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公募廿载观察:总量升至6.1万亿元,建信招商规模暂领先,下半场如何出招?
发布时间:2025-08-08 22:45 浏览量:1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北京报道
2005年6月21日,国内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宣告成立。时至今日,银行系公募基金已经二十岁了。
作为首家由商业银行直接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工银瑞信的成立带着与生俱来的耀眼光环,被圈内人视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胄。
此后不久,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先后在上海、北京扎根成立。自此,公募基金中被认为股东背景最为显赫的一个“谱系”日渐壮大。
从2005年的首家破冰到如今的15家机构,这一“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群体,发展的怎么样?
头尾规模差距显著
根据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以银行为第一大股东且有管理产品的基金管理人共15家,基金管理规模合计约6.1万亿,较上一季度增长约5.1%,总规模约占全市场的18%。由此可见,银行系公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建信基金以9204.93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蝉联榜首,成为银行系基金公司中的领头羊;招商基金以8891.03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紧随其后;工银瑞信基金规模达7,843.12亿元,中银基金规模达6731.68亿元,两家公司稳居行业第二梯队。
永赢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约5,415.83亿元,交银施罗德基金规模达4886.22亿元,兴业基金规模达4,475.67亿元,浦银安盛基金规模达3597.44亿元。
规模在3000亿元以下的包括:上银基金规模达2,502.80亿元,鑫元基金规模达2,103.44亿元,农银汇理基金的规模达2,087.36亿元,民生加银基金的规模达1,697.49亿元,中加基金的规模达1,334.93亿元。 此外,恒生前海基金和苏新基金的规模较小,仅为164.70亿元和143.38亿元。
从数据上看,行业资源高度集中,头部机构与尾部机构规模差距显著。招商基金规模约为恒生前海基金的54倍。整体来看,银行系基金公司呈现明显的梯队分化,头部机构凭借渠道与品牌优势持续扩大领先地位。
银行系公募基金对低风险资产偏好强烈。截至最新统计,国内银行系公募基金的产品结构呈现显著分化,货币市场基金以47.6%的占比(约2.91万亿元)成为绝对主力;债券基金紧随其后,占比40.9%(约2.50万亿元)。二者合计占据总规模的88.5%。
在银行系公募基金中,权益类产品占比相对有限。从数据上看,股票基金仅占5.9%(约0.36万亿元),混合基金占4.9%(约0.30万亿元)。而银行系公募基金在创新产品布局上仍显谨慎,其另类投资产品规模微乎其微,基金中基金(FOF)占比0.02%。
针对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占比较低的现象,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一位研究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可能与银行系公募客户结构受银行股东影响较大、风险承受能力保守有关。”
市场占比大幅缩水
数据显示,自成立起,银行系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一直稳定增加。这背后,其在银行渠道方面的优势不可忽视。“银行渠道具有客源广,客户资金量庞大,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特点,这也塑造了银行系公募规模较大且在固收方向上的优势。”前述天相投顾研究员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绝对规模稳定增加,但银行系公募基金的市场份额近些年却发生了萎缩。天相投顾基金数据显示,其市场占比在2020年达到历史峰值后开始下滑,2025年占比较五年前大幅缩水。
数据来源:Txmrt基金评价助手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张碧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系公募基金出现规模占比下滑,可能跟市场结构变化以及其自身产品线特点有关系。
“早期,银行系基金依托渠道资源和固收投资领域优势快速成长,权益类产品占比相对较低,与券商系、互联网系机构形成了布局差异。近年来,无论是监管层面的倡导,还是从市场实际的增长情况来看,权益类产品尤其是指数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券商系公司在这方面更具备相应优势。而且,互联网代销渠道的快速崛起也改变了传统的基金销售格局,银行系基金以往的渠道优势也在缩小。不过,银行系公募因为在固收资产上有较为深厚的投研沉淀,通过固收+类产品发力仍然是重要的布局方向。”张碧璇称。
下半场的竞争焦点
近年来,行业竞争加剧,银行系公募未来将面临何种形势,又该如何发展?一位头部银行系公募基金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无风险利率下行、利差压缩,久期择时、信用下沉等传统策略的施展空间受限,固收产品的收益率降低、波动性增加——尤其是纯债类产品。为了维持固收产品的吸引力,基金公司需要加强投研能力建设,通过对短期波段的精准把握、类属轮动和个券选择的机会挖掘等方式增厚投资收益,同时应加强风险防范与回撤控制,改善客户的持有体验。
该人士称,海外经验显示,在低利率的背景下,被动产品和固收+产品将成为资管时代下半场的竞争焦点。一方面,底层资产能够提供的收益降低后,投资者将更加关注产品在费率、申赎和交易便利性等方面的差异,ETF等被动产品以低费率、高流动性的相对优势获得青睐。另一方面,相比于货币、纯债等传统固收产品,固收+产品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打开。除了通过权益、转债等资产配置增厚收益之外,打新、量化等策略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
浦银安盛基金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长期内,债券市场收益率有望呈现稳中有下格局。应当看到,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等新动能尚未完全弥补传统动能的下行压力。预计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社会融资成本仍有下行空间,相应的,债市收益率也有望保持震荡下行。对于债券投资,一方面,债券收益率进入历史相对低位水平,债券价格波动加大,市场对于具有稳定、安全票息价值的中短期券种仍有较强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含权类债券资产,例如一些可转债、可交换债等,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如果选择时机和配置方向得当,能够显著增强组合收益。
在张碧璇看来,监管规范不断趋严的市场环境下,基金行业发展必然需要管理人更加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银行系公募需要依托自身优势适应市场变化,在不断提升自身投研能力的同时,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做出积极探索。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