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古书明写:月亮是个会坏的球,有人乘飞轮三五天修一次
发布时间:2025-08-09 02:00 浏览量:1
大和年间的一个暮春,细雨刚过,嵩山的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湿漉漉的苔藓。郑仁本的表弟 —— 邻里都叫他郑二郎,揣着两包干粮,正和好友王秀才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爬。王秀才背着个装满书卷的竹篓,时不时停下脚步对着山石题咏,郑二郎则拿着根木杖拨弄路边的野花,两人说说笑笑,早把随从远远甩在了身后。
“快看那边的瀑布!” 王秀才突然指着山涧对面喊道。只见一道白练从崖顶飞泻而下,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淡淡的虹光。两人一时兴起,不顾山路崎岖,攀着崖边的青藤就往瀑布方向挪。藤蔓湿滑,好几次郑二郎都差点失足,亏得王秀才在前面拉着他的胳膊。等终于越过潺潺流淌的山涧,他们才发现四周的景象变得陌生起来 —— 参天古木遮天蔽日,连鸟鸣都变得稀疏,刚才还清晰可闻的瀑布声也消失在幽深的林子里。
“不对劲。” 郑二郎擦着额头的汗,“这地方咱们没来过吧?” 王秀才掏出随身携带的罗盘,却见指针像疯了似的乱转,他皱起眉头:“怕是走岔路了。” 两人沿着原路往回走,可转来转去,始终在一片榛树丛里打转。太阳渐渐西斜,透过枝叶洒下的光斑越来越暗,山风掠过树梢,发出呜呜的声响,让人心头发紧。
就在两人手足无措时,一阵均匀的鼾声从树丛深处传来。郑二郎握紧木杖,王秀才则捡起块石头,两人蹑手蹑脚拨开半人高的榛树枝,只见一棵巨大的古松下,躺着个身穿素白粗布衣的男子。那人枕着个青布包袱,嘴角还挂着笑意,睡得正酣。奇怪的是,周围蚊虫嗡嗡作响,却没有一只敢靠近他三尺之内。
“这位先生醒醒!” 郑二郎轻声呼唤,见对方没反应,又提高了音量,“我们迷路了,您知道往官道怎么走吗?” 那人缓缓睁开眼,眸子里闪过一丝奇异的光彩,像是映着星光。他只是瞥了两人一眼,翻了个身又闭上了眼,鼾声立刻又响了起来。
“这人好生无礼!” 郑二郎有些生气,正要再喊,被王秀才拉住了。王秀才对着那人作揖道:“我二人是山下游客,不慎迷失路径,天色已晚,还望先生指点迷津。” 这次那人终于坐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草屑,招手道:“过来吧,看你们也饿了。”
两人走近了才发现,这人的白布衣虽然看着粗糙,却不染半点尘土,连头发都梳理得整整齐齐。郑二郎忍不住问:“先生在此处歇息,莫非也是登山迷路了?” 那人突然笑出声来,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迷路?这天地间的路,哪条我不认得。”
他指着头顶的天空,此时乌云恰好散去,一轮圆月正悄悄爬上树梢。“你们看那月亮,以为是银盘玉镜?” 那人突然发问,见两人点头,又说,“错啦,那是用七宝熔铸的圆球,围着大地转圈呢。” 王秀才皱眉:“古书说月有阴晴圆缺,是因为蟾蜍食月,先生怎说它是圆球?”
“蟾蜍?” 那人笑得更厉害了,从包袱里掏出个铜制的小圆球,对着夕阳转动起来,“你们看,这球凸起的地方被太阳照着,影子投在地上,就成了月相变化。那些暗斑,是球面高低不平的缘故。” 郑二郎凑近一看,铜球上果然布满细密的纹路,转动时阴影真的像月亮盈亏。
王秀才还要争辩,却见那人从包袱里拿出些奇怪的工具 —— 有柄形状古怪的斧头,刃口闪着银光;还有个带刻度的铜凿,上面刻着看不懂的符号。“我是修月的匠人,” 那人边擦拭工具边说,“天上那月亮三五天就得检修一次,不然球面凸凹不平,照下来的光影就会错乱。像你们看到的月晕,其实是保护层出了裂痕。”
“修月?” 郑二郎惊得张大嘴巴,“那月亮高高在天,如何上去?” 那人神秘一笑,从包袱里取出两包亮晶晶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像碎玉一样的颗粒,散发着清香。“这是玉屑饭,分着吃吧。” 他递给两人,“吃了虽不能成仙,却能百病不侵。”
郑二郎尝了一口,只觉满口清凉,刚才爬山的疲惫顿时消散。王秀才却追问:“先生说有八万二千户修月,莫非都是仙人?” 那人收拾着工具,随口道:“仙人?不过是住在不同星球的匠人罢了。我们乘着飞轮往来,你们凡眼看不到罢了。就像这山里的蚂蚁,怎知有人在山顶修路?”
他指着一条被藤蔓掩盖的小径:“从这走,半个时辰就能到官道。记住,今晚看到的月晕,是我们刚补好的防护层,三日后自会消散。” 郑二郎还想问什么,却见那人背起包袱,身形一晃就钻进树丛。两人追了几步,只听见风中传来一句:“下次检修在初七,可别再迷路啦。”
等他们沿着小径走出山林,果然看到了熟悉的官道。回头望去,嵩山深处云雾缭绕,哪里还有半个人影。王秀才摸着怀里剩下的玉屑饭,喃喃道:“那人说的飞轮、星球,莫非是天外之人?” 郑二郎望着天上的圆月,只见月晕真的像层薄纱,正随着月光流转,突然觉得这千百年来被人吟诵的月亮,好像变得既熟悉又陌生起来。
改编自《酉阳杂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