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津人要吃这个!

发布时间:2025-08-09 11:23  浏览量:2

三伏中的末伏

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并持续10天

今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是8月9日(庚戌日)

因此

8月9日至18日为末伏时间

这也意味着

8月19日正式出伏

农谚说:

“冷不冷,看末伏”

意思是

如果末伏期间天气凉爽

那么接下来的秋天可能会比较寒冷

反之

秋天可能相对温暖

尽管农谚多是基于经验的总结

缺乏科学数据

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在实际中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末伏天气

今年中伏雨水不断

天津始终在“上蒸下煮”中熬暑伏

预计未来一周

我市天气阴晴不定

市区最高气温在30-33℃

不过体感温度最高将达32-36℃

未来一周天气

8月9日 星期六

多云转晴

东北风3-4级转微风,30到24℃

体感温度32到25℃

8月10日 星期日

白天:晴转多云

夜间:多云转阴

微风,32到23℃

体感温度35到24℃

8月11日 星期一

多云转晴

微风,31到25℃

体感温度34到24℃

8月12日 星期二

晴转阴

微风,33到25℃

体感温度36到26℃

8月13日 星期三

阴转多云

微风,31到25℃

体感温度34到27℃

8月14日 星期四

多云转晴

微风,32到26℃

体感温度35到27℃

8月15日 星期五

晴间多云

微风,31到25℃

体感温度33到25℃

虽然凉爽的日子

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但大家还是要注意防暑降温

末伏吃什么

俗话说

“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

烙饼摊鸡蛋

在饺子、面条、烙饼这三种面食当中,以烙饼的烹调方式最好。因为烙饼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过水,各种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

饼摊鸡蛋做法简单,把面糊摊成饼,受热均匀快成型时,将摊好的鸡蛋迅速倒在饼上。饼和鸡蛋固然不错,但缺乏膳食纤维,钾元素和维生素C也不足,要再加凉拌蔬菜来搭配,营养才平衡。所以,吃烙饼时,可以切几片酱牛肉,加些豆腐丝。还可以加点菜进去,放点应季野菜也不错。

除了鸡蛋饼

天津人的“三伏”美食中

“伏鳎目”也必有一席之地

伏天吃鳎目鱼

天津人伏天讲究吃鱼,天津民间有“一平二鲙三鳎目”的说法,是指这三种鱼应季上市的顺序。全国各地渔场都能够捕捞到鳎目鱼,但只有生长在渤海湾这片得天独厚水域内的鳎目鱼的味道最好。

伏天的鳎目鱼是肉最肥最厚的时候,正当上市的节令,被天津卫人称为“伏鳎目”天津有“伏吃鳎目冬吃鲤”的说法。鳎目鱼全身只有一根大刺,鳞片细小,出肉率高,口感嫩滑,鱼肉久煮也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味道极其鲜美。

伏鳎目在天津最常见的吃法是红烧目鱼头、清蒸目鱼段、炸目鱼条、白蹦目鱼丁、油爆目鱼花、侉炖目鱼、煎转目鱼等。不过讲求实惠的天津人最钟爱的吃法是五花肉片炖伏鳎目,硬磕过瘾,吃着解馋。

夏天吃鲤鱼

鲤鱼能除湿开胃、利水消肿,因此特别适合在三伏天这种湿热的环境中食用。另外,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是适合儿童、孕妇、老人等各类人群的肉类食品。

三伏天里,做鲤鱼时可以适当加一些能除湿的食材,比如陈皮、冬瓜、葱白等。咳嗽的患者可以将鲤鱼与少许川贝一起煮汤食用。赤豆鲤鱼汤是一道能缓解肾炎水肿的经典食疗方,可以增强鲤鱼利水消肿的功效。

末伏“恩物”,鸭子!

鸭肉是夏季末伏时节的理想食材。鸭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缓解人体内部的火热感。同时,鸭肉还有利于肠胃消化,帮助调节脾胃功能。在八月末的闷热天气里,多吃一些鸭肉对于人体的清凉滋补、养胃生津、祛湿热、润秋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末伏三宜

宜清补

末伏已在立秋之后,要开始注意贴秋膘。一个夏天的燥热,造成了大量的排汗,体内空虚,要进补。但是暑热未去,所以不能大补,要清补。饮食主要以高蛋白的鸡肉、鸭肉、鱼肉为主。但是肉类不易消化,老年人不宜吃太多,可以多吃点蔬菜水果,多摄入膳食纤维,通畅排便。

宜补脾养胃

夏天吃了太多的冷饮、吹了太多的空调,脾胃湿气很重。此时吃点红小豆、茯苓、山药、芡实,可以中和养胃、健脾益气。也可以适当吃点鸭肉、冬瓜、黄瓜,滋阴养胃,帮助恢复肠胃功能,促进食欲。

宜润燥安神

虽然已是末伏,但是依然要注意秋老虎。有时候,中午的气温依然堪比盛夏,炎热的环境,让人心烦意乱。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养人。多吃藕,既可以养阴清热,还能润燥止渴,清心安神。而且,对高血压患者、营养不良、体弱多病者,莲藕都是很好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