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烧死嘉靖

发布时间:2025-08-10 09:20  浏览量:1

原创 清歌向暖 历史讲解员王汉周

01

1549年

嘉靖28年的3.15,是钦天监择定的黄道吉日。

十八岁(其实际年龄仅14岁)的皇太子朱载壑(明穆宗朱载坖二哥)站在奉先殿前,等待着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加冠礼。

按祖制,身为人父的嘉靖要亲自为朱载壑加缁布冠、皮弁和爵弁,昭示其成年。

而后,朱载壑将正式应群臣所请,出阁读书。

但直到日上三竿,嘉靖仍未现身,这让主持仪式的京山侯崔元和礼部尚书徐阶的额头上渗出丝丝冷汗。

趁着旁人不注意的间隙,徐阶拉过刚从西苑回来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大伴黄锦,急忙咬起耳朵:“皇上莫非...这可是把太子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啊…”

话音未落,突然,午门方向奇迹般传来三声净鞭响动,只见嘉靖竟破天荒地穿着衮冕朝服乘辇而来。

在他身后,捧着金盘的陶仲文还是一贯的面无表情。

在场百官无不欣喜,虽然此前群臣还在为朱载壑到底何时出阁读书的问题上和皇上吵得不可开交,但嘉靖最终还是让步了。

而且,今天可是十年以来,嘉靖第一次正式出席仪典!

皇太子的位置总算是稳了!

朱载壑跪在蒲团上,能感觉到父皇的手在为他系冠带时微微发抖。

当最后一顶爵弁戴好时,朱载壑突然听见嘉靖用只有他能听见的声音,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皇儿,你长得太像你祖父了。”

当夜,朱载壑突发怪病,高热不退,还发疯似的撒癔症,直说自己被一条金龙压得喘不过气来…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太子加冠礼成,归而眩仆,作谵语云有金龙压其身。”)

02

连续三天的高烧,让朱载壑更加形销骨立。

十七日清晨,他忽然清醒,盯着床前那个穿道袍的身影,气若游丝地唤道:“陶真人…父皇他…可曾问起我?”

老道士陶仲文将一道符箓投入药碗,灰烬在汤药中旋转成诡异的图案:“陛下正日日为太子殿下祈福。”

事实上,嘉靖自从给儿子举行完冠礼后,便径直返回了西苑玉熙宫,并严令任何人不得向其禀报朱载壑的病情。

当日申时,朱载壑端坐于寝殿慈庆宫门前,面朝西方,说了一句:“儿去矣!”

便瞑目而逝。

短短三天,这位板上钉钉的接班人竟突然就变成了地下亡魂。

更诡异的是,当朱载壑薨逝的消息传到西苑时,嘉靖正在举办一场道教仪典,除了传命再办一场罗天大醮之外,整个玉熙宫内落针可闻,再无响动。

但次日一早,工部就接到谕旨——将慈庆宫内外所有门窗全部拆除,并集中销毁。

原因无他,因为上面早已画满各种看不懂的道家符号…

至此之后,有关朱载壑之死的这段皇家密辛,逐步演化成大明中期第二谜案(热度排名第一的,是由嘉靖本人担纲男主角的“壬寅宫变”)

(《明世宗实录》载:

丁亥,皇太子薨。太子讳载壑,上第二子也。母皇贵妃王氏,生于嘉靖丙申十月六日。

贵妃娠时,梦神人星冠羽服,以一婴儿与之,遂生太子。十八年二月,上将巡幸承天,册为皇太子,遂命监国。

至是,上以太子年浸长,当出阁读书,命先行冠礼。

越二日,晨兴疾作。遣医诊之不治,忽北面拜曰:儿去矣。正坐而薨。年十有四岁。……

已,辅臣及府部侍从诸臣各上疏奉慰,秉一真人陶仲文亦具疏慰。

上独批答曰:“览卿奏慰,朕复何言,早从卿劝,岂便有此。”)

03

嘉靖本人的命格很强,要不然也不会捡到皇位这个天下最大的馅饼,但他的儿子们可就悲催了。

八个儿子当中,只有老二、老三和老四活到成年,其余全都是未满周岁便夭折了。

大儿子朱载基刚出生的时候,嘉靖已经年满27岁,皇帝也当了12年。

当时满朝上下,群臣为了嘉靖的子嗣问题闹翻了天,有人甚至上疏建议皇上,您不如学宋仁宗赵祯,挑几个藩王的儿子养在宫里当接班人吧?

本来嘉靖自己就是藩王入京继承大统,皇帝位子还没坐热,哪有立马又交给别人的道理?

(现在的人,27岁刚刚毕业的大有人在~)

所以,朱载基的降世,在很大程度上,替他洗刷了生不出儿子的恶名,保住了他的正统性,因此朱载基还没满月,就被早早立为太子。

只可惜,这个一出生便占定天下的孩子,仅仅活了50多天,就匆匆下线了。

直到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月,王贵妃诞下次子朱载壑,嘉靖的脸上才终于一扫愁云。

王贵妃的脑子很活络,一早就在宫中散布消息,说得到嘉靖临幸的那天晚上,自己曾梦见“仙人送子”。

嘉靖这位虔诚的道教信徒能不兴奋?

很快,嘉靖十八年(1539年),时年三岁不到的朱载壑被册封为新一任太子。

然而,册立大典一结束,出事了,朱载壑不幸染上了天花,古代天花的死亡率极高,弄个不好,这儿子又得没。

嘉靖心里着急啊,除了一天三顿猛灌药之外,又让致一真人邵元节连做了好几场法事。

也不知道是有意安排还是无心插柳,邵元节向嘉靖重点推荐了自己的好友——与李时珍同乡的湖北道士陶仲文。

一连几天,陶仲文只是用符水喷到剑上,叽里咕噜念了一大段咒语,比划一阵子,也看不出他的操作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可是,神奇的一幕却真的发生了:

朱载壑居然悠悠醒转,痊愈如初!

救助太子的大功,使陶仲文直接迈上人生巅峰,此后的二十年间,在私生活这个领域,他都是嘉靖的“第一心腹”。

大难不死的朱载壑也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不久之后,因嘉靖执意要亲自奉生母蒋太后梓宫南归,特诏令中外:

自己离京期间,由太子监国,内阁首辅夏言实领日常政务,遇大事飞马报承天府(今湖北钟祥)!

注:蒋太后驾崩于嘉靖十七年十二月,临终遗命,希望与丈夫朱祐杬合葬显陵。

04

自然,朱载壑这个监国太子,这会儿就是个挂名的摆设。

嘉靖会行册封礼,大概是因为群臣以当初武宗朱厚照南巡,却在清江浦落水,落下病根,从而英年早逝为理由反对,所以嘉靖不得不留下一个聊胜于无的“备份”。

自己只是回一趟湖北老家,又不是去蒙古留学,能出什么事?

可是,当嘉靖踏上南巡之路的那一刻,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他虽然不像他的堂兄朱厚照那样与水“有缘”,却得到了火神非凡的“眷顾”, 一路上撞鬼似的,走到哪儿就烧到哪儿!

据《明实录》记载,嘉靖前脚刚刚离开北直隶赵州临洺镇,后脚地方上修建的两处行宫就失了火。

起初嘉靖没当回事,只是扣了赵州知州范昕半年的工资。

(“乙丑,赵州临洺镇二处行宫,驾发后俱火。诏巡按御史逮罪有司官,夺知州范昕俸半年。”)

走到河南卫辉,情况不对了:守卫森严的行宫竟然又双叒着火了!

前两次失火,还能模糊认定为宫人粗心大意,毕竟皇帝已经走了,没什么实质性伤害;

而这一次,连亲近侍卫们都不知道嘉靖晚上到底睡在哪,但火竟然能极其精准的烧到嘉靖本人!

如果不是成国公朱希忠和发小兼奶兄弟,时任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俩人拼死从火场里把嘉靖给背出来,老道士就得提前羽化飞升了。

(“丁卯,驾抵卫辉,汝王祐梈郊迎入朝于行殿。夜四更,行宫火。是时,侍卫仓卒不知上所在,独锦衣卫指挥陆炳,负上出御乘舆。后宫及内侍有殒于火者,法物宝玉多毁。行在、诸司各上表奉慰,诏右都御史王廷相检括灾所。”)

要说随从里没有一个隐藏很深的黑手,千方百计地想要了嘉靖的命,鬼都不信!

但查来查去,最终报上来的案情结果也仅是“宫人遗烛”,然后就这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给盖过去了。

05

针对嘉靖的暗杀行动,并没有因为这三次火灾的失败而结束。

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隐藏在幕后的“有心人”又策划了一次。

十月二十一日凌晨,16名宫女悄悄溜进翊坤宫,对正在熟睡的嘉靖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近距离格杀,史称“壬寅宫变”。

如果不是太医院使许绅救驾,嘉靖将再一次在劫难逃。

也正是这一次未果的行刺,使得那个三番五次想置嘉靖于死地的幕后凶手,露出了马脚!

她是谁呢?

答案是——当时的中宫之主,方皇后!

为什么能够一口咬定是她呢?

三点理由:

1 她把16个宫女里的“叛徒”张金莲给杀了;

本来张金莲首告有功,按律可以降等定罪,但方皇后急不可耐的把她扔在谋大逆的人堆里,趁着嘉靖还没醒的空档,一股脑儿全给干掉了!

她是不是在急于掩盖什么?

2 她赶到翊坤宫的时候,嘉靖正处于昏迷状态,况且当时差不多已经没气了;

按一般逻辑,方皇后应该立即派太医对嘉靖进行抢救。

但是,史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方皇后怎么救人,却写了她在急急忙忙的派人去把另外两个人证:王宁嫔和曹端妃直接凌迟了,而在场的太医也是一个都不敢站出来,直到许绅给嘉靖喝下了一剂药。

注意,杨金英等人下手谋杀是在深夜,许绅救嘉靖的时间是在辰时(早上的七点到九点),中间间隔这么长的时间,方皇后一点动作都没有。

细思恐极,她的这种不作为,不就是在等嘉靖晏驾吗?

3 在救完嘉靖后不久,许绅得了重病。

照理说,快咽气的皇帝都能从鬼门关拉回来,自己给自己治病,还不是手拿把掐?

但这次,这位医国圣手却奇怪地选择就地躺平,直接告诉家人自己没治了。

这番操作显然表明,他知道自己这病是怎么得的,如果这次不“趁机”死掉,那下一次弄不好得拉上全家人陪葬,所以还是懂事一点吧!

至于家人的安危,有救命这件大功劳,料想嘉靖会把许家人安排的很好。

说了这么多,那方皇后弄死嘉靖的利益点(动机)在什么地方呢?

嘉靖这辈子在方皇后之前,还曾有过两任皇后,不过她们下场都不好:

第一任陈皇后,在身怀有孕时被嘉靖吓得流了产,大出血而死;

第二任张皇后,因为看不惯嘉靖痴迷虚无缥缈的道术,曾直言劝谏,惹得嘉靖勃然大怒,被废去封号,迁居冷宫;

方皇后跟前两任皇后当初是同一批进宫的,她们俩的下场,方皇后看得很清楚。

为了使自己不再步前任后尘,方皇后找到了突破口:太子朱载壑。

对于方皇后来说,三年前的南巡是最好的下手机会:如果老公死在外面,朱载壑立即可以名正言顺的以监国太子的名义继位。

一边是满肚子机心的丈夫;

一边是可以掌控的儿子,她会选谁,一目了然。

而这一次宫变,同样机会很大,但许绅既然“多管闲事”,那就直接让你闭嘴好了。

那嘉靖到底知不知道谋杀自己的人是谁呢?

开始应该不知道,后来大概是知道的。

因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宫里刚刚修建完成的大高玄殿又一次莫名其妙的发生了火灾。

面对这次火灾,嘉靖的反应十分奇怪。

等太监把情况十万火急的报告给嘉靖的时候,他一点表示都没有,任由大火肆意蔓延,直到方皇后被活活烧死,大高玄殿彻底成为废墟。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载:“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宫中火,中官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

这是对“救命恩人”该有的态度吗?

显然不是。

所以,各位看官大可以猜一猜:这场大火,到底是不是嘉靖自己放的呢?

方皇后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虽然此时的朱载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儿,但毕竟他也是最后的受益者,想一点不受牵连是不可能的。

06

之后的几年里,朱载壑一直被嘉靖有意疏远着。

最明显的征兆就是陶仲文适时提出了 “二龙不相见”理论。

而所谓二龙不相见,就是隔绝和儿子的一切联系。

做为嘉靖的首席心灵导师、兴趣辅导员,陶仲文当然不会乱给建议,他是号准了脉的。

自然是嘉靖老板有这个需求了,由他来负责提供理论炮弹。

(注:二龙不相见邪乎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朱翊钧降生的时候,裕王并没有向上汇报,汇报也白搭。朱翊钧这个名字,是隆庆元年裕王登基后取的。也就是说,万历直到5岁都是个没名儿的黑户。)

(时世宗惑於“二龙不相见“之说,凡裕邸喜庆,一切不得上闻。)

其次,嘉靖对夏言的彻底清算,可能是压倒朱载壑的最后一根稻草。

夏言是内阁首辅,更是朱载壑的老师。

帝师这个身份,是夏言最大的一块护身符;

同时,夏言也是朱载壑在外朝最大的依仗。

但夏言最后是什么结局?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十月十二,夏言被捆住双手、双脚,只用根木棒挑着,被人像抬猪一样押赴刑场,斩首弃市。

这可是开了先河的事儿,夏言是大明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明正典刑的内阁首辅(另外两个是崇祯朝的薛国观和周延儒,赐自尽,算是留着点脸面)。

从嘉靖下定决心,对夏言痛下杀手的那一刻,也就代表着,朱载壑的那个位子,注定了是要换人的。

所以,哪怕后来徐阶自称是接过了夏言的衣钵,对严嵩反攻倒算,但是在押注皇子的问题上,他也没选朱载壑。

可以这么说,虽然来年的三月份,嘉靖出席了朱载壑的成人礼,但实际上在嘉靖二十七年的秋天,这位皇太子的政治生命,已然是结束了。

哀莫大于心死,巨大的精神枷锁长期禁锢着朱载壑,太子、监国,这些荣耀头衔看似光芒万丈,背后酸楚又有几人能懂?

就算他挺过了那次死劫,但谁又能保证,最后会给他一个体面的收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