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北大2025年录取通知书再答读者问

发布时间:2025-08-10 13:40  浏览量:1

昨天的文章《为北大正名!北大2025年录取通知书没有任何问题》推送后,不少读者在文末留言,说啥的都有。我只在头条上和部分读者简单互动了一下,其他恕不一 一回复、回应。

说实在的,我本无意于评论此事,所以,在前段时间这份录取通知书“炒”得正热的时候,我并没关注。因为,我相信,北大作为域内著名高等学府,从建校至今127年,年年都录取学生,年年都写录取通知书,——即使懒得不想写,差得不会写,也可以模仿、照抄以前的,断不至于连个录取通知书都会写出问题!

再者,通知虽然是应用文,但实质属于记叙文体,只要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俱全,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大可不必上纲上线!

毕竟,我们人类所从事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能十全十美的,都是会有缺憾的,所以才有了不断总结、反思,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写作更是如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言表达没有止境,所以才有了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之所以热剩饭、旧事重提,是因为无意中看到高人们提出的形形色色的修改意见,私下觉得并不比北大的原作高明。说来说去,原来大家争议的焦点有两个:一是首句啰啰嗦嗦,似乎非常拗口;二是第二句“准时”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语言运用有六大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6大要求逐层递进,层层深入,后一要求以前一要求为前提、为基础。

所谓简明,就是简洁、明了,能用一个字,就绝不用两个字;能用一句话,就绝不用两句话。简而不明不行,明而不简也不行。本着这一原则,北大录取通知书用两句话说明问题:我校录取你,请你来报到。




语言运用是丰富多彩的,同一个意思有多种表达形式。有读者留言,通知重在学籍,应该写“录取你为学生”;但学习是学生天职,所以也完全可以写“录取你入某专业学习”。其简明的表达在于,用一个兼语句融合了两层意思:我们决定录取你,你入某专业学习。所以有人觉得拗口,读着别扭。

还有读者说“决定”一词居高临下,冷冰冰的,显得不近人情。愚以为,这个词恰恰体现了录取工作的严肃性:毕竟,录取不是简单的分数排序,新高考背景下,需要衡量多种因素,最后作出“决定”!

有读者说“准时”应该改成“按时”,须知词语不仅有感情色彩,也有语体色彩:日常生活中,饭里少盐,你不会说“饭里少氯化钠”;叫父母吃饭,你不会说:“父亲母亲,请用膳。”

这里,“准时”是书面用语,“按时”则是口语。

有一年,高考语文曾考过这样一个语言运用题: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这是一则应用文——启事,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修改。

这五处分别是: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不知道那些嚷嚷着要改“准时”为“按时”的女士先生们,看到此处,您有何感想。

大家觉得有问题的,我觉得没有问题。正像有一年的录取通知书里,给留学生的用“您”,给域内学生的用“你”,好事者认为北大“崇洋媚外,厚此薄彼”。

愚以为,这恰恰表明北大的用语讲究。因为语言运用的“得体”,其实质是,语言表达要“分场合,看对象”:学校是上级,学生是下级,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用“你”不错;而国际交流,外交场合,则要彰显我们作为文明古国的气度和礼仪之邦的文明,所以对留学生用“您”正确。

至于录取通知书里年月日的使用,昨天拙文里,笔者只是从公历农历有别这个角度简单提了一句。实际上,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规定了出版物上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用法:非公历纪年应采用汉字数字,——这也就意味着,公历纪年应采用阿拉伯数字。

我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纪年。所以,此后公历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其他方式纪年用汉字数字。其中,“0”的汉字数字是“O”,而“零”则是大写。

所以,录取通知书中“二O二五年八月十八日”有误,应写作“2025年8月18日”。

还有读者表示,他认为该通知书的标点使用也有问题。也就是说,正文两句话之间应该用“,”而不是“。”

愚以为,如前所述,该通知书两句话表达的基本意思是:我校录取了你,请你来报到。这两句话主语一致,都是“我校”。这是相对独立、完整的两个意思,所以用句号也没问题,后句承前句省略了主语“我校”。但省略后,如果用句号的话,第二句就变成了一个无主句,造成成分残缺。所以,从“连贯”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两句话中间的“。”变成“,”更恰当。

综上,如果,让我来起草这份录取通知书正文的话,我会这样写:

你已被我校XX学院(系)XX专业录取,请于2025年8月18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

毛伟人说过:“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虚的态度。”探讨这份录取通知书到底有没有问题,正确、规范的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每一个国人、更是每一位语言文字工作者、每一位教育从业者应尽的义务,不是卖弄学问,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