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狂野”的书法草稿,全球仅此一件,林散之:自怀素后第一
发布时间:2025-08-11 07:03 浏览量:2
回望整个书法史,那些能名列前茅,让人夸夸其谈的高超书法作品,相比于“循规蹈矩”的著作,往往是那些不拘泥于常规的书作占比更多。就如王羲之《兰亭序》的酒酣随性,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血泪交织,苏轼《黄州寒食帖》的孤苦沉郁,皆以 “不刻意” 打破程式,将最本真的情感注入笔墨。
自王羲之后唐代出了张怀二草圣,而生于明代的他被时人称为是明代的王羲之,若能早生几百年,定能与王羲之相较一下,林散之更是称他为“自唐怀素之后第一人”,(出于大王,而浸淫李北海,自唐怀素后第一人),他认为他是在在继承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融合了李北海的风格,且自唐怀素之后。他就是明代的王铎。
王铎其人书法五体皆能,而他却以草书最为闻名,他的草书在同时代成就是几无人能及,他虽师从王羲之等先贤,却不被古法束缚,以大胆的笔法突破古风格,独辟门户,纵横挥霍,不主故常。
例如他此书册《草书诗稿墨迹册》,初见之时就被他那表面的 “狂野” 震慑,纸面遍布涂改痕迹,笔画如惊蛇走虺,墨色或浓如乌云,或枯似寒松,让我们知道了原来传世书法大家在创作之时也是需要先打草稿的,这也让我们知道了古往今来能书者皆不是与人具来,而是靠后天努力所得。
初看此作时第一眼,你可能会被上面的很多涂抹和修改的地方,还有字字之间大小不一、点画看似杂乱无章,从而直接给挂上了丑书、乱书的观点。甚至有人直接开喷“这也能算得上是书法?”,呃。
这是王铎在创作作品之前打下的一份草稿,你知道什么叫“草稿”吗?此书册的核心价值其一是在于让我们了解到他是如何创作出一件优秀的草书作品的,让我们学习其中的创作源泉,其二是其历史价值,让我们了解到古人的学习方式和创作方式等。
所以对于此作,我们还需深入去品析,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天然之趣与精湛技艺。王铎以尖峰入纸,中锋运笔,笔锋随笔画变化灵活调转,结字错落起伏,富有动感与变化。
那些被后人视为 “瑕疵” 的涂改痕迹,实则是最珍贵的 “创作现场”:某处笔画被圈掉重写,某行诗句被涂抹修改,甚至能看到笔锋停顿的墨点,无不是其珍贵原因之所在。
王铎一生嗜书如命,自幼钻研书法,对“二王”情有独钟,遍临诸多名家法帖,深谙正统笔法。但王铎并未满足于做传统的 “传声筒”。晚明时期,思想解放的浪潮涌动,“尚奇” 的审美风尚盛行,其用笔大起大落、奔放迅捷,独创“涨墨法”,使墨色自然晕染,增强线条流动性和立体感,展现出痛快雄放的势态美。
他善于在行笔中增加曲中有折、弯中扭转,凭借高超笔法技艺书写出摇曳多姿、变化万端的线条形态,形成急缓有度、收放自如的多变笔法,加上欹侧多姿的笔势和律动迥异的线性变化,产生雄强壮美的艺术效果。
他将篆隶的古朴融入草书,让线条多了几分金石气;借鉴怀素的狂放却避其 “野”,以晋人风骨约束笔势,最终形成 “粗看狼藉,细审精微” 的独特风格。
当这部作品传入日本,更引发了一场书法革命。日本书坛盛赞 “后王胜先王”,认为王铎的草书在气势与创新上超越了王羲之,由此衍生出影响深远的 “明清调” 书法流派。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转发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