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料】击溃俄军的准噶尔名将-大策零敦多布
发布时间:2025-08-12 07:00 浏览量:1
Соколов Д.Н. "Казачьи экспедиции в Прииртышье (1714-1716 гг.)" // Вестник Том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 2011. — № 2(14). — С. 78-85.
【最令俄军崩溃的是准噶尔军队的心理攻势。据被俘的俄军医官约翰·贝尔(John Bell)记载,准噶尔人夜间在营地周围点燃无数火把,制造大军压境的假象,并派懂俄语的卡尔梅克人喊话劝降……】
18世纪初,随着俄罗斯帝国向中亚和西伯利亚扩张,与准噶尔汗国的冲突日益加剧。1715—1716年的Ямышевское озеро(亚梅什湖战役)是这一冲突的关键转折点。
俄国历史学界对该战役的研究主要基于西伯利亚总督府的军事报告、哥萨克军官的回忆录以及外交档案。尽管俄军在此战中遭遇惨败,但俄国学者仍从军事战略、地缘政治和民族关系的角度,对Цэвэн-Рабдан-Дорж(大策零敦多布)的指挥才能给予了客观评价。
1715年,彼得一世派遣伊万·布霍列茨中校(Иван Бухгольц)率领近3000人的远征军,沿额尔齐斯河(Иртыш)南下,旨在建立军事要塞,控制中亚贸易路线,并探查准噶尔汗国的军事实力。俄军抵达亚梅什湖后,迅速修筑堡垒,试图将其作为进一步扩张的据点。
然而,这一行动立即引起准噶尔高层的警觉。当时,Цэван-Равдан(策妄阿拉布坦)正与清朝交战,无暇西顾,因此其弟大策零敦多布被委以西部防务重任。
学者索科洛夫(Д. Н. Соколов)在《西伯利亚哥萨克史》中指出,大策零敦多布的情报网络极为高效,早在俄军抵达前,他便已掌握其动向,并迅速调集骑兵部队,准备迎战。
1716年春季,大策零敦多布率军逼近亚梅什湖。俄军原本依赖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火器优势,但准噶尔军队并未直接强攻,而是采取了典型的草原游击战术。
根据俄军幸存军官伊万·温科夫(Иван Унковский)的报告,准噶尔骑兵先以小股部队袭扰俄军补给线,迫使俄军派出分队追击,随后在野外设伏歼灭。这种战术使得俄军兵力不断分散,士气逐渐低落。
大策零敦多布对当地环境的熟悉程度远超俄军。春季额尔齐斯河解冻,河水泛滥,切断了俄军的退路。同时,准噶尔军队利用湖泊和沼泽地带限制俄军的机动性,使其无法发挥火炮优势。军事历史学家科兹洛夫(П. К. Козлов)在《18世纪俄军东方战役》中承认:"准噶尔人的战术完全基于对地形的掌握,他们像幽灵一样出现,又像风一样消失。"
最令俄军崩溃的是准噶尔军队的心理攻势。据被俘的俄军医官约翰·贝尔(John Bell)记载,准噶尔人夜间在营地周围点燃无数火把,制造大军压境的假象,并派懂俄语的卡尔梅克人喊话劝降。在补给断绝、援军无望的情况下,布霍列茨被迫于1716年4月下令炸毁要塞,率残部突围撤退。此役俄军损失超过2000人,几乎全军覆没。
尽管亚梅什湖战役在俄国军事史上被视为一次耻辱性失败,但俄国后世学者仍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战败原因,并肯定了大策零敦多布的军事才能。
圣彼得堡军事档案馆的文献显示,俄军指挥官布霍列茨严重低估了准噶尔军队的战斗力,且未能适应当地环境。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利特文(Г. И. Литвин)教授指出:"俄军的失败不仅源于人数劣势,更在于对草原战争的无知。"
俄国东方学家巴尔托尔德(В. В. Бартольд)在《中亚军事史》中评价:"大策零敦多布的战术融合了游牧民族的机动性与近代战争的谋略,他的胜利并非偶然。"
此战迫使彼得一世重新评估对中亚的策略。1717年,俄国派遣外交使节温科夫前往准噶尔,试图缓和关系。俄国科学院研究员佐托夫(А. М. Зотов)指出:"亚梅什湖战役延缓了俄国向阿尔泰地区的扩张近30年,直到18世纪中叶才恢复攻势。"
- 上一篇:【原创】2024-1995年上市公司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数据
- 下一篇:真爱有毒(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