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开幕
发布时间:2025-08-09 00:37 浏览量:1
2025年8月8日,由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成功之道管理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和文化心理发展研究院协办,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在深圳开幕,40余位领导、嘉宾,千余名代表参加了开幕仪式。
大会以“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国社会心理服务的文化归根与范式突围”为主题,邀心理学界、教育界、文史界及社会服务实践者共聚一堂,通过近百场报告、对谈、圆桌等日程内容,共议我国社会心理服务范式的本土化根基与创新路径。探讨社会心理服务的范式革新,打破“非此即彼”的割裂性思维桎梏,助力我国社会心理服务走向更具包容性与整合性的“第三路径”,书写社会心理服务的中国答卷。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东花,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原教育部部长助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首席家庭教育专家杨淑文,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主席、原中国心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梅建,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监事长孙时进,民政部原办公厅主任、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原书记、院长王来柱,三联出版社副总编辑、《读书》杂志主编常绍民,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霁,等出席开幕式。
赵东花会长、李连宁主任、梅建教授、孙时进教授作开幕式致辞,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作开幕式主题报告,大会秘书长张冉主持开幕式。
赵东花会长在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开幕式现场致辞
赵东花会长围绕家庭教育与社会心理服务的融合发展展开讲话,指出家庭教育已从“家事” 迈向 “国事”,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工程。在家庭教育促进法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第十九届心理学家大会的举办很有意义。
本届大会主题不仅回应了社会心理服务的范式重构,更引发了关于如何扎根中华文化土壤,融合传统家庭教育智慧与现代心理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家庭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深刻思考,而“心安” 的起点始终是每个家庭的温馨港湾。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作为国家级学术组织,积极发挥学术和智库优势,在家庭教育政治引领、课题研究等多方面持续发力。申办立项“家庭教育指导师”“儿童发育指导师”两项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研制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标准、打造家庭教育智能大模型、并先后在北京海淀、天津、江西和广东启动共育共建行动。学会心理教育专委会推出的“点亮心灯计划”,培养了数千名专业工作者,建立首批 135 家地方服务站,探索家庭心理教育服务新模式。
针对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赵东花会长提出三点意见:以文化为魂筑牢家庭心理根基;注重需求导向加强学术研究与科普;加强协同创新形成合力,培养双师型人才、搭建联动平台。
李连宁主任在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开幕式现场致辞
李连宁主任从社会心理服务发展角度阐释了本届大会主题的意义,认为“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国社会心理服务的文化归根与范式突围”这一主题既回应了社会转型期突出的心理需求,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了思想引领。
他指出,社会心理服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加强相关服务。当前社会转型期,公众心理压力增大,心理健康关乎社会稳定,心理学界已从学术研究走向基层,融入社会服务与治理。
构建中国特色心理服务体系需文化归根,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解决过去在教育、家庭、治理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推动心理学与文化融合。
同时要实现范式突围,突破传统局限,构建系统服务格局,加强队伍建设,以人的尊严与成长为核心。
他呼吁凝聚合力,推动多部门协同,探索 “服务体系 + 人才培养 + 文化支撑” 三位一体模式,共同构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同体,并预祝大会成功,祝愿同仁不忘初心。
梅建教授在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开幕式现场致辞
梅建教授在致辞中提到,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历经十九年发展,已从专业交流平台成长为心理学界共享理念、凝聚力量、推动实践的重要舞台。大会主题 “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国社会心理服务的文化归根与范式突围”极具温度与深度,其核心在于心理服务要围绕人、心及 “回家”,助力人们在时代激流中找到内在安定与自我价值方向。这里的 “安” 不仅是个体情绪稳定,还涵盖人际理解支持、家庭联结、社区温暖、社会信任,而这些都离不开心理服务工作者的努力。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心理服务已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家庭和生活,但当前仍面临理念更新、模式突破、队伍提升、文化回归等挑战,这也是本次大会要共同思考和推动的方向。在场的一线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爱好者、高校专家学者、基层服务人员等,是中国心理服务事业的真实力量,他们的投入让心理学从书本知识变为点亮生活的灯火。
梅建教授特别感谢了十九年来为大会默默耕耘的同仁,正是他们的坚守让心理学在中国扎根结果。他强调,在剧烈变动的时代,心理服务不应仅局限于 “治病救人”,更要成为社会修复与文化重建的重要力量,期望大家不忘本心,探索中找回文化之根、走出新路,让心理学更有温度,中国心理服务更接地气、更走人心。最后,他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大家收获满满、此心安然。
杨淑文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在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开幕式作主题报告
杨淑文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心安吾乡:家庭心理教育的文化根脉与心灵微光》主题报告中,以“心安吾乡” 为核心,深入阐释了家庭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路径。
家庭教育是心理教育的基础与主阵地。孩子的安全感、依恋模式、情绪反应及行为认知模式,均在家庭互动中塑造;心理教育需融入生活点滴,而温暖、尊重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核心养分。
面对时代挑战,当前家庭教育呈现结构多样化、需求多元化、生活智能化等特点。2025 年家长需求调查显示,电子产品使用、学习动力、亲子沟通、心理健康等是家长最关注的十大问题。全国家庭观调查进一步揭示:受访人群中 80 后占比最高(43.03%),经济压力(69.5%)是已育者不愿再生育的首要原因,多数人认为养育与工作难以平衡;仅16.1% 的家庭有明确传承的家风家训,更多家庭以隐性规矩延续家风;家庭观念的影响因素呈现代际差异,生活日常、朋友圈子对年轻一代影响更大,社会风气的影响力则随世代减弱。
她从文化根脉出发,强调“心安” 的密码蕴藏于中华文明,家风作为家庭精神内核,是滋养心灵的持久力量,应成为家庭心理教育的重要源泉。
最后提出,需构建“心生态、心力量、心希望” 的家庭教育新基石:前者注重改良家庭心灵土壤,中者追求内在成长与外在环境的和谐,后者凸显家庭教育的长期价值。通过 “点亮家庭教育心灯行动”,开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与服务站建设,以 “预防为先、精准干预、联动合作” 的策略,助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最终实现 “此心安处是吾乡” 的美好愿景。
在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开幕的同时,第十六届心理学产品与服务博览会也顺利开展。来自全各地的数十家展商亮相博览会,涵盖中国青少儿成长规划赋能平台、心理资源培养、出版、医疗科技、心理创业赋能、卡牌、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学习指导等前沿心理学产品与服务,通过展商与代表的不断碰撞,心理学产品推广与产业发展的机遇随时都在发生。
8月8日-10日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将持续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日程,不能到现场的伙伴可以关注心理学家大会心圈子视频号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