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拿走了不匹配你们智商的财富”,卷走130亿的骗子如此嚣张

发布时间:2025-08-11 16:00  浏览量:2

骗子总是最紧跟时事的一群人。

不久前,咱们讲过稳定币→巨头下场布局,爆火的稳定币到底怎么样?

香港《稳定币条例》在8月1日正式生效,稳定币牌照竞争也进入白热化。

热度上来了,骗局也出现了。

进入7月以来,杭州、苏州、北京、深圳、宁夏、重庆等地金融部门纷纷发布风险警示,强调稳定币正在被违法分子利用,成为实施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幌子和工具。

香港金管局总裁也强调,围绕稳定币概念炒作的泡沫化趋势,更值得监管关注。

几乎同一时间,一个名叫“DGCX鑫慷嘉”的骗局从内地发展到香港地区。

根据香港发布的公开消息,7月15日以“串谋诈骗”罪拘捕了4名香港本地人,涉嫌为“DGCX鑫慷嘉”虚拟币骗局举办宣传饭局,招揽受害人并收取诈骗资金389万港元,除少量资金被提现外,其余约320万港元暂未被追回。

在更早之前,2024年10月至今年6月,四川、广东、江西、湖南等多地监管部门对鑫慷嘉进行风险提示,指出该平台通过传销架构开展庞氏骗局,存在重大非法集资风险,涉嫌集资诈骗。

如此密集地提醒,仍然阻止不了投资者飞蛾扑火。

6月26日,平台的投资者已经发现账户资金无法提取。

平台负责人在微信群中表示已在国外,跑路的同时甚至还嘲讽投资者,

“因为你们的财富与智商不相匹配,我要让你们匹配一下,我只是拿走了不符合你们智商的财富。”

骗局本身并没有特别之处,资金盘和稳定币绑定,最后更难追查罢了。

小巴看了下,整个骗局分为三步:

1、套用名义,许诺超高额回报

“DGCX”(Dubai Gold and Commodities Exchange)本身是一家合法机构,是位于阿联酋迪拜的金融交易平台,是中东地区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之一,受阿联酋金融市场管理局(DFSA)的监管。

但“DGCX”从未在我国注册营运机构,也未获得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批准和许可。

“DGCX”母公司DMCC也公开发布了警示声明:

DMCC未授权任何机构使用其下属机构DGCX的官方标志;DGCX也未推出任何此类应用程序或平台。

所以说,鑫慷嘉在没有任何资质和授权的情况下,盗用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DGCX)的名义,承诺每日1%-2%,算下来年化超300%高额收益率,通过美元稳定币USDT结算。

2、拉人头,高额返利的类似传销模式

平台以发展成员多少确定级别和分成比例,设立多级分销体系,以等级制度和物质奖励激励会员发展下线。

投资者需下载“DGCX 鑫慷嘉数据”APP,缴纳最低1000USDT的入会费,很多投资者甚至都不会充值USDT,是直接把钱给上级代为充值。

3、资金盘模式,最后跑路

受害人的资金并未进行任何真实投资,部分款项被用于维持平台运作,还有部分资金被用于应付其他受害者的提现。

因为鑫慷嘉用稳定币USDT结算,在崩盘前的48小时,操盘方借助“混币器”将USDT迅速转移至海外。

混币器可以把各种各样的币混在一起,通过“洗币”后,加密货币流水的追踪会被切断,追查起来会更加困难,追回钱款更是难上加难。

随着全球市场对稳定币不断关注,数字资产概念一度在A股走强,美股市场,稳定币、加密货币交易所、公链等概念股票接连翻倍,巨大的赚钱效应,让不少人想分一杯羹。

骗子们喜欢用“Web3.0”、“去中心化金融(DeFi)”、“稳定币未来”等新潮复杂的概念来包装项目,制造信息不对称,让投资者难以辨别真伪。

前面我们提过,稳定币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核心价值在提升支付效率。

作为支付和结算工具,通常本身不具备增值功能,持有稳定币也无利息收益。

因此,任何承诺“稳赚不赔”“高额固定收益”的稳定币投资项目,几乎可以肯定是骗局。

利用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的心理,吸收新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早期投资者的回报,一旦新进入的钱无法覆盖需要支付给投资者的钱,资金链会面临断裂。

大家要明确稳定币的支付工具属性,警惕“稳定币=赚钱币”的概念偷换,涉及稳定币的投资骗局,跑路后还会面临跨境执法的问题,往往是维权无门,血本无归。

另外,稳定币本身也有“脱钩”风险,稳定币的“稳定”是靠背后资产的锚定机制来维持的,一旦机制失效,稳定币和锚定物脱钩,就会造成暴跌,智能合约漏洞、网络攻击也可能导致资产被盗。

可以说,稳定币未来可能会成为支付领域的一个新方向,但对其包装出的投资赚钱价值则需要警惕,纠正心态,以免再落入新的骗局里。