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块,买断大学生一个月

发布时间:2025-08-09 20:16  浏览量:2

前阵子和表姐聊天,对方跟我吐槽,“最近天天熬夜加班,身体都要垮了。”

听完后我建议道,“工作强度这么大,实在不行就换个吧,工资低点也没事,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表姐无奈的摆摆手,“你以为这还是以前吗,我后面可是有一大堆大学生等着排队呢,谁敢轻易提离职”

之后我了解到,过去一年里表姐投简历的次数多到数不清,3000元一个月的工作,连面试都要排队,每次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胜任。

最后表姐给我留下一句,“从来都没有完美的工作,只有合适的打工人。”

是的,在大多数人眼中,3000块,买不了吃亏上当,但是却可以买一个任劳任怨大学生。

这让我想起了大四的实习经历。

决定自主实习之后,我便打开招聘软件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找工作的那段时间,我的要求一降再降,最后变成了只要能学到东西,勉强养活自己就可以。

因为我发现,当大学生打上“实习”的标签之后,简历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最后我拿着3000块的实习工资去了一家事务所,爸爸得知后非常生气,指着我的鼻子痛骂,“叔叔给你找的工作多好,为什么不去。”

我一脸无奈的说道,“那个工作跟我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和小白没有区别,更重要的是我真的不感兴趣。”

“那3000块钱就感兴趣了吗,去掉房租你还能剩多少,这跟‘倒贴’有什么区别?”

听完爸爸的话,我满脸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确实,在薪资待遇和劳动强度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下,跟“倒贴”并无区别,但只有自己知道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事务所工作强度并不小,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不少新同事,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私下里大家帮我打破了不少信息差,让我对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见解,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新的规划。

因为有所得,所以我能忍。几个月的实习经历成功丰富了我的简历,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早已超过了自己的薪资,并让我在之后的工作面试中脱颖而出。

3000块,可以是起点,但永远不会是终点。

还有我大学时期的室友琳琳,前几天聊起来才得知对方早已经提出离职,开始专心运营自媒体。

记得上学的时候,临近毕业,大家不是在准备提升学历就是忙着考公考编,只有室友琳琳无动于衷,几经波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索性去了一家辅导机构待着,试用期连3000块都没有,当时班里不少同学都不理解,包括我在内,也曾认真劝过她,“有这个时间不如好好提升自己,到时候在找工作也不迟。”

但琳琳只是摇了摇头,每天一边工作一边研究账号,我看着她在不停注销重启中慢慢摸索出了方向,毕业之后我们也慢慢断了联系,没想到再次见面,对方竟然已经实现了自由职业的梦想。

这让我想起了某音上的一位大学生博主“小徐”,因为开朗的性格和搞笑的经历被大家熟知,曾经有人在评论区留下这样一句,“别看他疯疯癫癫的,但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正是因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前期的试错和失败也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起点低一些没关系,方向对了,过程和经历只会是锦上添花。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国送走了廉价农民工,却迎来了廉价大学生,而这些大学生正是当年那批廉价农民工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子女。”

但我想说并不是这样的,那些看似廉价的大学生并不会一如既往的复制父母的老路,这几年面对经济下行的现状,每到毕业季,找不到工作的都一抓一大把,3000块的工资早已经屡见不鲜了。

我仍然记得琳琳跟我说的话,“虽然我不能靠我的学历创造价值,但我可以赋予我的学历价值。”

在这个几乎遍地都是大学生的社会上,学历或许会持续贬值,但稀缺的能力却不会。

面对狼多肉少的现状,不管是2000元还是3000元,重要的是先养活自己,其余的时间便可以用来慢慢提升自己。

一开始走的慢一点,差一点都没关系,我们需要给自己一点沉淀的时间,你的每一次试错,学到的每一点知识,积累的每一点经验,都会成为自己未来的底气。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花期不同,开窍时间也不同,不要被一时的3000元困住,只要坚持向上走,我们总会在自己的时区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