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洞鞋鼻祖Crocs跌下神坛
发布时间:2025-08-12 01:57 浏览量:1
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黄昱
过去几年,洞洞鞋被年轻人捧成人手一双的出门万能鞋。然而,作为洞洞鞋领域的鼻祖,Crocs最近并不好过。
近日,Crocs公司发布业绩预警: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11%。消息一出,市场反应剧烈——美东时间8月7日,股价单日暴跌近30%,创下近14年最大跌幅,市值蒸发41.7亿美元。
CrocsCEO安德鲁·里斯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难掩焦虑:“消费者如今连商店的门都不进了。”这句话揭开了洞洞鞋巨头跌落神坛的残酷现实。
而时间倒回2006年,Crocs登陆纳斯达克时风光无限,创下鞋企IPO上市首日股价涨幅最高纪录。近几年,帆船运动专用的洞洞橡胶鞋,凭借独特的“踩屎感”舒适度迅速征服大众,掀起“丑到极致就是潮”的消费革命,被全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捧上神坛。
在巅峰时期,一双普通款Crocs售价高达2000元,镶钻联名款标价9999元仍供不应求。2023年,Crocs保持着行业神话——全年销量1.2亿双,利润高达7.93亿美元。
然而辉煌难以持续。Crocs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Crocs主品牌增速从2024年同期的14.6%暴跌至2.4%,北美市场甚至出现3.8%的负增长。曾经人潮涌动的批发渠道和奥特莱斯店,如今门可罗雀。
更糟糕的是,Crocs二季度净亏损4.923亿美元,主要源于2022年25亿美元收购潮牌HEYDUDE的豪赌失败。该品牌估值腰斩,迫使Crocs计提7亿美元减记,超过全年利润的一半。
Crocs业绩下滑,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关税政策使公司全年新增9000万美元成本。当首席财务官苏珊·希利试图通过“减少折扣”转嫁成本时,官网促销区浏览量骤降40%,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运动品牌借大型赛事契机强势回归,2026年世界杯和2028年奥运会预热推动专业运动鞋需求激增,挤压休闲鞋市场空间。这两年,运动户外鞋服总是能拿到商场最核心的点位,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消费者的选择。
而在曾经占比不少的中国市场,低价竞品的围剿更为致命。在电商平台上,斯凯奇“泡泡鞋”以100-500元价格分食市场,回力、森马等国货品牌推出百元级洞洞鞋,打破Crocs品牌独占性,白牌洞洞鞋低至39.9元,单款销量超20万双,极致性价比碾压。
就其自身而言,Crocs的创新引擎早已停滞。长期依赖单一经典款,核心材质Croslite™树脂多年未升级,未能解决支撑性、透气性等核心痛点。联名营销(如施华洛世奇)热度消退,新品销量持续低迷。
产品生命周期更陷入悖论。用户普遍反馈“一双穿几年不坏”,甚至调侃“能穿一辈子”。这种超长耐用性抑制了复购需求。
场景局限同样致命。Crocs长期被标签化为“居家拖鞋”,被戏称为“遛狗专用鞋”。在职场、正式场合等场景渗透不足,季节性明显——夏季占全年销量大半,秋冬业绩断崖式下滑。
与Crocs困境形成反差的是,洞洞鞋品类本身依然活跃。
据京东《2025人生四双鞋趋势白皮书》,洞洞鞋与勃肯鞋、雪地靴、德训鞋共同构成鞋靴市场核心趋势,相关社媒话题量超7001万。
Z世代的消费态度发生显著变化,鞋花DIY成为个性表达的核心载体。年轻消费者通过鞋花实现“每日心情穿搭”,小红书“洞门穿搭”话题浏览量超1.1亿。
并且,在近几年,消费逻辑本质已变,舒适成为基础需求而非稀缺卖点,除此之外,消费者还要求“一鞋多穿”——覆盖通勤、居家、户外全场景。
而在洞洞鞋的舒适性已被平价产品标准化的当下,Crocs则需要找到自己在当下的定位。比如通过技术提升来与普通的洞洞鞋形成差异,或者通过场景的破圈来摆脱休闲的标签等。
中国市场曾是Crocs最后的希望。2024年增速超60%,双十一表现亮眼,白鹿代言引爆社交媒体。但在这个性价比时代,不少消费者还是选择去拼多多上买几十元一双的洞洞鞋。
洞洞鞋的故事,还在继续;而Crocs,显然进入了低谷期。
- 上一篇:惊恐万分,日本人看到汉服炸毛了
- 下一篇:真爱有毒(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