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价格暴涨60倍,五角大楼掐指一算要了老命,还怎么打赢中国?
发布时间:2025-08-09 16:54 浏览量:1
2025年8月,美国国防部一则内部预警数据被《华尔街日报》披露,立刻在全球引发巨震:用于F-35战斗机等高端武器系统的关键稀土钐,单价一年内暴涨60倍,部分核心原材料的整体成本上涨了5倍以上。五角大楼在最新国会听证会上承认:如果现状持续,美军先进装备生产进度将大幅延迟,对华威慑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威胁。
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5年8月发布的报告,美国军工体系中8.4万种零部件必须依赖中国稀土原材料。稀土并非单一元素,而是17种在现代工业与军工领域不可替代的“宝贝”。钕用于永磁电机,钐则是高性能军用磁材的关键。没有这些材料,连导弹制导、航母电机都只能停工。
中国自2024年下半年持续升级稀土出口管制,要求所有采购方详细申报用途,并对军工相关订单严禁出口,建立了覆盖生产、流通、终端用户的全链条追溯体系。美方曾试图通过墨西哥、泰国等第三国“曲线救国”——最新贸易数据表明,2025年前7个月美国通过第三国进口来自中国的氧化锑达3834吨,是过去三年总和的2.7倍。但中国监管措施实时升级,不仅要求终端用途声明,更需提供全流程供应链溯源,灰色通道被彻底封死。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近期报告已点名,全球稀土市场高度集中,中国掌控80%以上的高纯度稀土出口和90%以上的稀土深加工产能。欧洲市场稀土价格飙升,几乎每一份大单都离不开中国企业的授权或技术。
五角大楼原本自信满满的F-35项目,成为稀土危机下的“典型受害者”。F-35战机每架需用近420公斤稀土,其中钐、钕、铽、镝等稀土用于雷达系统、动力系统和精密电子器件。美军高层原计划2025年底前交付的批次,如今因材料短缺被迫推迟。
美国防部采办报告显示,欧洲出口企业为一公斤钐开出天价,报价已是2023年的60倍。美企负责人透露,采购合同签约时,手都在发抖,但如果不买,高价值订单直接作废,连带损失将以亿美元计。美国军工产业链上下游一片焦虑,库存勉强维系数月,后续生产已出现实质性断档。
美国《国防新闻》8月专栏披露,受影响的不止F-35,连DDG-1000驱逐舰、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阿帕奇直升机等项目也在不同程度上遭遇“稀土荒”。五角大楼甚至罕见地向国会申请紧急拨款,用于全球采购替代品,但收效甚微。
2025年7月,特朗普团队推动五角大楼注资4亿美元入股美国最大稀土矿商MP Materials,并喊出“独立稀土定价机制”,即通过补贴,国防部以高于市场价数倍的价格采购本土稀土(如以110美元/公斤收购美国自产镧系稀土,远高于中国市场价63美元/公斤)。
然而,行业分析师一致认为,这种短期补贴无法撼动中国数十年积累的全链条产业优势。美国、澳大利亚虽有稀土矿,但提炼和深加工环节技术受限。全球稀土供应链已形成“技术-产能-市场”三重依赖,单靠一两笔巨额投资难以改变供应结构。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全球稀土资源总量中,中国虽然只占37%,但精炼、分离、加工能力全球第一,具备供应链全流程话语权。美国本土稀土矿曾在上世纪90年代辉煌一时,后因环保压力高、成本高、利润低而长期衰落,短期内恢复完整产业链几乎不可能。
试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成为美国与欧洲战略界的共识。然而现实却极为残酷。彭博社8月追踪的数据显示,西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新建稀土供应链要么因投资回报率不足流产,要么因技术受限迟迟无法量产。即使从非洲、澳大利亚等国采购原矿,最终提纯、分离、深加工依然需要中国企业或技术团队。
“去中国化”被证明并非简单的“供应商替换”,而是一整套复杂技术、成本、环保、市场结构的系统性难题。美国部分智库甚至警告,若强行在本土重建完整稀土产业链,至少需投资千亿美元、耗时十年以上,且无法保证市场竞争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报告明确指出,全球高端制造业当前已深度嵌入中国稀土产业链。供应链转移不仅成本高昂,还将引发全球稀土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影响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多行业的稳定。
五角大楼高层在最新听证会上罕见承认,美军“对华威慑”的传统优势正被一颗颗稀土元素消解。F-35、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等高端装备生产延迟,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战略账。美国军工联合体内部的焦虑情绪蔓延,多家核心承包商已向国防部提交“无法履约”预警。
美媒分析指出,稀土之于现代军工,就像石油之于冷战时期的坦克部队。全球力量平衡正因稀土供应链变化而发生结构性调整。中国通过精准管控和全链条追溯,牢牢掌握住全球军事强国的关键命门。
美国防部最新报告还披露,部分关键武器系统因材料短缺,甚至被迫寻求技术降级。这对美军全球部署和未来竞争态势都构成实质性威胁。
2025年以来,美方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频繁“脱钩”喊话,曾一度被视为对华强硬的典型操作。但“稀土反制”让局势逆转。中国政府不仅未妥协,反而通过稀土出口管制打出“王牌”,以柔克刚,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主导力量。
多家国际智库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均显示,稀土产业链重构的真正主导权已转移到中国手中。美国、欧盟的“替代战略”进展缓慢,且新兴供应商普遍依赖中国技术或中间产品。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难以在所有关键领域完全自给自足,供应网络的“去中国化”已陷入事实僵局。
国际市场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全球稀土现货市场中国相关企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8%,出口高纯度稀土材料价格屡创新高。来自俄罗斯、印度、日本的采购量也在快速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西方市场的抢购与价格飙升。
在美国“补贴+投资+贸易壁垒”多重政策下,稀土困局短期无解。中国优势不仅是资源禀赋,更在于全链条能力、技术迭代、环保标准、规模化生产等多项指标的领先。美国、欧盟即使加大投入,也难以在短期内形成有效对冲。
国际能源署(IEA)2025年8月报告指出,稀土供应链的“安全冗余”与“多元化”已成为全球战略新焦点。美欧日印等国正在组建稀土供应联盟,但实际进展缓慢,且受制于专利、技术壁垒、环境法规等多重限制。中国则以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双轮驱动,不断扩大科技研发与产业升级,保持绝对主导权。
业内专家预判,稀土价格高位震荡将成全球新常态。部分领域(如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军用电子)或因原材料成本飙升,被迫调整发展预期。美国若继续以单边主义应对,势必在全球供应链博弈中处于被动。
参考资料:得罪中国后果有多惨?稀土价格暴涨60倍,美企无奈高价买单,英媒:特朗普就是中国的“大礼”
2025-08-07 15:52·榆树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