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嵩明第142期丨立秋话美食:小街羊汤锅

发布时间:2025-08-11 10:53  浏览量:1

◎每周一图

廉洁文化·荷韵-《莲聚》摄影 陈万鸿

◎嵩明文苑|立秋话美食:小街羊汤锅

刘艳芳

立,住也。秋,禾谷熟也。凉风初现,万物渐收,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素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来迎接这个季节的转换,贴秋膘便是最广泛的一种习俗,立秋后人们通过食用肉类来补充能量,增强体质,谓之“贴秋膘”。说起贴秋膘, 小街羊汤锅便是一个离不开的话题。

有个作者写过小街羊汤锅,他这样写道:小街自古就以卖羊肉出名,80年代初,在李老板的带动下,小街羊肉大量输出。

每天,小街人置办好羊肉、炊具早早就到乡街子摆摊了。县域内自不必说,马龙旧县,宜良马街,寻甸功山,昆明的大小板桥、马街都可见到小街人的羊肉摊。生意好的人家一天要卖10多只羊。

现在,小街的朱武羊肉,春华羊肉,苏留羊肉等有层次。撵街赶的商户更多,现在小街多,五条沟也有。

县城农贸市场里的羊肉有20多家,闲来没事,邀几个老友吃羊汤锅是很惬意的事。

每人二两,带皮的羊肉最香,或腿肉,或颈肉,或羊脸,或肋巴肉由你选,再切一些羊肚羊肠相混味道更美。

东家把切好的羊肉,再放一些洋芋,白菜,羊血用老汤煮一会,将要熟时放一些花椒面、辣子面、薄荷,羊汤锅就算做好了。

羊膻味清香,麻辣烫的羊汤锅本身就是最解馋的,叫一碗芽豆,凉粉。一边喝酒,一边侃大山,所有的烦恼事一扫而空。许多人因为麻辣而吃得额头直冒汗。

吃羊汤锅时,如果与老板相熟,还可吃到羊鞭,也可把羊脚杆黄焖成麻辣味,啃羊脚杆也是一种享受。

煮羊肉需要技巧,不能太熟,也不能太生,羊的“膻”在大腿上,若把膻取走了,羊肉的膻味不够,香味就出不来。

现在,羊肉经营户已专业化,宰羊的,卖肉的分开,扯米庄,李官村,积德村,小街有专门宰羊的,卖肉的只需吊空腔,随叫随到。

我认识的卖羊汤锅的也都是李学什么的,也喜欢和三五好友周末去吃个羊汤锅,有时也和亲戚们去吃。小街有个摆摊卖羊肉的许老外偷偷地告诉我:羊肉要煮得香香的,隔老远就能闻到香味。等客人来时,芫荽、薄荷、大葱要混在一起切,散发出来的香味让客人闻起来就想吃。曾经有晚上在新桥村叉路口设堵卡点,一般要堵到凌晨四五点钟才下班。拉羊肉随街子赶的摊主也从小街出发了,香味一路散发,可能是上了一晚上的班肚子也饿了,隔着四、五百米就闻到香味了。有个人说:你们闻,是什么香味?太香了。等车子到面前了,堵下问:干什么的?回答说是赶小板桥的卖羊肉的。怎么这么早?回答说赶早才能早点到小板桥出摊。原来是小街羊肉的香味呀。就说:老板,我们买个羊腿。拿下来还热乎着呢,趁热乎又香喷喷的,于是几个人就把整个羊腿撕吃完了,感觉还没吃够,那么就等星期六到街子上吃去吧。

小街人最会做生意,小孩子从小就学做生意。九十年代我刚上班那会儿,几个人到县城农贸市场的羊肉摊吃饭,跑堂的都是些十多岁的小男孩,他们很机灵,满屋子都是人,老板、老板娘、老板的儿子姑娘,有时还有厨师、服务员,来往食客。乱成一团。但他们从来不会碰到谁,跑来跑去,往来穿梭自如,还会告诉你什么最好吃,饮料在哪里?我们警告摊主,不许雇佣童工,他笑一笑说,我家亲戚,假期来帮忙。于是我们就悄悄问小孩子,老板是不是你亲戚,他们总是摇摇头又点点头。都是力所能及的事,学学也好。一次一个小孩偷偷告诉我:“老板骗你们,我们不是亲戚,有家生意最好的每天要卖二十头羊,帮他们家杀羊的有五、六人,有大人,老人和小孩。小孩负责翻羊肠子,还有负责放羊养羊的。那个时候经济发展很快,也顾不上许多了。(配图:静远)

作者简介:刘艳芳,1974年出生于嵩明中卫村。从未停止追逐自己的写作和音乐梦想。家乡乡野山村能歌善舞的音乐环境孕育了热爱生活的天赋,也养成了坚强的性格。深知无论生活中有多少困难和挑战,文学和音乐总能带给自己希望和力量。曾就职于嵩明县工商局、嵩阳镇二中,自幼热爱写作,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经历可以与大家分享。喜欢用幽默的方式交流,让人觉得轻松愉快。也是一位喜欢旅行的人,通过旅游探索不同的文化和风情。热爱阅读,喜欢品尝不同的美食,探索各地各种餐饮,享受人生。总之,在春天读诗,夏天旅游,秋天悲秋,冬日围炉煮茶。

《文艺嵩明》

第142期

策划:陈俊平

责任编辑:白志梅

审核:雷霞|监制:朱忠元

发布:嵩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