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购率70%!他把古宅“搬”进餐厅,连厕所都成了打卡点!

发布时间:2025-08-11 11:23  浏览量:1

文 | 职业餐饮网 小鱼

餐饮“综合体验时代”已经来临!

过去,餐厅只要把饭菜口味做好了,一招鲜,走遍天,就能生意好;现在,饭菜口味好,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餐饮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消费需求的剧变,餐饮人如何突围,赢得高地?

这个答案,在我们最近的一个采访案例中,似乎可以给大家一些启迪。它就是厦门“小埕戏・流水席福建菜”。

这家疫情期间创立的餐厅,将“古宅搬进餐厅”,凭借 “综合体验” 优势,仅用三年就火爆全城,连厕所都成为“热门打卡点”,甚至获奢侈品牌迪奥青睐,成为品牌宴请宾客的专属场地。

日均接待 800 人次,每日排队拿号超百人次,复购率高达 70%;更成功入选米其林必比登推荐餐厅,持续蝉联当地热门榜单。

近日,职业餐饮网专访了该品牌创始人火鸡,希望他的经验能为同行带来借鉴。

耗时一年半,“斥资”千万!

他把古宅“搬进”餐厅里,开2000㎡大店!

当餐饮空间成为文化表达的载体,品牌便拥有了创造“精神刚需”的能力。

文和友将大排档、录像厅、老式理发店等场景嵌入餐饮空间,让消费者在品尝小龙虾的同时完成对城市记忆的追溯;

广州老字号陶陶居将岭南骑楼建筑、广彩瓷器等文化元素融入门店设计,让消费者在就餐的过程中感知广府文化的精致美学,实现品牌年轻化转型......

同样,厦门“小埕戏” 也将闽南传统建筑、戏剧等文化元素融入门店,让消费者在就餐时沉浸式感受闽南的风土人情。

为了更好地还原闽南文化韵味,其打造颇具匠心。火鸡联合设计团队耗时一年多、斥资近 1800 万才完成建造。

由于环境独特,奢侈品牌迪奥也将其作为品牌宴请宾客的场地。

那这家餐厅长什么样呢?为何引来众多人纷纷打卡?

1、以海为幕,以天为屏,与鼓浪屿隔海相望

“小埕戏” 坐落于和平码头顶层,坐拥得天独厚的景致:与地标性景点鼓浪屿隔海相望,左侧即是双子塔,抬眼便能将这两处标志性景观尽收眼底。

餐厅总面积有 2000㎡,分为上下两层。一层设有 3 个包厢与等位区,每个包厢均能直览海景;二层采用半露台设计,巧妙融入闽南村落特有的 “埕”(露天场地)与 “厝”(民居)元素,使露天场景既保留现代舒适感。

2、将古宅“搬进”餐厅,还原闽南古厝风格

一进门,旧石板与陶艺拼接的墙面便率先映入眼帘,地面通体采用石板铺就,质朴感扑面而来。

往里走,一座古早味灶台静静伫立,内侧专用于煨汤,恰似闽南人家厨房的模样。灶台与明档厨房相连,厨房里悬挂的晒干鱼干,满满都是闽南特有的烟火气与地域风味。

登上二层,闽南人家的小桥流水、古厝红墙、青色石板路与歌仔戏台次第展开,一步一景,空间通透流畅,宛如复刻了闽南乡村的旧时风貌。

餐厅墙壁上用的也是以闽南特色的夯土、灰砖、青石为基底,整体色调偏沉,有种经岁月沉淀的韵味。

“为了更好地还原闽南古厝,餐厅的桌椅与民俗器具,都是从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搜集来的老木料,经工人细细打磨拼接后,让这些老物件重焕生机。

如今很多餐厅用久了会显陈旧,但这家店的特别之处在于,时间对它格外‘友好’—— 岁月愈久,反而愈有味道,是一座自带时间感的餐厅。”创始人火鸡介绍道。

3、安装全自动天幕,室外空调,全季皆可营业

由于和平码头属永久性建筑,二楼无法进行大规模改造,因此采用了半露天设计。

虽半露天布局为餐厅保留了开阔视野,但也面临冬冷夏热的问题。为此,创始人火鸡特意在露台上安装了全自动天幕—— 天热时展开遮阳,天冷时闭合保暖,确保餐厅四季都能正常营业。

为进一步提升顾客体验,“小埕戏” 还在每张餐桌下方都安装了空调,让食客在享受露天氛围的同时,始终保持舒适体感。就连洗手间也藏着惊喜,可凭栏俯看整片壮阔海景,让独特的空间体验与自然之美巧妙融合。

连续多年蝉联热门榜,问鼎米其林!

它“四个大动作”,打造“品质餐饮”!

餐企博弈,不止产品、价格之争,更是场景之争。时间节点、空间环境、情感需求背后,皆有未被满足的市场机会。

“场景制胜” 的新趋势,正是 “小埕戏” 的核心优势。创始人火鸡敏锐捕捉到,消费者对餐饮的期待已从 “吃好” 升级为 “体验好”,而 “小埕戏” 的环境与产品,恰好契合这一需求。

“很多客人因场景而来,体验后却发现,环境只是加分项,菜品口感、服务温度与文化沉浸感,才是留住人的根本。” 这道出了其竞争力:以场景打开流量入口,用产品与体验留住顾客。

那么,“小埕戏” 如何平衡场景吸引力与内核竞争力,实现 “既赚眼球,更留口碑”的呢?

1、品质升级:

挖掘闽南地道食材,匠心还原传统风味

(1)拒绝预制菜,还原传统闽南味道

“闽南菜的品质 70% 取决于食材,30% 依赖烹饪,其核心逻辑并非依赖重油、重盐、重辣,而是通过凸显食材本味来体现独特风味。”

小埕戏深谙此道,在产品的食材与工艺上极为讲究,坚决拒绝使用预制菜。

在品牌创始人火鸡看来,闽南美食中的诸多海鲜佳肴,烹饪手法往往简洁朴素,多采用清蒸或酱油料理等方式,不做过多调味—— 食材本身的鲜美,便是最好的滋味。

为了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小埕戏与厦门本地固定供应商建立了深度合作,明确规定了食材的产地、时效及新鲜度标准。由供应商每日配送的模式,来保障食材品质的稳定性,并强化对本地食材的利用,从源头为食材提供支撑。

(2)上新海鲜等菜品,人均150左右,提升顾客价值感

“小埕戏”以闽南菜为主,既有涵盖厦门本地的海蛎煎、翔安地瓜粉馃、姜母鸭滚蛋等经典风味,也上新了巴沙鱼、生蚝等高价值感的海鲜。

顾客即可以品尝当地的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在实现人均 150 元左右的质价比平衡。

2、客群分层:

本地客人约占 60%,外地客人约占 40%,复购率达到70%

在餐饮行业,吸引新顾客固然重要,但如何将“头回客” 转化为 “回头客”,才是决定餐厅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复购率不仅直接反映顾客对餐厅的满意度,更是品牌忠诚度的核心体现。而小埕戏的复购率,竟高达 70%。

对此,品牌创始人火鸡解释道:“小埕戏” 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自带流量,不少客人最初是专为环境而来。但体验之后,多数人会认可这里的菜品与服务,基本上都会再次光临,甚至会主动介绍朋友前来,这正是复购率能达到 70% 的重要原因。

此外,小埕戏的客群不仅限于本地人,还精准锁定了游客群体。多数游客来到厦门,都渴望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与美食,而小埕戏无论是地道的闽南菜品还是富有地域特色的环境,都恰好能满足这种需求。

因此,这里不仅成为本地人宴请外地朋友的优选场所,不少游客在初次体验后,也会选择再次复购。

3、营销巧思:

推出“下午茶”业务,填补空档时间

在互联网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 的传统理念已成为品牌发展的阻碍 —— 即便产品口味出众,若缺乏有效传,也难以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崭露头角。

小埕戏深谙此道,在线上深耕各平台特性与用户喜好,制定针对性传播策略。

其在社交平台发布独具特色的就餐环境视频与菜品制作过程,凭借优质内容收获消费者的高度认可,更激发了自发宣传的热情,形成强大的口碑传播矩阵,进一步扩大了品牌辐射范围。

此外,为让更多顾客深入了解品牌,小埕戏还巧妙推出“饮茶肆” 下午茶业务,在下午 1-4 点的经营空窗期对外售卖。 既让未体验过正餐的客人通过喝茶初识品牌,又因非主要业务属性与晚餐形成良性互补,互不冲突。

4、文化赋能:

深挖闽南文化内涵,用文化赋能品牌价值

在物质丰盈的时代,消费者对用餐的需求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味蕾满足,他们更渴望从中获得深层的精神滋养—— 或是文化认同感,或是审美愉悦感,或是可供社交的谈资,乃至一份精神归属感。

顺应这一消费趋势,“小埕戏” 从餐饮的实用价值出发,深挖闽南当地文化特质,向文化价值延伸,让地域文化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让文化体验落地,“小埕戏” 做了多维度的设计:

首先,空间上,将闽南文化、特色景观与传统建筑元素深度结合,打造出兼具辨识度与沉浸感的用餐环境;

其次、场景上,还原小时候流水席的热闹场景,设置专属戏台,每逢节假日便上演歌仔戏等闽南传统戏曲,搭配舞狮等互动表演,让顾客在就餐中近距离触摸地域文化;

再次、体验上,无论是富有闽南特色的产品,还是充满设计感的空间细节,都具备“可拍摄、可分享” 的传播属性,最终形成 “产品有底蕴、场景有记忆、体验有层次” 的综合体验感,让用餐成为一场文化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职业餐饮网小结:

当餐饮消费不再局限于味觉满足,单纯的产品竞争力便显得乏力,品牌需从场景、体验、文化等维度锻造差异化优势,为消费者创造“心动的瞬间”。

“小埕戏” 的火爆,正在于精准契合了当下的消费需求。正如创始人火鸡所言,其设计的核心逻辑,在于让环境与产品都具备可拍摄、可传播的属性,再加上扎实的产品力,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在这个“吃体验” 的时代,能让食客既记住味道,又带走故事的品牌,才能真正站上行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