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稀缺
发布时间:2025-08-10 01:38 浏览量:1
识别自己身上的稀缺资源,是成熟的第一步。
中国人总是一哄而上,随后又一哄而散。
凑了个热闹,却只赚到了一个寂寞。
问题就出在从众的古老心理,对安全感的追求左右了大脑。
高手的特征,往往在于识别自己的稀缺资源,并且持续加码,及时转换为其他可以互补的资源。
举几个栗子:
1)智元入股上纬新材大家都看到了,打造了历史上最快的十倍股。
今年7月1日,上纬公告停牌,因公司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从9日复牌一直到7月30日,几乎天天涨停,从31亿市值干到了446亿市值。
完美的买卖,智元计划出资9.41亿,但钱都还没出,账面先浮盈124亿。
第一次见这种天上掉钱的交易,背后的原理便是稀缺资源的转换。
智元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声名”,唯有通过二级市场才能最大程度变现。
而且这意味着人形本体第一股,营造了筹码程度的稀缺性。
这一把下来,股东赚到了钱,资源后续也会向第一股聚集,路就好走了。
2)年轻美女很多时候都没意识到,别人为什么会释放善意。
教授的“偏爱”不是“欣赏”,而是“垂涎”;领导特意安排的陪同出差,不是为了提拔,而是为了“得月”……
就像被暴雨突然打落的花瓣,它在残香里才明白:原来有些“靠近”不是为了共生,而是为了掠夺……
当然,最好的策略是利用好自己的颜值优势,尽快转化为圈子和见识。
而不是沉溺在外界的吹捧和偏爱中,守着一个长期通缩的资产。
3)名校生的陷阱,优秀的绵羊。
很多名校学生都有一种清高,要和fancy的人一起工作。
但这样违背了稀缺法则,你没有任何差异化的优势,只能在ppt的行距上内卷。
聪明的人,去了链圈,去了草根创业公司,去了教培机构,去了能将自己学历卖到更高价格的地方。
你的清高,在实力面前一文不值。
这句话,也是对我自己说的,敬那些蹉跎过的岁月。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