连天。

商家敢这么浪?原因其实不难猜,一切只因违法成本太低。罚几万块,换来的利润翻好几番,抓不到还赚到;有的公司嘴里喊屈,说罚得重,最后还真少罚了。

更离谱的是,有些假药商家一路刷单造假,坑遍九省,赃款赚得比化肥还肥。

那些“化工馄饨”和“速成醋”,仓库存上百箱,就怕查晚一天,市面上将多出多少帮倒忙的黑心食品。

虽说相关部门也没闲着,什么扫码追溯,什么摄像监控,平台审核资质一样不少,但偏偏防不住农村小作坊钻空子。

有时新开的网店一出现,你还来不及点赞,东西就悄悄把人坑了一道。我表姐才遇上这档子事,图便宜买了瓶打折醋,喝起来完全没醋味,成分表全是全家桶添加剂。

她果断拨打12315,结果工商铁骑出征,第二天就去了那家超市。

那么我们普通人怎么避坑呢?简单几条,送大家当锦囊:第一,便宜没好货,特价东西比平时便宜三分之一以上的,得高度警惕。

第二,选正品,看标签,尤其是预制虾仁的不写“磷酸盐”,基本就是自信缺乏。

第三,网上买保健品或零食,试问“包治百病”你信谁?见到夸张宣传、离谱价格的,手机拍照举报它!

去年我在菜市场碰到过亮闪闪的虾仁,好奇问了摊主加工秘密,人家瞬间脸色比鱼鳞还白。

这类现象,就像鲁迅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要是大家对黑心商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以后可就真危险成日常了。

最近新闻还爆出某代工厂给网红奶茶店生产饮品时偷加塑化剂,可谓“良心用脚在地上摩擦”。

连朋友让我帮忙查的酱油都有猫腻,生产日期都在购买日期后头,比穿越剧还玄乎——及时退货才是真功夫。

总归一句:买吃的别贪便宜,看到光鲜包装擦亮你的火眼金睛,该举报就举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健康可是用钱也买不回来的宝贝!让咱一起守护自家饭桌,不被黑心食品“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