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划过时空的存在长久定格 江非诗集《大地为万物彻夜生长》出版
发布时间:2025-08-09 11:24 浏览量:1
“在江非的诗里,我看到故乡的依依炊烟,漠漠水田,我还看见草丛中跳跃的精灵和冬夜放学回来雪地上的月亮,我看到年少的自己在秋后的田野里独自面对四处秋霜荻花遍地……”这是一位读者对诗人江非的诗歌的印象。日前,江非诗集《大地为万物彻夜生长》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老家山东临沂、现居海南的诗人江非,著有诗集《自然与时日》《泥与土》《传记的秋日书写格式》《一只蚂蚁上路了》等10部。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扬子江诗学奖、屈原诗歌奖、谢灵运诗歌奖、陈子昂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海子诗歌奖、丁玲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等。
作为“自然主义”代表诗人,诗人江非将眼光投注于动物、植物、田野自然和人的内心与生活,时间流淌在这本诗集的字里行间。他在记忆与日常里捡词语,用悲悯的心灵写出关心人类的诗篇:“人活着,人希望,人在孤独中相爱”。
《大地为万物彻夜生长》精选了江非141首创作于2021-2024年之间的诗歌,以及少数2021年前的代表作。诗集分为“好的邻居”“柴木与斧柄”“剩余之物”三辑,其中有具体的乡村生活经验,也有抽象的关于生命、死亡、语言、思想的思辨与诘问。这些诗纯粹、温润、质朴,展现了一位诗人内心的整一节奏。
“江非的诗歌属于人人可以看得进去的诗歌,和充满翻译腔调和过度个人情绪的诗作泾渭分明。无论是江非的用词和语法,还是他所写的事物与情绪,是人人可以理解的、人人都拥有的,诗人的责任之一就是将最微小的感受记录下来,把最被忽略的事物呈现出来,并且留有巨大的畅想空间。更可贵的是,在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里,江非这部诗集高度聚焦于山东临沂故乡的农村和乡镇——那里的一切其实正在消失,这本诗集无异于一部风物志、一本精神档案,让划过时空的存在得到长久的定格。”诗人李黎如是评议江非的《大地为万物彻夜生长》。
潇湘晨报记者刘建勇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