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路】红色热土从“新”出发

发布时间:2025-08-11 15:10  浏览量:1

马家园位于长江支流青弋江中游西岸,隶属当时南陵县的太丰乡,从这儿沿青弋江顺流而下可通湾沚、芜湖入长江。“马家园战斗”战场遗址位于南陵县许镇镇的张子沟大堤上,遗址范围面积约4平方公里。“马家园战斗”后,新四军有力巩固了青弋江沿线的防区,增强了皖南地区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近年来,许镇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高位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主导产业,打造“汽车强镇”,这片红色的故土,正加速发展。

8月6日航拍的南陵县许镇镇龙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8月6日,南陵县许镇镇马元村,羊群欢快地在草地上奔跑。

8月6日,游客在南陵县许镇镇马元村火金葡萄采摘园采摘葡萄。

8月6日,南陵县许镇镇,村庄与奎湖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抗战纪事】

马家园战斗

马家园战斗,是新四军第3支队挺进皖南前线后,在安徽南陵县城东北马家园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斗。此次战斗,新四军第3支队有效反击了日军对该地区的“扫荡”。

1938年秋,日军为保障其溯长江西犯武汉的航道安全,不断派兵向长江以南安徽境内进行“扫荡”。新四军第3支队受命进驻南芜宣地区以后,担负马家园一带的阵地防御任务,阻击侵占湾沚的日军西犯南陵。

第3支队进驻马家园后,根据防务要求,6团3营扼守马家园、十甲村、夫子阕一线阵地,5团3营担任左翼侧击和警戒,2营随团部驻扎西河镇,1营运动于弋江镇至蒲桥一线,作为预备队。部队一边构筑工事,一边组织小分队与敌人接触,采取游击战,小规模袭击敌人。

针对日军的现代化装备和马家园一带的地形特点。第3支队制定战术:以疏散的小战斗群摆在正面,主力埋伏于侧面。部队在构筑工事时,挖好一个个散兵坑,并在敌人可能冲锋的坝堤上及圩埂的拐弯处挖上豁口滞阻敌人,以便用火力杀伤敌军。每个散兵坑相隔五六米,每个战斗群之间相隔500米至1000米。

集中兵力,歼敌于马家园。10月底,驻芜湖湾沚的日军第15师团步兵第60联队和第116师团一部,向新四军第3支队的防区南陵东北马家园等地进犯。第3支队以第6团3营位于马家园、十甲村一线,担任正面防御;第5团团部率领2营位于西河镇为指挥中心;第5团3营位于跑马山,担负侧击和警戒任务;第5团1营和第1团2营位于蒲桥、青弋江一线,为预备队。

10月30日,日军500余人,包括骑兵100余人,分3路向红杨树、清水潭一线发起进攻。6时许,日军进至清水潭一带,遭到第6团3营顽强阻击。毙伤日军100余人后,3营主动向红花铺阵地转移,以阻止敌军渡河。途中与进攻红花铺的日军遭遇,激战1小时,毙伤日军10余人。

11月3日,日军增兵400余人,分4路向马家园、十甲村一线阵地发起猛烈攻击。经2小时激战,第6团3营、第5团3营在歼敌一部后主动转移至陶村、董村等地。此时,由于敌增援兵力已到,第3支队主动西撤。在此期间,第3支队集中主力,对日军展开猛烈反击,将日军击退,乘胜收复了马家园等要点。当日晚,第5团派出2支小分队袭击湾沚和九里山,并于4日拂晓派部队袭击红杨树之敌。敌军前后方都遭到新四军重创,遂仓皇退回原驻地。经过4天战斗,第3支队共毙伤日军300余人。

马家园战斗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战决心。马家园战斗后,敌军再不敢来犯。新四军有力巩固了青弋江沿线的防区,保护了新四军军部驻地泾县的安全,增强了皖南地区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本报记者 朱茜 整理)

【江淮焕新】

寻找产业发展的“共富密码”

许镇镇马元村,地处圩区,水系发达。长江一级支流青弋江与分洪道青安江在此经过,温润平原滋养了丰茂的水草和放养于圩区的牛羊。

这是一片红色的故土,遥望当年抗日的烽火,英勇的新四军在马元顽强抗击日军的侵略,创造了以少胜多的“马家园战斗”。

硝烟散去,天蓝水清。一个“汽车小镇”正在不断向新而行、突围求变,加快步伐挺进“汽车强镇”。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农业

青弋江畔,长势丰盛的水草形成了天然的牧场,记者放眼望去,羊群正在河埂上奔跑,食水草,饮江水。这些由当地农户散养的山羊制成的“马元羊肉”,成为吸引远近食客、帮助村民致富的当地美食。

马元王师傅羊肉馆就位于马元村内。老板娘王根子和丈夫已经做羊肉30余年了。“‘马元羊肉’是皖南的一道特色美食,在食材选用方面特别考究,我们在味道上不断调整,想让更多人品尝到正宗、鲜美的马元味道。”

“本地山羊特色养殖颇具规模,‘马元羊肉’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和口碑,我们以马元老街为依托,发展特色小吃,打造一村一品‘马元羊肉’,带动就业。整合规范‘马元羊肉’市场,申请注册‘马元羊肉’特色商标和产品地标,马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羊肉图案商标已完成注册。”马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良来说,为进一步挖掘特色产品,打造“一村一品”,2022年该村采取统一整合资源,扩大肉羊养殖基地,申请注册“马元羊肉”特色商标和产品地标,全力打造“马元羊肉”美食品牌。

发展特色农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马元村以三荻路为横轴,发展葡萄、西瓜、火龙果种植,打造经果林种植基地,三荻路沿线现有几十亩地进行各种水果种植,已初具规模,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在马元村的火金葡萄采摘园葡萄架下,记者看到火金葡萄采摘园工作人员邱晓超正在园内细心检查每一串葡萄的生长情况。

“你看,这个是阳光玫瑰,果粒颗颗紧实饱满,皮薄果甜。在它成熟前几个月会套上袋子,快要成熟的时候,为了方便采摘,基本上会取下来。我家的‘回头客’都知道,葡萄熟了要赶紧采摘尝鲜。”邱晓超向记者介绍,种植葡萄主要以新鲜为主,以提高口感和品质,他们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就是为了让大家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农忙的时候,我们会请附近的村民务农,主要让他们帮忙剪枝、修果、包装和挖沟等,增加他们的收入,补贴家用。”邱晓超说。

创新融合 增加文旅底蕴

在许镇镇文阁行政村新宅梁自然村,奎湖省级湿地公园的湖畔,一家融合乡土气息与都市风情的乡村咖啡馆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记者来到这家“村咖”,推窗可见千亩稻田随风起伏,稻浪与不远处奎湖的粼粼波光交相辉映,省级湿地公园的生态画卷近在眼前。

今年7月试营业以来,这家由南陵县返乡创业青年精心打造的“村咖”,巧妙融合了奎湖的粼粼波光、稻田的稻禾清香与咖啡的醇厚回甘。

“在外创业多年,还会想念起奎湖的晨雾和稻田的香气。”这家“村咖”的负责人,曾在一线城市从事餐饮管理行业,怀揣着对家乡的深厚眷恋,看到家乡发展农文旅的机遇,带着十余年的行业经验回到故土创业。

“3%的营业额分红+每年3000元固定租金”,这种由文阁村集体与创业者共同探索的合作模式,通过盘活村内闲置房屋,正在书写村企共赢的新篇章。

文阁村党委书记宋敏说,不同于简单的场地租赁,村集体以资源入股的方式深度参与经营,既减轻了创业者的初期投入压力,也为村集体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增收渠道。

这家乡村咖啡馆周边是“和梁巷”“睦转角”等和美乡村地标,前方百米是环湖路骑行绿道,绿道环绕的便是奎湖省级湿地公园,距离芜湖市区车程仅半小时。

“既能吸引芜湖市区的中短途休闲旅游消费者,也能为环湖路骑行的摩友、骑友和奎湖观光、露营的游客提供便利,成为他们的休憩打卡驿站。”这家咖啡馆的负责人介绍,自“村咖”运营以来,来了不少客人,试营业期间,“村咖”周末单日营业额可达千元。

“这里逐渐成为芜湖市区半小时生活圈中颇具乡土烟火气的中短途旅游消费打卡地,我们还积极在新宅梁打造乡村振兴教学点、亲子游和研学游基地,开展农耕体验、共享菜园等农文旅活动,这都将为‘村咖’带来大量的潜在客流。”宋敏介绍,依托奎湖风光和新宅梁中心村,“村咖”正构建起“咖啡+骑行+露营+研学”的多元消费场景,为中心村内开展的各项农文旅活动提供了便利的休憩与消费场所,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

许镇镇文阁村近年来深度挖掘渔文化、板龙灯文化和龙舟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

新宅梁中心村发挥自身场地优势,积极与企业合作,以渔文化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游乐体验活动。精心打造船坞、泥巴乐园、农场、农庄等儿童玩乐设施,还原从前渔村里孩童的玩乐场景,通过捕鱼、挖沙、水枪作战、水上小船等活动与亲子研学内容相结合,让孩童在玩乐的同时学习古老的渔文化,助推少年儿童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奎湖玩龙灯,俗称板龙灯,有着悠久的历史。板龙灯是该村的传统文化瑰宝,每逢重要节日,村党委将新宅梁会客厅作为龙灯堂,协调组织村内各自然村和村民组织开展板龙灯表演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找准定位 做强汽车产业

如今,南陵县依托相对优越的地缘优势和产业基础,锚定“两高一进”目标,找准自身定位,全力打造芜湖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加快建设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已制定印发《南陵县全力打造许镇镇“汽车强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细化建设“汽车强镇”目标任务。

许镇镇地处芜湖市区和南陵城区交会点,拥有区位、交通、资源等多重叠加优势。许镇镇常住人口近8万人,集镇区水域环境优美、公共配套完备、夜间经济繁荣、商业街区兴旺,可以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可靠的人力要素支撑和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独特的优势让这个“汽车小镇”确立了建设“汽车强镇”的目标。

零部件是汽车产业的基础,南陵县瞄准这一赛道,县委主要领导带队九次赴奇瑞对接,坚持“奇瑞所需,南陵所为”,制定产业发展图谱,布局产业链,形成一体化协同化发展。围绕整车企业需求,南陵县集中在许镇招引模具企业,聚力打造模具产业社区、电机小镇、铝基轻量化产业基地等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完整生态的产业社区,突出做好奇瑞本地化配套承接,实现空间聚合、产业聚集、发展聚能。

据了解,许镇镇分别距离奇瑞新能源汽车工厂车程20分钟、奇瑞汽车总部车程40分钟、江北智能网联工厂车程60分钟,做到与零部件和主机厂“1小时配送圈”。

去年以来,南陵县以“龙头+配套”模式加速产业聚集,目前,全县已集聚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百余家,产业链基本涵盖整车改装、模具装备、汽车电子、车身冲焊件等多个品类,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位于南陵县许镇镇的芜湖七蒲实业有限公司是新招引企业。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内外饰件、注塑、吹塑、涂装及总成装配的企业。“我们主要给奇瑞做配套项目,许镇镇距离奇瑞工厂非常近,可以省去很大的运输成本。”该企业负责人童树青说。

现在的许镇镇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生态,各类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工企业超过20家,产品涵盖车身结构件、内外饰、制动件、车用新材料等,加工能力包括冲压焊接、钣金机加工、熔炼压铸、注塑吹塑、喷涂装配等。

利用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南陵县组建许镇镇 “汽车强镇”工程指挥部,高标准打造林都智能网联汽车科创园和龙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因地制宜发展镁铝轻量化材料、电机和模具产业,重点围绕项目招引、要素保障、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许镇镇副镇长吴同说,政府明确各载体产业项目亩均固投、亩均产值、亩均税收、节能环保等准入门槛,选优劣汰,严格把控落地项目质量。(本报记者 朱茜 实习生 谢雁南)

【记者手记】

产业焕新朝“汽”勃发

青弋江畔,这一片红色热土孕育着勃勃的生机。

87年前,新四军第3支队在这里打响进入皖南前线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如今,乡村振兴的共富画卷正徐徐展开。

南陵县许镇镇区位优势显著,自然资源良好。当地结合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综合圩乡特色鲜明的风俗文化,积极将圩乡发展与旅游结合起来,走出文旅融合之路;打造“汽车强镇”,致力于构建汽车及零部件主导产业集群。依托并充分利用这些自身优势,通过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化、优势效应最大化,许镇镇正在加快促进乡村振兴的步伐,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