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通高铁”收官之作|中铁八局参建盘兴高铁进入静态验收阶段
发布时间:2025-08-11 17:35 浏览量:2
近日,由中铁八局参建的新建贵州盘州至兴义高速铁路(简称“盘兴高铁”),正式进入静态验收阶段,标志着该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为按期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盘兴高铁是贵州省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的最后一个项目,盘兴高铁设计时速250公里,正线长度约98公里,其中正线桥梁46座,正线隧道38座,桥梁和隧道总占比90.66%。线路自沪昆高铁盘州站引出,经盘州市石桥镇、响水镇、保田镇,进入兴义市清水河镇,至万峰林机场设兴义南站,全线新建保田、兴义南2座车站,新建平菁线路所,改建盘州站。
中铁八局承建了其中兴义南站、保田站两个站点,以及兴义南站工区、保田站工区、盘州工区三个主要施工区域,施工内容涵盖新建站房2座、站台雨棚5座、生产生活房屋14栋等。
本次静态验收相关工作自8月初有序启动,按计划8月底完成。包括专业现场验收和静态综合系统验收,涵盖工务、通信、信号、电力及牵引供电、房建、环水保系统等多个专业。
自进场以来,中铁八局盘兴铁路项目部充分发挥站房建设技术优势,继承发扬“开路先锋”精神,秉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理念,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笃行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提升工程建设的品质和效率,在助力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中勇当“征站”先锋。
科技赋能,攻克施工技术难关
兴义南站站房以“山水画卷”为设计理念,屋盖采用大跨度钢桁架结构,中心跨度达79.2米,投影面积6732.4平方米,总用钢量约2019吨。
项目部通过BIM技术深化设计、数控机床精准加工,并采用“整体提升 + 临时支撑胎架”工艺,将构件安装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完美呈现了建筑力与美的结合。站房混凝土施工同样精益求精,项目部运用清水混凝土工艺,使表面色泽均匀、线条笔直,成为项目标准化施工的典范。此外,针对传统槽钢托梁易变形问题,项目部研发出“双拼槽钢 + 加劲板”连接工艺,大幅提升了支撑系统的稳定性,为高架站房施工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管理防线
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项目部推行“四多”原则,即多层级、多形式、多轮次、多阶段,落实全员质量安全责任制,构建了“360度无死角”监管体系。
在智慧用电方面,项目部引入二维码技术实现配电设备“一户一码”管理,结合智能巡检系统,有效降低了临时用电风险。应急救援体系全面升级,建立了“一站式应急救援电话系统”,并联合地方消防支队开展实战演练,为作业人员提供了全天候的安全保障。同时,现场防护细致入微,临边洞口设置定型化伸缩栏杆,设备分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规范有序。
绿色先行,践行生态环保理念
建设过程中,项目部以建设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为目标,推进施工现场扬尘防治工作,配备雾炮车、围挡喷淋等降尘设备,严格控制施工扬尘;采用盘扣式脚手架等环保材料,减少资源消耗。
站房设计融入喀斯特地貌元素,与万峰林景观交相辉映,实现了“建筑与自然共生”。这种将环保理念融入项目建设的做法,不仅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且为当地生态环境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景。同时,通过BIM可视化交底、样板引路机制,确保工程质量“零缺陷”,主体结构实体合格100%,观感质量优良率超95%,避免“返工”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人文关怀,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从“班前安全讲话”到职业健康档案建立,从空调免光源宿舍到定制衣柜、布局,项目部以人性化举措提升了员工和农民工的幸福感、归属感。
项目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决策部署,联合地方医院组织专业医疗团队深入施工一线,为40余名特种作业农民工免费开展健康体检活动,检测项目涵盖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胸透等。建设过程中,项目部持续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活动,让广大员工和农民工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