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东极岛》的都知道这片子多厉害,被瞎喷的人气笑了
发布时间:2025-08-11 08:47 浏览量:1
最近,电影《东极岛》刚上映,就被一群迫不及待的喷子,黑惨了。
而且理由也无比奇葩。
比方说,有人喷电影中,东极岛上的中国渔民衣不蔽体,浑身黑黝黝的,烟不离口、酒不离手,是在“丑化中国渔民形象”;这还不够,导演夹带私货,宣扬外国人启蒙论等等荒唐论调也甚嚣尘上。
实在是把人气笑了。
一、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先了解一下这段被尘封的历史。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如火如荼,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浙江舟山的东极岛海域。
那时候,中华大地山河破碎,日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其中浙江舟山也沦为日本占领的区域,饱受日寇摧残。
一年前的圣诞,殖民香港的几千名英国士兵在与日军鏖战十七天后,被迫投降,成为战俘。这些战俘被日军关押,强迫做劳工,已经被压榨垮了身体。为满足战争机器运转,日本人将近2000名英国战俘押送回日本本土,试图将他们变成劳工。
而负责运送这些战俘的正是“里斯本丸”,因为船体武装有大炮,且没有任何战俘标识,在行驶到浙江东极海域附近时被美军潜艇“石斑鱼”误判为战船,被美军鱼雷击沉。
这是一艘大货船,从被击中到沉没实际经历了漫长的25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日军将所有英军战俘封锁在船舱底,并用木条和帆布钉死舱门。想把所有的战俘全部淹死,然后栽赃于美军。后英军战俘奋勇自救,破舱逃生,却遭到了日军舰船的疯狂扫射……
危难之际,浙江舟山渔民自发发动村民,划着舢板在水中救起了384个奄奄一息的英国战俘,并把仅有的食物、衣物和庇护所提供给他们。
日军把战俘变成苦力,出事后杀害战俘的滔天罪行是见不得光的,所以事后,他们千方百计对事实进行掩盖和美化,和今天一样,罔顾历史事实,加以粉饰,试图抹除这段黑历史。
2022年5月1日,“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最后一名幸存者丹尼斯·莫利的女儿,给习主席写了一封感谢信,再次感谢中国渔民。
主席的回信也给予了该事件极高的评价,并为这段历史定调:
“1942年中国浙江省舟山渔民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我对这段历史很熟悉,2015年我访问英国时专门讲了这个故事。”
总而言之,这是一段不容否认、不容抹黑的历史,我们必须铭记。
现在,我们再看看喷子们是怎么喷这部电影的。
二、
我看了这部片子,和大部分网友一样,觉得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子,值得一看,推荐大家去看,也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影。
为了不影响大家观影,万小刀不想过多剧透,抱歉,这里就尽量少说剧情哈。
不过,有些脑回路清奇的人,说这部电影“丑化渔民形象”了。
因为电影里,这群东极岛上的渔民确实一个个黑黝黝、脏兮兮的,衣不蔽体,烟酒不离手,出口成脏,还不识字,一个个像“野人”一样……
嗯,这可能和喷子们欣赏的无脑短剧、抗日神剧和偶像剧可能不太一样,怎么都一个个都这个样子呢?这不就是“丑化”么?
实在是可笑。
请问,1942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那是一个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年代。日寇的铁蹄肆虐,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在海边“讨生活”的渔民,是在与惊涛骇浪和侵略者的双重压迫下艰难求生。你指望他们穿西装、打领带,温文尔雅地吟诗作对吗?
万小刀曾经看过霍英东的传记,他小时候就是渔民,长期都不上岸的,很多人都没有衣服,甚至连裤子都没有,更不用说穿鞋了。而霍英东的少年时代还相对平静,渔民的生活就已经如此,日寇侵略下的舟山渔民生活怎样,自然可想而知。
长期在海里讨生活,风里来雨里去,海边紫外线强,也涂不上我们今天这些喷子们能用的高级防晒霜,自然就是黑黝黝的了。
恰恰黝黑的皮肤是烈日与海风的馈赠,粗糙的双手是与大海搏斗的勋章,朴素甚至粗粝的言语,是他们最真实的生命底色。
这也是电影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质感,万小刀甚至觉得,今天这些演员为了表达出这种质感,无论怎么晒,都晒不出劳动人民最本真的样子,这已经是经过层层滤镜美化过了。电影是虚构的艺术,大家没必要鸡蛋里挑刺,没事找事。
不信的,可以去海边跟着渔民们生活一两个星期,别涂防晒霜,自己试试看就知道了。
当然,这么低级无脑喷的,自然也是成天躲在屋子里不出门,不见光的键盘侠,如果这么讲,还不清楚的话,咱们也就不用多理睬了,毕竟,不说人话的人,咱们也劝不了。
估计还是一代代中国人努力奋斗,让这帮人吃得太饱了,才不懂得过去是啥日子。
三、
另一方面,喷子们所谓的“启蒙论”与“自我矮化”,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最恶毒的污蔑。
他们说,“英国人启蒙了渔民反抗精神”。
这不仅是对电影情节的恶意扭曲,更是对全体中国人民抗日精神的无耻污蔑。
中国人的血性,何曾需要外人来“启蒙”?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斗争就从未停止。从林则徐到邓世昌,从义和团到辛亥革命,再到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中国人的脊梁骨,从来没有软过!
翻开中国历史好好看看,中国人的反侵略何曾需要外国人来启蒙?
东极渔民救人和反抗日寇,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本能和反抗侵略的民族大义,将此歪曲为“被启蒙”,是典型的、散发着腐臭气息的殖民主义思维。能说出这种低声下气的话的人,很明显是跪久了,站不起的货。
而且,片中的渔民们,之所以燃起愤怒,并不是因为英国人。
是因为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冷漠地杀人,甚至杀孩子,连死者都不放过!
是因为看着家园被这些畜生霸占,在自己的土地上肆意妄为,大家才决定“不忍了”,这只是由于性格底层的血性被唤醒了,并不是谁简单启蒙出来的。
就是些人,为黑而黑,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的歪屁股行径,实在可笑。
当然,还有一些假装懂政治的家伙,班门弄斧,说英国战俘本来就是殖民者,拯救这些殖民者,值得美化么?
说这些话的人,狭隘得实在有些可笑。香港沦为英国人的殖民地,这是事实,但当时的英国战俘也是抗日的一份子,更是整个反法西斯战线上的战友。中国渔民舍身救人,有什么毛病?
更何况,中国渔民的大爱是淳朴的,他们抱着“海上落难人必救”“不忍不惧,杀敌救人”的宗旨,是敌是友,他们还是分得清的,救人也不是狭隘的。
至于电影里,英国战俘感不感恩,一个镜头就足以说明一切,他们最后列队敬上的军礼,和渔民们抱拳一辑,就是江湖最高礼仪,是人性中最高的致敬。
对这群喷子口中的“野人”,电影用了一个艺术化的仰拍镜头,这个仰拍,就是导演最好的艺术语言,其致敬意味已经不言自明了。当然,看不懂的人,肯定是不懂的。
这种“有难必救”的博大胸怀,才配得上海边居民基因里的博大,才配得上他们不求回报的善良。前面讲过,东极岛村民在很多年里都不肯去领功,可见博大和血性。
这种境界,是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无法理解的,所以,他们要这么喷,咱也没有办法,夏虫不可语冰。
更何况,最高层也给这段历史定调了,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有些人不懂不要乱喷。
1942年的中国渔民,在精神境界上,比今天这些躲在键盘后的阴暗评论者高出万丈光芒。
真正的文明,不是船坚炮利,而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选择拯救生命。在这一点上,《东极岛》所展现的,正是中国人教给世界的最宝贵的一课。
当然,还有些喷子用拉踩的方式出马,因《东极岛》与《南京照相馆》等影片同期上映,非要故意制造对立。
两部电影我都看过,没有必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拍的是两件事,而且都拍得很好,都值得一看。
正如媒体所说,两部电影一部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经历了什么”,一部让世界知道“中国人做了什么”。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在二战中苦难与贡献的完整图景,是对历史最好的献礼。
而黑这些电影的,大概是同一批人,也就是不知道历史为何物,不知道电影为何物,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不知道善良是什么,却吃得太饱的一批人。
电影最后说得好,“献给血性的中国人”。
当然了,相信很多人也看出这些喷子的丑恶嘴脸,大家都不傻,中国人尤其不乏聪明人。
建议那些有心之人,看看今天的《新闻联播》播了什么?这是暗示,更是警告。
最后,万小刀相信,好片子不是喷子能黑掉的,也是经得起群众、时间检验的,我也相信这片子是有后劲的,不信走着瞧。
- 上一篇:备孕期间,小夫妻能吃感冒药、腹泻药吗?
- 下一篇:【热点】打开儿童健康科普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