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蚊子带 “毒” 上门!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一清二灭三防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5-08-09 00:54  浏览量:1

最近,“基孔肯雅热”被各媒体反复提到,那么它到底有多危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病毒?今天,东营市中医院为您科普。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其实是一种经伊蚊叮咬传的急性传染病。人被携带基孔肯雅热病毒的蚊子(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而感染,感染者往往会经历突发高烧关节疼痛和皮疹,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虽然它不会像感冒一样,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染,但蚊子的叮咬足以让它快速传播。

预防关键:一清、二灭、三防

清积水—断蚊子“老巢”

蚊子幼虫(孑孓)必须在水里生存,清除积水=消灭蚊子源头。

翻盆倒罐:清理闲置容器(花盆、桶、轮胎、泡沫箱等),倒扣或丢弃。

勤换水生植物水:水培植物每周换水1-2次,并冲洗容器内壁。

疏通排水:保持沟渠、下水道畅通,填平洼地。

密封储水容器:水缸、蓄水池必须加盖。

检查隐蔽角落:空调托盘、屋顶排水槽、竹筒树洞等易积水处要定期清理。

灭成蚊—减少“杀手”数量

光清积水还不够,已飞出的蚊子也要消灭。

物理灭蚊:电蚊拍、户外灭蚊灯。

化学灭蚊:电热蚊香液/片、杀虫气雾剂(注意通风安全)。

防叮咬—筑起个人防护墙

避免被咬是最直接的防线。

居家防护:安装纱门、纱窗,睡觉用蚊帐(尤其婴幼儿、老人)。

外出防护:穿浅色长袖长裤,避免凉鞋、拖鞋。裸露皮肤涂抹含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剂(如避蚊胺、驱蚊酯)。避免在蚊子活跃时段(日出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在树荫、草丛、积水区逗留。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以下症状,请尽快就医:

突发高烧(39°C以上)

剧烈关节痛(手腕、膝盖等小关节肿胀,活动困难)

皮疹(躯干、四肢、手掌/足底红疹或紫癜)

头痛、肌肉痛、恶心、乏力

高危人群: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 治疗方式:无特效药,以退烧、止痛、休息为主,及时就医可避免并发症。

小贴士:常见问题 Q&A

Q1: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 主要过蚊子叮咬传播,照顾病人时做好防蚊措施,一般不会被传染。

Q2:关节痛会持续多久?✅ 多数人康复后逐渐好转,但部分患者(尤其老年人)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

Q3: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一样吗?✅ 非常相似! 传播媒介相同(伊蚊),预防核心都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可同时预防多种蚊媒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