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书信与人生》⑤|爱上两个男人,她选择向丈夫坦白
发布时间:2025-08-11 10:09 浏览量:1
昨天,我们读到的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
门当对户、性格互补、情趣相投的他俩,在建筑学这条路上相互扶持,相辅相成,被朋友称为“梁上君子,林下美人”,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了出巨大贡献。
当婚姻出现危机时,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如何应对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地方的云,喝多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写下这句情诗的沈从文,顽固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张兆和。他花费3年时间,写下400多封情书,最终喝到合肥张家的甜酒,如愿抱得美人归。
那时候,沈从文在北京参加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工作,业余时间创作小说《边城》,也会去到林徽因“太太的客厅”,参加文化沙龙。
随着交往的深入,沈从文有时会和小自己二岁的林徽因倾诉烦恼,寻求宽慰。包括自己婚姻之外的情感纠葛,他也乐意告诉林徽因——
那时,他和张兆和结婚还不到两年。
有一次,沈从文有事去拜访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遇到了熊家的家庭教师高青子。在这之前,高青子已经读过沈从文的作品,所以聊起来很有共同。
第二次见面时,高青子身上穿的,正是沈从文某部小说作品中女主人公的那种衣裳,“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
男人总是因为被崇拜而感到快乐,也因此而爱上一个人。
沈从文和高青子
对于沈从文来说,一方面,他在高青子这里获得了被欣赏、被崇拜的快乐,另一方面,他在内心承受着道德规范的谴责,觉得对不起妻子。
为了排遣心中的痛楚,沈从文来到梁家,向林徽因诉说了自己这段“横溢的情感”。后来,林徽因在信中向美国闺蜜费慰梅提及这件事,这样说道:
“从文,这个安静、善解人意、‘多情’而又‘坚毅’的人,一位小说家,又是如此一个天才,使自己陷入这样一种感情纠葛,像任何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一样,对这种事陷于绝望……
他那天早上竟是那么迷人和讨人欢喜!而我坐在那里,又恼又疲惫地跟他谈,骂他、劝他,和他讨论生活及其曲折、人类的天性、其动人之处及其中的悲剧,还有理想和现实!……”
林徽因并没有站在道德高地批判沈从文的行为,而是从人性角度出发,用敏感而强烈的同理心进行观照、理解和思索。
在她看来,沈从文的诗人气质使他造了自己的反,让他对生活的冲突感到不知所措。这让她想到英国诗人雪莱,也想起徐志摩在世的时候与世俗苦痛的拼搏。
想到人性中的这一方面,她“禁不住觉得好玩”。
林徽因和梁思成
当时,沈从文想找一个聪明的人,替自己抓住理性。他写信给林徽因,希望她能够开导陷入婚外情的自己。
收到沈从文的来信时,林徽因也在为个人情感问题烦恼,深陷情绪的漩涡,不断耗费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她理性省视着痛苦、挣扎、颓废的各种样子,分析自己和别人的性格。
自省的结果却让她对自己和生活感到失望。相比自己的一时的消极颓废,她很羡慕沈从文的积极热烈。对此,她在回信中写道:
“我同你有大不同处:凡是在横溢奔放的情感中时,我便觉到抓住一种生活的意义,即使这横溢奔放的情感所发生的行为上纠纷是快乐与苦辣对渗的性质,我也不难过不在乎。
我认定了生活本身原质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
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成丰富,宽大能优容,能了解,能同情种种“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责自己,也不苛责旁人,不难自己以所不能,也不难别人所不能,更不怨运命或是上帝,
看清了世界本是各种人性混合做成的纠纷,人性又就是那么一回事,脱不掉生理,心理,环境习惯先天特质的凑合!把道德放大了讲,别裁判或裁削自己……”
她告诉沈从文,如果要在“横溢的情感”和“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选择一个,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不管是为她自己,还是为别人。
在她心中,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
信的末尾,林徽因希望沈从文有空去她那里详细讨论,还建议他找金岳霖谈谈。因为,研究哲学的金岳霖极客观、极同情、极懂得人性。
“逐林而居”的金岳霖终生未婚,有人说,这是因为林徽因。
自从梁家在北京总布胡同租下一个四合院后,金岳霖就和梁家同住一院,作为单身汉的他,住在后面单门独户的小院。
金岳霖生活品位很高,还请了一个会做西餐的厨师。每到星期六,朋友们过来聚会,他会吩咐厨师按照大家的口味来做饭,咖啡的浓度,也是按照他指定的要求做出来的。
因为金岳霖是湖南人,大家便称他这个小院为“湖南饭店”。
金岳霖比林徽因大九岁,比梁思成大六岁,夫妇俩将他视为兄长,相处亲密而融洽。
1932年,梁思成独自去天津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一见到他就哭丧着脸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发现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
而她于丈夫之外又爱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朝夕相处的金岳霖。
林徽因告诉梁思成这些时,一点都不像夫妻之间在交谈,却像一个为爱情烦恼的小妹妹在向哥哥寻求主意。
从左至右为:金岳霖、梁思成、费慰梅、梁再冰、林徽因
听完林徽因的倾诉,梁思成半天说不出来话,他感到无比痛苦,但也感谢妻子对自己的坦白和信任。
梁思成思想斗争了一夜。他把自己、金岳霖、林徽因三个人放在天平上反复衡量,同时问自己:林徽因到底和谁生活更幸福?
他觉得,虽然自己在文学艺术方面具备一定的修养,但是缺乏金岳霖哲学家的头脑。
梁思成将自己思考了一整夜的结论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说完,两个人都哭了。
林徽因将梁思成的这番话告诉了金岳霖,他的回答是:“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这之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再没有谈过这件事,夫妻俩对此很默契。金岳霖和他俩依然是好朋友,保持了终身的友谊。
1935年,林徽因在北京总布胡同家中。
他俩在工作上遇到难题,照旧会去向金岳霖请教。甚至有的时候,林徽因和梁思成吵架,也会让有一个哲学家头脑的金岳霖来“仲裁”。
金岳霖一生未娶,不管是否真的是因为林徽因,他对林徽因一生满怀深情,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林徽因去世多年后,有一天,金岳霖请一些至交老友到北京饭店吃饭。开席之前,金岳霖向大家说道:“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赴宴的人听闻此言,无不唏嘘。
佳人已逝,时代变迁,整个故事读起来都让人感叹唏嘘。
林徽因的真实坦白着实难得,金岳霖对朋友的笃诚同样稀少,梁思成愿意给予爱人的自由更是难能可贵。
这种爱与自由,让人想起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诗:“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
同样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这份真情厚意延续至下一代。晚年的金岳霖生活不能自理,梁从诫和他住在一起,陪伴着,照料着,直到金岳霖走完漫长的一生。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的是林徽因和梁思成遇到婚姻危机的处理方式。
当林徽因坦诚相告,自己爱上了住在隔壁的哲学家金岳霖,梁思成愿意给她自由,让她自己选择。当金岳霖知道梁思成的反应后,表示主动退出。因为他知道,梁思成是真爱林徽因的,他不愿意伤害真正爱着林徽因的人。
原生家庭的伤害,给林徽因造成怎样永久的伤害?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