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瓜果飘香“丰”景美 特色种植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1 07:13 浏览量:1
盛夏时节,安徽省阜阳市大地瓜果飘香,各地特色农产品陆续上市,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在颍泉区果趣火龙果采摘园,负责人史付春正仔细查看新一批成熟的果实。作为当地“南果北种”的先行者,他已坚持了十年。从最初试种两分地的忐忑,到如今十多亩果园的红火,这位曾经的贫困户早已蜕变为村里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
“我种了3年,就已经盈利了,现在有3个品种,产量4000斤多点,有旺的可以达到5000斤,每年6月底到7月初开始大量上市,一年总的有七八茬。”史付春说。
史付春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有力扶持。颍泉区周棚街道办事处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倾斜、技术指导、纾困解难等方式,持续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周棚街道办事处有新型农民经营主体32家,每个经营主体,都有我们班组成员,进行结对帮扶,比如说种植技术啊,还有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遇见自然灾害的时候,为企业申请一些救灾帮扶。”颍泉区周棚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阜南县王化镇万沟社区种植园,丰收的景象同样令人振奋。藤蔓交错间,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垂挂枝头,工人们忙着采收、装箱。果园负责人熊伯超种植的30多亩葡萄,通过标准化培育实现亩产稳定在3000余斤,“夏黑”“阳光玫瑰”“巨峰”不同品种梯次上市,一亩地纯收益可达6000元,订单从乡镇超市延伸到城区商超。
“像‘夏黑’,我们种植的糖度高,现在非常好卖,超市订单每天都有,我们也有很大的信心和干劲!”熊伯超说。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鼓了种植户的“钱袋子”,更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金钥匙”。农场除草、修枝、套袋、采收等工作,常年需要劳动力支撑,旺季用工超过20人,有效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近就业问题。
“从4月份到10月份,每天早晨来这上班干活,一天80块钱,挺好的。”阜南县王化镇万沟社区居民陈天珍说。
与此同时,王化镇以8个村级党支部为支点,组织党员干部积极摸排农户需求,利用线上平台整合发布葡萄、冬桃等农产品信息,精准对接城区大型商超和水果仓储门店,推动传统种植向智慧农业、订单农业转型。
“不仅让种植户增收,更关键的是给村里创造了稳定岗位,今后我们会做好葡萄种植服务,把品牌打进长三角!”阜南县王化镇万沟社区居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从“南果北种”的尝试到订单农业的深度拓展,阜阳特色农业正以蓬勃之势,铺就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之路。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65元,增长6.2%,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