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8-09 08:29 浏览量:1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秦皇岛力量】
兴产业 优环境 育乡风
秦皇岛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盛夏时节,走进卢龙县蛤泊镇鲍子沟村,放眼望去,一串串、一颗颗晶莹饱满的葡萄挂满葡萄藤,让人垂涎欲滴。“今年的葡萄价钱比往年要高,收入肯定错不了。”村民们一边忙着采摘、挑选、装箱,一边笑吟吟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引擎,以乡风文明为精神纽带,统筹推进特色农业提质、基础设施升级、文明风尚培育,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山海关区北营子村特色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记者 李铎 摄
特色产业蹚出一条强村富民的光明路
鲍子沟村三面环山,所处纬度与法国波尔多基本一致,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的葡萄形成了含糖量高、口感细腻、色泽鲜艳、采摘期长的特点。目前,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年产出葡萄500多万公斤。全村生产总值的90%以上来自葡萄种植产业,葡萄收入占该村人均纯收入的95%。
近年来,鲍子沟村紧跟市场需求,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冷棚、暖棚等设施葡萄种植,并引进市场上受欢迎的阳光玫瑰、甜蜜蓝宝石、黄金蜜等新品种。新品种葡萄的产量高、品质好、价格高。村党支部书记张大勇说:“今年葡萄价格走势挺好,效益比往年强。露天种植加上设施冷棚、设施暖棚,再加上改良的新品种,全村葡萄年均收益有望达到3000万元,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在秦皇岛,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更多乡村走上强村富民之路。
7月20日,夜幕降临,山海关区北营子村满族风情大院的灯笼次第点亮。天津游客孙先生一家围坐在八仙桌前,学着使用老式点心模具。“让孩子触摸真实的历史,比课本生动多了。”他笑着说。
“过去游客看完长城就走,现在都愿意住下来体验长城脚下的生活。”在北营子村的“长城民宿”院里,村民栗玉芳正忙着更换床品。“‘长城人家’项目让我们村的老房子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饭碗’。”村党支部书记李成锁介绍。通过改造闲置民居,北营子村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还形成了“旅游+种植+民宿”的叠加效应。北营子村原来人均收入不到8000元,如今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成为长城沿线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产业兴,百业兴。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加快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青龙的板栗产业、山海关的大樱桃产业、昌黎的葡萄产业、卢龙的甘薯产业等等,产品不断出新,产业链条不断拉长,附加值不断提高,成为我市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撑。
和美乡村托起群众幸福宜居的好日子
近日,记者走进青龙满族自治县付杖子村,宽阔平坦的水泥公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集篮球场、健身器材、文化室于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掩映在绿树丛中。走在村中,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看着不断变美的村庄,村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家门口的路翻修了,出行更方便了。”村民刘玉凤说。她家门前的路原来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有积水,出行不方便,现在道路硬化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脚下踩泥了。
道路升级仅是起点,村容整治更见匠心。近期,抚宁区坟坨镇锚定背街小巷硬化工程,以党建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全力绘就人居环境整治新画卷。
作为重点改造村之一,坟坨镇西宋庄村曾长期面临道路老化难题。昔日,村内2500余米的土路每逢雨雪天气便泥泞难行,积水成洼,不仅给村民日常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更成为制约村庄发展的“绊脚石”。针对这一民生痛点,西宋庄村“两委”班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启动背街小巷硬化工程,对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村道进行升级改造。
随着施工机械的轰鸣声渐息,曾经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成为平坦整洁的硬化道路。这条便民路不仅畅通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经济动脉”。道路的改善不仅让农产品运输更便捷,也吸引了更多外部资源流入。
群众的幸福好日子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上,更体现在生态环境上。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我市将产业与生态“焊接”在一起。
海港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晗介绍,近年来,海港区农业农村局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由治到美转变,无论是村集体,还是普通村民,都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成为受益者。
文明乡风涵养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婚丧嫁娶要简易,勤俭持家要牢记……”7月22日,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文艺志愿者身着演出服,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广场上,用通俗易懂的小曲向周围的群众普及移风易俗相关政策和知识,赢得了阵阵掌声。
近年来,我市各地创新方式,完善机制,丰富内容,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抚宁区杨庄头村党支部创新开展“六清工作法”,通过“三会一课”内容清、设岗定责任务清、网格管理位置清、联系农户底数清、党员活动时间清、述职评议结果清六项内容,使党员任务由模糊变清晰。该村还设立“道德积分储蓄银行兑换超市”,制定《杨庄头村“道德积分储蓄银行”管理办法》,在475户村民中推行道德积分制,将乡村治理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显著提升了村民自治积极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硬化道路9000米、绘制文化墙3000米,建成文化广场与儿童乐园。该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形成“党员带头、积分激励、文化浸润”的乡风治理样板。
海港区东港镇王家庄村创新机制,实施道德“红黑榜”制度,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孝老爱亲等制定明确规范:“红榜”表彰遵守公德、家庭和睦等先进典型;“黑榜”曝光脏乱差、不孝父母等反面典型,形成鲜明对比。村党支部牵头,党员代表等组成评议会,每月评议村民行为。拟上“黑榜”者需限期整改,拒不改正者予以公示,激发村民自我约束意识。村民李玉莲因10余年照顾瘫痪公婆登上“红榜”,带动全村婆媳矛盾减少,孝老爱亲蔚然成风。
记者:陈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