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艺术家 | 水中亭:上善若水、五湖四海、笃行不怠

发布时间:2025-08-08 16:17  浏览量:1

“我自名水中亭,是希望这三个字能帮助自己在三个维度上励志益智:上善若水、五湖四海、笃行不怠。”—— 水中亭

艺术家介绍

Artist Introduction

水中亭,本名徐文胜,作家、资深媒体人、创意书法人、高级编辑,高校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山西广电视台编委,2007年发起创立全国首家传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并获评“中国创新传媒十大新锐人物”。在《中国旅游报》《映像》《经济师》《太原晚报》等数十家媒体发表书法与评论文章。其书法作品一度作为山西首部人文历史巨著《大地上的山西》的导引页,亦有多件入展山西省直工委书画展、省生态文明书画展及“全球百名艺术家超级拼图艺术节”太原站。其作品被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等机构收藏。

水、中、亭,乍看动静结合,笔划简洁明了。细解释,构成影响我一生最大的内外因素,也就是从小生活在一起的祖父、高中和大学时代。

历代文人有为自己或书房取名号之雅嗜,蔚为大观……但举目望去,以亭为尾字者竟然寥寥。我喜欢与众不同,便在从事书法研习并延宕至艺术创作时,自名水中亭。

作为国内传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发起创立者,我在研习书法的时候,把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传媒形态,应用传媒社会学理论结合传统的书法学理论,包括书法与社会的关系、书法对社会的推动以及书法人本身等等,进行书法的创意和创作。

我主动创作的内容,基本都是原创的新意内容……兼具个别性与普遍性的双层社会意义功能,使其既不是脱离社会性的孤立存在,更是与被书写对象最贴切的“量身定制”之作。

每个字的表达都指向内容的靶心……最终的结果是,主题高度凸显、高度集中、高度爆发,形成艺术的高度冲击力和感染力。

书法的边界可以是无穷大,只要艺术信息丰富,就能给传统注入新的生命。

早在书法研习之初,水中亭便萌发自制印章的念头。第一次,开化寺的宋帅先生,以“水”为阳文独立占格,“中”“亭”为阴文上下叠置。阳刻、阴刻相生相映,虚实之间流露出“上善若水”的意蕴;整体简约,却稳固地承载了他对名号内涵的初步理解。

不久,他又向朋友郭益泰交流“小巧玲珑”的阴刻印章,并增刻“主人”二字。此印体量虽小,线条却古朴精致,为他日常书写增添了落款的归属感,也印证了那句“有人之所托,必当尽其所能”的温暖默契。

随后,他收到了与自己创意不谋而合的第三枚印——李泽峰先生所作。三字并列,边缘残破留白,如同家乡滹沱河畔的古封泥,朴拙中蕴含沉静力量。“水”字笔意自然,仿佛河水滋养他的成长;“中”字短促有力,正似母校挺立于华夏大地;“亭”字活泼生动,与“中”字并笔连接,恰如他在不同人生阶段流连的精神脉络。此印不仅将他对文字形态的审美与对人生经历的体悟巧妙融合,更映射出他对艺术本源的回归。

此后,水中亭陆续拥有了依谷、唐晋、郭晓成等方家的治印,巧思妙构,变化丰富,是他书艺的重要补充。从名号印章到广播纪实,他的脚步也从未停止。他曾先后辗转北京与延安,记录延安新华广播站七十余位老前辈的口述回忆,汇编成系列专题《划破夜空的灯塔》;在忻州记者站,他又将漫画家、作家、政府与公众资源整合,通过展览让媒体传播与地方文化活动深度融合;在省台,他牵头成立全国首家传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简明扼要地阐释学科意义,推动这一领域在山西开花结果。这些跨领域经历丰富了他的视野,也为其书艺注入着活力。

水中亭把自己的书法称之为创意书法,区别于传统书法家的书法,是基于三点心得:

首先,我讲究“内容为王”的创意。

除了一些很特殊的应用户要求的“老套”内容(譬如天道酬勤、上善若水一类),我主动创作的内容,基本都是原创的新意内容。

我是深度研究了为之书写的对象、场景、时机等因素,才开始创作内容的,不写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写给谁都可以用的大路货。尤其是嵌名联,无论你叫什么名字,当初名字的来历是什么 ,我总是能够给出最符合你情形的“这一个”嵌名联。

同时,这个嵌名联又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哲理。也就是说,兼具个别性与普遍性的双层社会意义功能,使其既不是脱离社会性的孤立存在,更是与被书写对象最贴切的“量身定制”之作。

其次,我是融合众家经典的书法家所长,充分地根据书写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精挑细选每一个字的写法,才融合创作的。

传统的书法家往往是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熟练而潇洒地一挥而就。殊不知,如果不是仔细精研内容和每个字的写法的话,肯定达不到他们自己的最高水准。也就是说,他明明可以用心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100分,结果因为过分依赖已有的经验和积累,在艺术水准上,仅仅达到自己的六、七成。这是至为遗憾的。

而更遗憾的是,这种遗憾成为他们的创作常态,并且几乎是一直遗憾下去。而我呢,是以虔诚之心,字字精挑细选,每个字的表达都指向内容的靶心。好比写文章,每个措辞,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每一段素材,都指向文章主题。

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主题高度凸显,高度集中,高度爆发,形成艺术的高度冲击力和感染力。至少,是达到了我所书写的最高水平。我的书法创作,是从没有任何一个小小的敷衍的。

其三,我始终注意保持融合的基因和胸襟,跨界合作,创新不止,用新鲜的姊妹艺术滋养书法,形成了为社会和用户所认可的新艺术形态。

譬如,与设计、摄影、拓印、手绘、雕刻、装置、纺织、木作、陶瓷、扇面、卷轴等等各种艺术手段和新材料、新表达的合作,其边界和空间,理论上可以是无穷大。

总之一句话,就是让富集的艺术信息,独特的艺术气质,精美绝伦的艺术形式,为书法插上强健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更久,让中华文化精神美轮美奂,传承发展。

水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