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到会晤邀请,泽连斯基一怒之下,封死了特朗普答应普京的可能
发布时间:2025-08-11 11:10 浏览量:1
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迎接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是自2018年赫尔辛基峰会后,美俄领导人首次在美国本土会晤,也是俄乌战争爆发三年多来两国元首的首次直接对话。
但在基辅的总统办公室里,泽连斯基盯着外交简报面色铁青——这场决定乌克兰命运的会谈,他连一张入场券都没拿到。
当特朗普8月7日在白宫面对记者镜头说出“普京不需要先见泽连斯基”时,基辅最后的幻想破灭了。
这句话直接推翻了白宫官员当天稍早“普京必须先会晤泽连斯基”的声明,标志着特朗普外交策略的急转弯。三方峰会构想彻底流产,取而代之的是美俄双边的直接交易。
泽连斯基的反应迅速而激烈。四十八小时内,他通过宪法法院和最高拉达启动法律程序,明确任何领土变更必须全民公投。
这等于在美俄谈判桌前筑起一道高墙——即便特朗普答应普京的条件,乌克兰在法律层面已丧失妥协空间。基辅街头随即出现抗议海报:“我们的土地不是扑克筹码”。
被激怒的不只是乌克兰。欧洲多国大使馆向华盛顿发出措辞严厉的外交照会。德国总理默茨在闭门会议上直言:“欧洲不是观众席上的提线木偶。”法国甚至威胁重启对乌远程导弹供应计划,摆明要搅局美俄谈判。
这场外交风暴的核心,是一份意外曝光的“秘密协议”草案。文件显示特朗普团队向俄方承诺:承认俄对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实际控制,解除对俄能源制裁,换取“立即停火”的象征性成果。最具杀伤力的条款藏在附注:“领土归属法律程序推迟49-99年”——相当于变相承认俄罗斯的永久占领。
军事态势强化了普京的底气。俄军目前在乌东控制区较2023年扩大17%,每天仍以近18平方公里速度蚕食乌领土。
尤其在顿涅茨克方向,俄军集中了70%的装甲突击力量,将乌军主力钉死在战壕里。尽管乌军无人机部队七月创下歼敌5000余人的战绩,但无法扭转战略被动。
特朗普的急切写在行动时间表上。从8月6日提议三方会晤,到7日改为接受双边会谈,再到15日火速敲定阿拉斯加峰会。这种反常节奏暴露了他的双重焦虑:既要兑现大选时“24小时结束战争”的承诺,又瞄准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遗产。
当阿拉斯加会晤地点公布时,基辅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反制。泽连斯基突然签署总统令,将宪法第73条领土条款的修订门槛,从简单多数提升至全民公投通过。
这意味着即便特朗普施压,他也无权签署任何割让领土的协议。乌克兰最高拉达同步通过《反殖民化法案》,宣布任何割地协议签署者将面临叛国罪指控。
这些法律武器直击美俄谈判的软肋。普京最核心的诉求——获得乌东控制区的法理承认——在法律层面已被封死。
即便特朗普在阿拉斯加点头,协议也将成为无法落地的政治空文。更关键的是,泽连斯基借此向欧洲传递清晰信号:乌克兰不是南越,不会替大国背锅。
军事部署同步调整。乌军总参谋部将哈尔科夫方向的预备队秘密东调,在顿巴斯战线形成局部兵力优势。同时重启对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机场的无人机打击,用战场行动强调“没到认输时刻”。
被排除在阿拉斯加会谈之外的欧洲国家,正用行动展示存在感。英国率先宣布向乌提供新一批风暴阴影导弹,法国批准了价值3亿欧元的弹药紧急援助。
更重磅的动作来自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俄钻石禁运的“次级制裁”机制,威胁将购买俄钻石的第三国企业列入黑名单。
能源领域的暗战同样激烈。尽管欧盟官方否认,但内部文件显示其上半年通过土耳其进口的俄油激增40%。德国副总理哈贝克私下警告:“断供俄油等于关闭鲁尔区的化工厂。”
这种矛盾让欧洲的抗议显得底气不足——当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言“欧洲在装睡”时,竟获得多个东欧国家代表默认。
阿拉斯加会谈尚未启幕,泽连斯基的反制已重划牌局。普京专机降落安克雷奇时,摆在特朗普面前的是个死结:若答应俄方领土要求,协议将因乌克兰法律失效;若空手而归,诺贝尔奖梦碎不说,“交易艺术大师”的人设更将崩塌。
更深远的冲击波正在扩散。当沙特王储萨勒曼突然推迟访美行程,当中亚五国集体要求提前召开上合峰会,国际社会正在用行动表达对“大国私相授受”的警惕。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38年《慕尼黑协定》埋葬了捷克斯洛伐克,也点燃了更大规模战火;2015年《明斯克协议》的破产,最终让乌克兰平原沦为焦土。
安克雷奇的风雪中,两位大国领导人将再次握手。但基辅用宪法筑起的高墙、欧洲用制裁亮出的黄牌、全球南方国家冷眼旁观的沉默,都让这场峰会弥漫着未启先败的寒意。
真正的赢家或许早已浮出水面——当大国沉迷于利益交换的赌局,那些坚守国际法准则、捍卫主权尊严的国家,正在赢得世界的尊重。小国的脊梁,从来不是靠强者的施舍挺直,而是用智慧和勇气在绝境中淬炼而成。
信息来源:特朗普:普京不必先见泽连斯基
2025-08-08 11:10·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