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敢要、拼命卷、难信任”的人,暴露了对自己的真实评价

发布时间:2025-08-11 09:45  浏览量:1

成年人的疲惫与焦虑,不全因外界压力,

更多是内心那句不断重复的声音——

“我不够好。”

这种自我内在低评价,是痛苦的根源,如无形枷锁,禁锢了自由与可能。

01|它让你不敢要

当你需要协助完成任务时,即便有人主动伸手,你仍选择回避,害怕成为负担,权衡再三后放弃机会。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指一个人对自己完成事情的信心。

效能感不足,哪怕渴望帮助,也会因不配得或担心后果而选择回避,这是本能的自我保护。

正如Brené Brown所说:“如果你不让自己被看见,怎样能被真正爱到?”

当你不信自己值得,世界也会藏起甜美的糖果。

02|它让你拼命卷

深夜加班,屏幕映出疲惫脸庞,你告诉自己,这都是为了追赶更好的未来。

表面努力,实则用行动掩盖内心不安。

“完美主义陷阱”告诉我们,过度追求完美,缘由之一是掩饰被否定的恐惧——童年让你相信,只有完美才被认可。

蒙田说:“人们多半屈从于他人的评判,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当你不停证明自己,快乐反被遗忘,成了奢侈品。

03|它让你难信任

亲密关系中,你总怀疑对方的心意:他真的在乎吗?是不是敷衍?

渴望靠近却筑起防备。

依恋理论指出,缺乏安全感的人难以信任他人,无法放下戒心。

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基本信任是建立安全感和健康关系的基石”。

信任不生,关系难近,孤独和焦虑便相伴而来。

自我低评价,乃万痛之源。

治愈,始于接纳不完美。

正如卡尔·罗杰斯所说:“只有当我接纳自己真正的样子,我才能改变。”

当你学会自我认可,允许暂停,接受关怀,生命自会轻盈。

终有一天,你会看到——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的,从来都包括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