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这首诗,用28个字写尽人生的哀愁,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发布时间:2025-08-11 07:10  浏览量:1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或许因为木叶凋零于秋,所以,秋天带给人的情愫,往往都免不了“低沉”的一面。

比如叶绍翁有云: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比如张继有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比如李商隐也有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走进古诗词,在最美的文字中,聆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倾诉;本期诗巷为大家带来的,是白居易的一首诗。

这首诗简单却又别样经典,作者用28个字将秋日的愁思写得格外动人,读后让人感慨万千,悲从中来。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 · 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我国唐朝著名诗人。

白居易的诗作不仅题材广泛,数量庞大(现存3000首以上),而且他的诗作还都表现出颇高的创作水平和艺术价值,对我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读白居易的诗,可以洞人情,可以观世局,可以养情操,亦可阅人生。

我们本期所分享的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的时候,它充分体现出作者对时序交替的敏感,也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人生与生命的深度思考。

在开篇处就一笔点明了作者的心情:独行独语曲江头;自言自语地独行走在曲江边。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首句中用了两个“独”字,这不但使得诗句的语言形式显得比较特别,更是让诗中的情感色彩在字眼的反复强调之下显得十分鲜明和浓郁。

“独”,它一边写出了作者形体上的孤独,一边写出了作者心理上的孤独。

而作者整个形象上的孤独又与“曲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曲江让作者的身影更显渺小孤独,作者身影的孤独渺小乃让曲江显得更为悠长广阔。

所以,首句写情感,也出画面,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给予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继续看承句:回马迟迟上乐游;骑着马慢悠悠地走在回乐游原的路上。

和首句相比,承句多出了两个物象,即“马”和“乐游”,而随着新物象的添入,诗中的画面和内容也在逐渐得以丰盈。

“迟迟”一词不仅写出了时间之晚,更是写出了作者行走的速度之慢。

那么作者为什么表现出“迟迟”这样的举动呢?当然是因为他不是很愿意去“乐游”。

乐游原距曲江很近,而且它是一个制高点,在这里可以将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

在秋天这样一个特殊的季节里,处于晚年的作者更容易触景生情,所以他内心深处是比较抵触去目睹乐游原上那已带萧条感的秋色的,这便是作者“迟迟上乐游”的根本原因所在。

作者的心理沉重,使得伴随他的“马”也带有了孤独和疲惫的情感色彩,这样一来,诗中的那味悲凉之意也便更具鲜明。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萧瑟的凉风吹着“我”两鬓的苍苍白发,又是谁让“我”在此刻感受到了不尽的秋意呢?

后两句的情感表达比前两句中的还要丰富浓郁,因为这里不但渗透着孤独落寞,更是诠释着苍老与哀怨。

“凉风”本就萧瑟,却又因“衰鬓”而倍显感伤;“衰鬓”本就苍凉,却又因“凉风”而更显沉郁。

最后一句以疑问的方式输出,在加强情感色彩的同时,将问题抛给了读者,让我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品味;而这时的问题又不仅仅只是关乎作者的问题,更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生命的问题。

在后两句的描写之下,作者苍老孤独的形象得以更加清晰的体现,作者无奈落寞的心境也同样得以更加清晰的体现。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作者在此诗里面看似在写自己因“秋”而起的愁思,其实他的这层愁思,应该还来自不如意的仕途,还来自不因作者个人意愿所扭转的社会时局。

又是秋风吹白鬓,几多愁思一时添;读完一首,感慨万千。

读古人诗,也学写自己的诗,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一起追寻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