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学章拜谒徐渭艺术馆,有感而发:徐渭狂在真,当今狂在失真

发布时间:2025-08-11 09:04  浏览量:1

带领素质星奖团队拜谒徐渭艺术馆,我有感而发

徐渭狂在“真”,当今狂在“失真”

严学章 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徐渭狂草之“真”与当今狂草之“失真”,揭示当今狂草创作中存在的形式至上、技法粗糙、情感空洞等问题。徐渭狂草以真性情为基础,在笔法、墨法、结体、章法等方面创新突破,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当今部分狂草作品却偏离传统,忽视内涵,陷入“失真”困境。本文旨在批判当今狂草创作中的不良现象,为狂草艺术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徐渭狂草;当今狂草;真性情;失真现象

一、引言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狂草作为书法的一种独特形式,以其奔放洒脱的笔触和自由不羁的风格,深受历代书法家的喜爱。徐渭作为明代狂草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真”为核心,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在当今社会,狂草创作却出现了诸多“失真”的现象,一些所谓的“狂草狂人”背离了书法的本质,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沼。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徐渭狂草之“真”与当今狂草之“失真”,批判当今狂草创作中的不良现象,为狂草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徐渭狂草之“真”

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徐渭一生坎坷,仕途不顺,多次科举失利,又因胡宗宪案入狱,这些经历使他内心积聚了巨大的痛苦与愤懑。他的狂草成为宣泄这些复杂情感的出口,如《草书诗轴》,以气驭笔、笔随情走,每个字都映射着他内心情绪,是其生命激情的极致宣泄。他将一己的悲愤与压抑尽情地在书法中宣泄,这种真性情的流露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艺术技法的创新与突破

在笔法上,徐渭善用提按、侧锋,提按轻重变化出节奏感,侧锋增立体感。像《代应制咏墨草书轴》,笔画粗细变化明显,棱角毕露,不避败锋,点画支离,结构破碎,布局散乱,却强心铁骨,有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在线条运用上,他的线条形态夸张,《草书诗轴》里提按顿挫运用频繁,形散神聚,视觉冲击力强。

墨法方面,徐渭的狂草浓淡相宜,浓淡交替,浓墨厚重,淡墨空灵,如《行书野秋千十一首》靠墨色营造出独特意境,且用墨看似随意却自然天成,毫无刻意之态,对墨掌控力高超。

结体上,徐渭的狂草奇崛自由,不受常规束缚,大小、字势多变,如《代应制咏剑草书轴》里字形各异,尽显个性与活力。同时,个体形态虽多变,但整体呼应,字间疏密等关系处理精妙,视觉冲击力强。

章法上,徐渭的狂草疏密错落,字、行间疏密安排合理,错落生虚实之美,如《草书七律诗轴》,画面有韵律美。且草书常连绵一气呵成,笔画呼应自然,体现创作激情与豪放个性。

对传统书法的继承与发展

徐渭深得张旭、怀素笔韵,继承发展了唐代的书法要义,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他在汲取古人精华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性与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将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

三、当今狂草之“失真”

忽视传统,形式至上

部分当今狂草作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狂放,而忽视了传统书法的规范与精髓。一些书法家完全摒弃了传统草书的规范,随心所欲,任性涂鸦,俗不可耐。例如,有些作品墨色使用狼藉不堪,字形如同乱麻一般交织在一起,难以辨认,看起来就像是“鬼符”“天书”,让人摸不着头脑。

技法粗糙,缺乏深度

一些当今狂草作品在线条质地、结构安排、墨色运用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线条质地粗糙,缺乏应有的力度、弹性和鲜活之美;字形结构安排不合理,缺乏美感和节奏感;墨色运用单调,缺乏层次感和变化。这些作品虽然形式上狂放,但缺乏艺术深度和内涵。

情感空洞,缺乏内涵

部分当今狂草作品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表现,而忽视了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一些书法家在创作时,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作品中,导致作品缺乏内涵与深度。这样的作品虽然形式上狂放不羁,但难以引起观者的共鸣与思考。

对“狂”和“连绵”概念的误解

“狂”和“连绵”这两个概念最容易被人们误解。一些人错误地将“狂”理解为佯装疯狂、撒酒疯或者以野俗代替狂放,甚至将一通杂耍表演也视为狂草。同样地,他们将“连绵”误解为“乱麻一团”“面条一碗”“杂草丛生”的乱象,认为这就是狂草。这种误解导致了当今狂草创作中的混乱和失真。

四、当今狂草“失真”现象的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随着书法艺术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学习书法。然而,一些人学习书法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而是为了追求名利和商业利益。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一些书法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独特,忽视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和内涵。

审美观念的偏差

当今社会的审美观念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人们对艺术的欣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标准。然而,这种多元化的审美观念也导致了一些人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一些人过于注重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而忽视了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导致当今狂草创作中出现了形式至上、情感空洞的现象。

教育体系的不足

当前的书法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些书法教育机构过于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难以将个人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融入到作品中。此外,一些书法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也影响了学生的书法学习效果。

五、对当今狂草创作的建议

回归传统,汲取营养

当今狂草创作者应回归传统,深入研究古代书法大师的作品,汲取其中的营养。通过临摹古代经典作品,学习传统书法的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掌握书法艺术的基本规律和技巧。同时,要理解传统书法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注重技法,提升品质

创作者应注重技法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在笔法上,要熟练掌握提按、侧锋等技巧,使线条富有力度、弹性和变化;在墨法上,要善于运用浓淡、干湿等变化,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在结体和章法上,要合理安排字形的结构和布局,使作品具有美感和节奏感。

融入情感,表达真我

书法是情感的表达,创作者应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在创作过程中,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书法表现出来。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引起观者的共鸣。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创作者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认识到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传承。在追求作品形式美的同时,要注重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要尊重传统书法的审美标准,同时也要结合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狂草作品。

六、结语

徐渭的狂草以“真”为核心,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他在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艺术技法的创新与突破以及对传统书法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都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榜样。而当今狂草创作中出现的“失真”现象,如忽视传统、技法粗糙、情感空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狂草艺术的健康发展。

我们应当批判当今狂草创作中的不良现象,引导创作者回归传统、注重技法、融入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狂草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5年8月4日于杭州金马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